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英語大幅退步,是只“背單詞”的同學容易遇到的正常現象,通常高二英語考120左右的同學,到了高三平均分是在100分左右。水平其實沒有退步,只是考試的難度增加了,試卷中詞組短語的比例升高,理解盲點就增多,丟分率自然就增高。
![]()
從表面現象來說,這些同學會發現:英語的閱讀CD篇好像突然就看不懂了。做淺層的分析,你會發現閱讀題中長句和難句你看不明白。但是很少有同學去分析:到底什么是長句,什么是難句?
當一個英語的簡單句中增加了大量詞組短語,并在詞組短語上嵌套從句,這時就形成了英語的長句。當英語長句中的詞組短語發生了形變、位移、倒裝,甚至用上了它的非謂語形式,那么對詞組短語熟練度不高的同學,就會覺得這些是“難句”。
高考喜歡考的詞組短語又非常有特點:出卷人喜歡考“字面意思和短語實際意思區別大的詞組短語”,比如:be into,結構非常簡單,每一個單詞你小學都學過,字面意思“進入”,但是實際意思是“對……感興趣”。
![]()
說來很簡單,既然缺的是“詞組短語”這一塊的知識,那么解決方法就是背詞組短語就好了。但是你實際去檢索詞組短語的范圍,你會發現這個范圍非常龐大。
高考中考到的詞組短語,在“牛津英漢雙解高階詞典”上都可以找到,但是3500詞相關的詞組短語都在考查范圍內,這個范圍有幾萬個詞組短語,你在2300頁的“牛津高階詞典”里面大海撈針,成功的概率很低。
所以,我們要對這個范圍進行過濾篩選。很多高中給自己學生提供的詞組短語的整理范圍,也就是過濾篩選后的版本。但是你會發現有各種各樣的問題:雖然進行過濾篩選了,可是命中率太低,考試中仍然會有大量的詞組短語認不出來。因此,既要過濾篩選,同時又要保持高的命中率,這才是關鍵。
![]()
過濾篩選方面做得比較好的有高考英語145分學霸廖唯偉的考點筆記“高中英語1.5萬考點”,把2300頁的牛津高階詞典里面高考考查概率大的提取出來,整理成了72頁的筆記。
同時,他每年用高考真題去驗證整理出來的這72頁的有效性,在自己的官網和自媒體賬號上公開發布分析報告:報告會標記出高考中考到的每一個詞組短語。并標記出考到的這個詞組短語,在“高中英語1.5萬考點”的第幾頁第幾個,命中率連續10多年保持98%左右。
而且,他還提供作者親自無償答疑,每年還公開發布提分成功的讀者和失敗的讀者身上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所以你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其實英語的提分過程,就是盡量避開以前的人踩過的無數的坑,把考試要考的信息掌握好,分數自然就上去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