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漢(五):劉玢
②外交
南漢與楚、南唐和閩相鄰。這幾個國家,對南漢的治亂安危有重要影響。劉?通過通婚、遣使聘問等途徑,與諸鄰國建立睦鄰關系。劉隱在位時,為睦鄰,曾嫁女與楚國主,是為馬皇后。劉?建國后,馬皇后已死。當時,楚國勢力較強,與南漢爭奪嶺南西道發生摩擦,兩國友好關系陷入僵局。南漢兵部尚書趙光裔意識到楚國對南漢的潛在威脅,對劉?說,“自馬后崩,未曾通使于楚。親鄰舊好,不可忘也”。劉?根據趙光裔的推薦,委派“有使臣才”的諫議大夫李纖出使楚國,重修舊好。楚國也遣使報聘。兩國握手言和。南漢與吳、南唐、閩也是使者往來頻繁,關系十分友好,極少發生爭戰;與蜀和云南鏢信(唐時的南詔)等政權也有“遠交”關系。封建史家對南漢的外交政策很贊賞,說南漢“睦鄰封,續舊姻,寧邊鄙,弧敵兵”;“行李往來,常勤聘問,區區嶺外,晏然小安”。劉?“講信修睦,以通鄰好”的外交政策,維護了嶺南的安定局面,使嶺南人民得以休養生息。
![]()
③經濟
從唐朝中后期始,嶺南地區的經濟已有長足的發展,成為一個極富特色的經濟區,號稱“富饒之地”,是唐朝國家財政的重要來源之地。唐末戰亂,黃巢義軍雖曾進軍嶺南,但對嶺南經濟并未造成嚴重破壞。經濟的發達,促進經貿的繁榮;加之劉?出自富商之家,具有重商思想,富有從商經濟。因此,在他統治時期,鼓勵發展經濟貿易。當時,“嶺北商賈至南海者”,他“多召之” 。還“與嶺北諸藩歲時交聘”。這除了推行睦鄰政策這一政治因素外,借此進行經濟貿易,互通有無,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尤其是西通黔蜀,其經濟意義應是占主要地位的。南漢的經貿活動,最令人矚目的,還是在于對外貿易方面。廣州地處南海,以其優越的地理環境,很早就成為中國對外貿易的一個重要中心。五代時期,雖中國戰亂,經濟殘破,對外貿易已大大萎縮,但廣州在南漢統治下,對外貿易規模雖不及盛唐之時,卻也持續不衰。這與劉襲在位時,著意招徠海商,“籠海商得法”有密切關系。外貿的結果,使南漢獲得豐厚的利益,“內足自富,外足抗中國(中原王朝)”,號稱“富強”。劉?重視商業,扶持經貿,主觀上純粹是為了滿足南漢統治者奢侈腐化的生活需要,但在客觀上,卻促進了嶺南經濟的發展和繁榮。
④文化
劉?接受楊洞潛的建議,興學校,倡教育,置選部,行貢舉。
貞明四年(918年),即南漢建立次年,就舉行科舉考試,錄取進士、明經十余人。以后,科舉取士“歲以為常”。劉?重視文教,重用士人,刺激了嶺南文化事業的發展。南漢在音樂、歷法、詩賦等文化領域,都有一些建樹。如陳用拙,自少學習禮樂,“尤精音律”,著有《大唐正聲琴籍》十卷,其中載錄了琴家對操名的論述,以及古帝王名士善琴者事跡;又以古調缺徵音,補新征音譜若干卷。周杰精于歷算,鑒于傳統《大衍歷》中的記述與現存算法有出入,所以著《極衍》二十四篇。黃損曾與都官員外郎鄭谷、僧人齊已定近體詩諸格,為湖海騷人所宗。
⑤宗教
劉?尤其好佛,在治內大量營造佛教建筑。他不僅在皇宮內建有皇家寺廟,為應天上二十八宿之數,還在廣州城的四個方位各建七間佛寺,合稱“南漢二十八寺”。現廣州越秀區的大佛寺,其前身就是二十八寺之一的新藏寺。
![]()
(7)軼事典故 ①籠絡光裔
為了鞏固統治,爭取士人的支持,劉?可以說費了一番力氣。如趙光裔,原是中原大族,唐末滯留嶺南,雖被委以高官,但“恥事偽國,常怏怏思歸”。劉?知情,即令人模仿趙光裔手跡,遭使貴書至洛陽,召其二子并其家屬皆至嶺南,使趙光裔“驚喜,為盡心焉”。劉?推誠相待,換取了士人的秉力支持。《新五代史》載,南漢建國后,“為國制度,略有次序,皆用此數人焉”。趙光裔在南漢為相二十余年,使南漢“府庫充實,政事清明,輯睦四鄰,邊境無恐”。
②立儲難題
