![]()
![]()
近年來,在中山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全市各單位和鎮街積極推動兒童友好城市建設,不斷探索兒童友好新路徑,圍繞社會政策友好、成長空間友好、公共服務友好、權利保障友好、發展環境友好與兒童參與友好六大領域,持續深化兒童友好理念與實踐。
為系統總結工作經驗、推廣創新亮點做法,市婦聯陸續推出“中山市兒童友好城市建設案例”系列推文。本篇案例展示了中山博雅書店通過“沉浸式閱讀+場景化實踐+本土文化浸潤”模式,基于3-6歲兒童認知發展規律進行分層活動設計,將非遺手作、中英文尋寶、職業體驗等深度融合,并通過空間適兒化改造與“流動書店”擴大服務半徑,年均舉辦活動超50場,累計服務20萬兒童,顯著提升了兒童閱讀興趣與綜合素養。
中山博雅藝術有限公司創立于1993年,歷經32年發展,已成為集“圖書+文創+藝術教育+文化策劃”于一體的復合型文藝空間,是兼具文化底蘊與社會影響力的標桿書店。“小眼睛看大書店”項目自2007年啟動,累計吸引超20萬兒童參與,與40余家幼兒園深度合作,構建了“沉浸式閱讀體驗+場景化實踐教育+本土文化浸潤”的特色模式。以書店為平臺,通過分層互動設計、多元文化融合與空間適兒化改造,全面落實“空間友好、服務友好、參與友好”的建設目標,先后獲“廣東省全民閱讀示范書店”“廣東省環境教育基地”等近60項榮譽,成為中山市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文化典范。

創新做法

01
構建分層適配的互動體系

項目依據兒童發展特點,按小班(3–4歲)、中班(4–5歲)、大班(5–6歲)三個階段設計“探索—體驗—實踐”遞進式教育鏈,確保活動內容與教育目標精準匹配。

場景化探索之旅
引導兒童系統認知書店功能分區,講解圖書分類與借閱流程。根據兒童年齡設置不同的場景體驗,如小班開展非遺漆扇彩繪、“中山地標拼圖”等手工活動,激發創造力與本土認同,配合故事會傳遞分享、勇敢等價值觀,年均舉辦故事會80余場;中班則參與“中英文書店尋寶挑戰”,結合非遺手作與粵語兒歌傳唱,提升語言表達與文化認同,兒童口語自信度提升率達85%;大班開展“書店職業體驗日”,融入非遺認知與“無廢城市”環保課題,強化社會責任感,超3000名兒童通過職業體驗樹立勞動價值觀。
另外,特設“鄉村兒童讀物專區”,結合“百千萬工程”理念,傳遞城鄉閱讀資源均衡發展意識。
![]()

自主實踐賦能
推行“主題書單引導+自由選書”雙模式,支持學校定制“自然探索”“生命教育”等主題;開設“財商小課堂”,通過價格計算與紙幣支付訓練生活技能,累計開展近80場活動,兒童獨立購物完成率達92%。
![]()
▲圖書講解
![]()
▲自主選購
![]()
02
打造“文化+教育+實踐”
融合生態矩陣

圍繞非遺、環保、藝術三大核心,每年更新20%活動內容,形成動態項目集群。

非遺活態傳承
開發漆扇、古法合香珠、掐絲琺瑯彩等6項非遺課程,聯合非遺傳承人開展“小小傳承人”系列活動,兒童非遺知曉率提升60%。

環保理念浸潤
設計垃圾分類游戲、熄燈一小時、環保手工等項目,將環保教育融入閱讀場景,年均開展主題活動約20場,帶動家庭踐行綠色生活。

藝術創想培育
依托藝術中心設立“粵語兒歌工坊”“手工創作區”,通過表演、插畫、手工等活動培養審美能力,累計展出兒童原創作品超千件。
![]()
▲生態教育
![]()
▲豐富的活動
03
實施空間與服務
雙維適兒化升級

硬件優化
兒童活動區設置低矮書架、防撞軟包與卡通導視,劃分靜音閱讀角、手工區、故事劇場等功能模塊,空間安全達標率100%。創新“流動書店”模式,聯合鄉村學校開展送書活動15場,惠及鄉村兒童超千人。
服務標準化建設
建立“活動預約—分層導覽—反饋優化”標準化流程,培育專業講解團隊,服務滿意度連續10年保持95%以上。

經驗總結

“文化場景+體驗教育”創新模式
01
精準分層的活動設計方法論

突破傳統單向閱讀模式,依據兒童認知規律構建“感知啟蒙—技能培養—社會認知”遞進體系,實現教育目標與年齡特征的高度契合。
02
多元文化的沉浸式融合路徑

將非遺、環保、藝術融入書店場景,通過“觀察—實踐—反思”一體化體驗,拓展“閱讀+文化+教育”的復合價值。
03
空間服務的雙向賦能機制

通過適兒化改造與“流動書店”資源下沉,構建安全友好實體空間,推動城鄉閱讀均衡;結合財商、環保等生活訓練,形成“空間使用—能力培養—社會參與”閉環賦能。
04
兒童參與的治理創新機制

設立兒童討論會,開展“最佳小書匠”評選,賦予兒童空間決策參與權,增強其城市主人翁意識。

項目成效與社會影響

01
參與規模

年均開展幼兒園到店活動50余場,形成“周周有活動、月月有主題”常態化運營,覆蓋學前至小學階段群體。
02
社會認可

調研顯示,98%的兒童提升閱讀興趣,85%的家庭養成親子共讀習慣。

未來展望

中山博雅書店通過“小眼睛看大書店”項目,成功將閱讀空間轉化為兒童成長的“第三課堂”,其豐富的活動與精心的設計不僅滿足了兒童在知識、技能與文化傳承方面的需求,更激發了他們對城市空間的認同感與責任感。面向未來,中山博雅書店將持續秉持兒童友好理念,致力于三方面深化發展:
推動文化科技融合創新,計劃引入AR繪本導覽與AI圖書推薦技術,開發“數字文化地圖”,打造虛實融合的沉浸式閱讀場景;
拓展城鄉服務網絡,通過向偏遠地區推廣并加強與社區、學校、家庭的協作,構建緊密的教育共同體;
建立標準化輸出體系,系統總結項目經驗,為同類文化空間提供模式參考,從而推動兒童友好城市建設與文化教育的深度融合,為更多兒童提供優質服務。
![]()
中山市婦聯編輯
編輯:盧啟昊
校審:楊沛 姜永斌
一審:鄭惠施
二審:王芳芳 陳穎
三審: 夏曉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