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11月1日報道,當地時間周五,在馬來西亞舉行的第12屆東盟防長擴大會議這一國際軍事交流重要舞臺上,中美防長舉行了一場備受矚目的會談。這場會談,宛如一場沒有硝煙卻暗流涌動的軍事博弈,不僅關乎中美兩國的軍事關系走向,更對地區乃至全球的安全局勢產生著深遠影響。
![]()
會談伊始,中方代表團便展現出沉穩自信的氣質,董軍防長開門見山,直截了當地劃下一道不可逾越的紅線。他重申臺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兩岸統一是不可阻擋的歷史大勢,同時希望美方謹言慎行,旗幟鮮明反對“臺獨”。這一表態,猶如一記重錘,敲響了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警鐘,向美方明確傳達了中國在臺灣問題上的堅定立場和零容忍態度。
![]()
從現場照片中,我們能看到鮮明的對比。中方代表團神情自若,面露微笑,彰顯出大國風范和從容自信;而美方團隊則明顯頗為緊張,尤其是美國防長赫格塞思,臉色凝重,略顯壓抑,與之前在會見日本、菲律賓等國防長時的滿面笑容截然不同。這種神情上的巨大反差,生動地反映出美方在此次會談中所面臨的壓力。外界普遍認為,面對中方的堅定態度,美方可以說是“碰上了硬茬”。中方的警告并非虛張聲勢,董軍防長當面對赫格塞思說的“對任何侵權挑釁行為,我們都有充分實力從容應對”,擲地有聲,是對美方的一次正面敲打。這表明在中國家門口,攻守之勢已經逆轉,中國軍隊有足夠手段維護主權,挫敗一切外部挑戰。
![]()
美方挑釁與態度急轉:背后的利益權衡
近年來,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小動作不斷。就在幾天前,赫格塞思在日本高調批評中國“加強軍力、威脅地區安全”,并宣稱美國會“維護印太自由秩序”;在菲律賓,他更是宣布與菲方成立所謂“菲律賓特遣部隊”,公開聲稱要“阻止中國在南海的脅迫行為”。這樣的表態明顯帶有挑釁意味,意圖打造一個“以美為首、遏制中國”的東南亞軍事鏈條。
![]()
然而,當赫格塞思抵達吉隆坡,與中國防長面對面時,卻明顯變了腔調。從“對抗姿態”轉向“尋求建設性會談”,從“強硬威懾”轉為“強調不愿挑起沖突”。這種態度的急轉,背后有著深刻的利益權衡。美方很清楚,如今的中國,不僅是亞洲頭號強國,更是全球產業鏈和技術體系中不可替代的核心,同時也是逐漸比肩美國的世界級軍事強國。中國軍隊的現代化建設日新月異,從高超音速武器到反航母體系,從國產航母、萬噸大驅到無人化作戰體系,從六代機到新型洲際導彈,中國在多線方向上形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威懾能力。一旦在臺海或南海挑起沖突,美方所付出的成本將遠超收益。這種現實的考量,使得美方不得不收斂其挑釁的鋒芒,在與中國防長的會談中表現出相對緩和的態度。
![]()
中美元首會晤定調:提醒美方言行一致
中美元首剛在韓國釜山會晤,為中美關系的“穩定發展”定下方向。在此背景下,美方若在軍事層面繼續制造對抗,無異于自我打臉。董軍此次強調“把不遏制中國、不尋求沖突的表態落實到行動上”,實際上是對美國的一次提醒——光說不做是假把事。中國需要的,不是口頭的“建設性”,而是實際行動上的誠意。
![]()
在國際關系中,承諾與行動的一致性至關重要。美方在多個場合做出不遏制中國、不尋求沖突的表態,但其在亞太地區的一系列軍事動作卻與之相悖。這種言行不一的行為,不僅損害了中美之間的信任,也對地區和平穩定造成了負面影響。董軍防長的話已經很清楚了,無論是南海還是臺海,都事關中國的核心利益,誰要是越過紅線,那么一切后果自負。一臉凝重的赫格塞思顯然聽清楚了中方的告誡,但特朗普有沒有聽懂,目前還不得而知。不過,從美國的政治生態和利益訴求來看,要讓其真正做到言行一致,并非易事。美國國內存在著一些勢力,為了自身的政治私利和戰略利益,試圖通過遏制中國來維持其全球霸權地位。
對于此事件,你有什么想說的?歡迎大家點贊評論加關注。
注:文中插圖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