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店開的比奶茶店還多,今時不同往日。2024年,全國約有3.9萬零售藥店倒閉。啥概念呢?就是每天有107家藥店倒下,據健康產業平臺數據統計。
2015年,藥店關店數量預計將突破10萬家。之前開藥店確實是門躺賺生意,甚至被稱作永不落幕的朝陽產業。怎么眨眼間大廈就轟然倒塌了呢?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得先搞清楚實體藥店是靠賣什么掙錢,是靠賣藥嗎?錯,我們平時買的那些發燒感冒的常備藥,毛利是很低的。隨著集采的推進,利潤空間更是越來越小。
藥店主要的收入來源是非藥品,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保健品,毛利率普遍在40%到60%,個別產品甚至能超過70%。處方藥利潤幾塊到幾十塊,魚油鈣片利潤能高達幾百塊。
沒錯,這些非藥品才是能讓藥店盈利的關鍵所在。可2024年開始,非藥品在實體藥店銷量同比下滑12.4%。2025年,這一下滑趨勢仍在繼續。
矛盾的是,去年我國保健品市場規模突破4000億,買保健品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多。在需求量增長的情況下,為什么實體藥店的保健品以前賣得出去,現在卻賣不動了?
今年上半年,線上保健食品銷售額達604.1億元,同比增長16.2%,銷量突破3.81億件。網購選擇多,折扣力度大,還有質保。大家自然不去實體藥店了。
更重要的是,對于藥店而言,醫保是其命門所在。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藥店會靠刷醫保卡、賣保健品來套取醫保資金,甚至形成了一條灰色產業鏈。
大家都知道,保健品不在醫保范圍內,但一些藥店會讓參保人先用醫保買藥。這時,藥店會聯系異地的互聯網醫院開具電子處方給參保人,最后讓藥販子低價回收參保人從藥店購買的藥物,再通過地下渠道二次銷售牟利,藥店完成了高額業績,參保人也得到了好處,當然愿意多來。
現在,醫保政策越收越緊,藥品追溯碼讓虛假購藥無所遁形。醫保刷卡越來越難,個人賬戶削減,能刷的錢越來越少。飛行檢查嚴格,藥店違規隨時被凍結醫保資格,這下兩邊都無利可圖,參保人也不想陪著藥店頂層作案,賺錢渠道直接被堵死,等待的也只有及時關門止損的下場。
不管是受線上沖擊,還是受醫保政策變動影響,歸根結底,實體藥店的倒閉潮其實是把時代紅利誤當成自己的能力。如今,市場環境已經發生改變,自然難逃倒閉魔咒。
還記得那句“寧愿架上藥生塵,但愿天下無病人”嗎?藥店不僅是藥品的提供者,更是居民健康的守護者,社區健康的倡導者。
未來的藥店絕非單一的賣場,與其爭論線上沖擊或政策收緊,不如問問,當藥店不再靠套路賺錢,該如何提升專業能力的厚度,科技應用的深度和客戶關系的溫度,主動擁抱變化。或許,才是行業應該回答的問題。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