劉?兒子一多,在立賢與立長的問題上必然要大費心思,要江山永固,必要立賢,若長而不賢則必有紛爭。劉?晚年對此問題也頗為傷神。劉?子皆為“宏”字輩,自宋以來諸史因避諱,時為“洪”或“弘”。因老大劉耀樞、老二劉龜圖早夭,故老三劉宏度得立。劉宏度平時整日與無賴小人在一起,劉?疏于對其教育,所以即位后一如繼往的驕奢淫逸,不親政事。“高祖在殯,作樂酣飲夜與娟婦微行,課男女而觀之。左右件意輒死,無敢諫者。”盡管如此,劉宏度對其它弟弟們還是有所防范,每有集會宴樂,令宦官守門,群臣宗室皆露體搜身而入。人總是有缺點的,劉宏度喜歡手搏,其弟晉王劉宏熙利用他這個缺點,投其所好,令指揮使陳道庫引力士劉思潮、譚令梗、林少強、林少良、何昌廷等練習手搏,等劉宏度夜宴長春宮醉酒之后殺之。年二十四,謚曰殤。正在劉氏兄弟閱于墻之時,境內百姓不堪重負,各地相繼爆發了動亂。
10.劉玢
南漢殤帝劉玢(920年-943年),原名劉弘度,南漢高祖劉?第三子,母昭儀趙氏,南漢第二位皇帝(942年-943年)。
(1)早年經歷
劉玢,原名劉洪度(《資治通鑒》作劉弘度),是南漢高祖劉龑第三個兒子,母親為昭儀趙氏(劉玢繼位后,尊為皇太妃)。公元932年(大有五年),劉洪度被封為賓王,不久又改封為秦王。
公元934年(大有七年),劉龑命令時任總判六軍的秦王劉洪度募集宿衛兵一千人。劉洪度所募集的都是些市井無賴子弟,而劉洪度卻親昵他們。同平章事楊洞潛向劉龑進諫說,劉洪度是南漢的皇位繼承人,應該親近行為端正之人。任用他治軍已經是過失,何況他竟然親昵成群的小人。劉龑對楊洞潛說,這是劉洪度教他們治軍之事,過份勞煩您,讓您憂慮了。最終還是沒有約束劉洪度。
![]()
(2)登基為帝
公元942年(大有十五年)四月,劉龑患病不起,因其三子秦王劉洪度、四子晉王劉弘熙都驕橫任性,而小兒子越王劉弘昌孝順謹慎,有智慧見識,便與右仆射兼西御院使王翷謀劃派出劉弘度鎮戍邕州、劉弘熙鎮戍容州,而立劉弘昌為太子。制命將要下達施行時,正好遇上崇文使蕭益進宮問候劉龑的病情,劉龑便向他詢問此事。蕭益說,立太子應該立長子,如果違背了這一制度必然要導致混亂。劉龑于是打消立劉弘昌為太子的想法。
公元942年(大有十五年)四月二十四日,劉龑去世,秦王劉弘度繼位,改名為劉玢,任用弟弟劉弘熙輔佐朝政,改年號為光天,尊奉其母昭儀趙氏為皇太妃。公元942年(光天元年)八月,劉玢將父親劉龑安葬于康陵,上謚號為天皇大帝,廟號高祖。
(3)遇弒而死
劉玢繼位后,驕橫奢侈,不喜歡過問政事。劉龑還在喪殯之中,他就大作聲樂酣飲;夜間同娼女鬼混,讓男子和女子脫光衣服而加以觀賞取樂。
公元943年(光天二年)七月,晉王劉弘熙想要謀取劉玢的帝位,便用盛妝打扮聲妓,博取他的高興,促使他更加作惡。劉玢喜愛手搏,劉弘熙便命指揮使陳道庠引領力壯的武士劉思潮、譚令、林少強、林少良、何昌廷等五個人在晉王府中習練手搏,劉玢聽說后很是高興。七月初八日,劉玢與諸王們在長春宮宴飲,觀賞手搏,直到夜晚才停止酒宴,劉玢大醉。劉弘熙命陳道庠、劉思潮等人拖拽劉玢,劉玢被拉殺而死,時年二十四歲,并把他的左右隨從全部殺死。
七月初九日早上,百官諸王不敢進入宮廷,越王劉弘昌帶領諸弟來到劉龑的寢殿,迎接劉弘熙即皇帝位,改名為劉晟,把年號改為應乾。給劉玢上謚號為殤皇帝。
(4)為政舉措 ①政治
劉玢繼位后,左右的人有不合心意的往往殺害,沒有人敢作勸諫;只有他的兄弟越王劉弘昌和內常侍、番禺人吳懷恩多次進諫,劉玢不采納。經常猜忌他的幾個弟弟,每次邀集人參加宴會,就命宦官把守大門,君臣和宗室都要脫衣搜查,然后才能進門。
②軍事
光天元年(942年)七月,嶺南循州(今廣東龍川)一帶盜賊群起,相互間不能統一,于是群盜共同推舉擁戴博羅縣吏張遇賢為主,起兵反叛南漢。張遇賢自稱中天八國王,改年號為永樂,設置百官,攻取掠搶海邊沿岸一帶。張遇賢年紀尚輕,沒有什么方略,所屬諸將只是向他報告進退而已。
張遇賢起兵后,劉玢任命弟弟越王劉弘昌為都統、循王劉弘杲為副都統前去討伐張遇賢,在錢帛館交戰。南漢兵作戰失利,劉弘昌和劉弘杲都被賊兵所圍困;指揮使陳道庠等力戰去解救他們,才得免死。南漢境內靠東邊的州縣多被張遇賢所攻陷。十月二十六日,張遇賢攻陷循州,殺南漢刺史劉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