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桂平,如今要是在桂平說起燈光球場,起碼有一半人是一頭霧水,或者是“墨咁黑”(意思是不知道怎么回事)。可以這樣說,燈光球場算是桂平最先修建起來的大型公共設施之一,同時期的還有電影院(潯州電影院)和大操場等。
![]()
那時候“新街”還沒有出現。桂平的城市大小和格局,還停留在“東西七里三,南北三里七”,外加一個西街大小的區域里。為了豐富人們的娛樂生活,還有集會和體育訓練需要。于是,在西城墻外,公園落斜的地方修建起一座“籃球場”、電影院,外加一個大操場(也就是如今的公園面前的廣場)
為什么叫“燈光球場”?那是因為很多時候的籃球比賽和集會娛樂演出等節目,基本都是在傍晚開始,于是球場內光線是要齊備的。一開啟的時候,場內明亮如晝,可以說是桂平城最亮的地方!“燈光球場”之名也就傳開了!
那時候的燈光球場應該隸屬體校,沒有球賽和集會的時候,不是隨便進出的,有鐵將軍把門,而成為體校的訓練場地。記得那時候的在面對公園的一向有一個兩層還是三層的建筑,中間是一個入口。有很多體育訓練項目就在里面一樓,還有專門的訓練隊,威記記憶最深刻的是武術隊、舉重隊、乒乓球隊等。
之所以深刻,那是因為桂平也是出過舉重冠軍的,并且讀書那會,班里有同學是舉重隊的;武術也是如此,那時候在城北小學讀書,班里同學放學就去訓練,有時候還可以光明正大“翹課”去參加比賽,加上那時候武術熱門,讓人羨慕不已!
記得燈光球場里經常有活動,比如單位或者廠之間的籃球賽,看過幾場籃球賽,喜歡坐高處,看著整個球場,那種感覺相當熱鬧和充滿激情。比如學校的一些文藝匯演或者慶祝活動等。
至于說大操場,在人少的時候還是很少去的,因為那時候曾經有過“打靶”集會,對于還是小孩子的威記來說,還是覺得那個地方有些恐怖。而城北小學的體育課,經常到大操場去上,因為那里有一個跳遠的沙坑和跑道。
電影院就更不用說了,學校一年起碼兩場電影,只能到電影院去看,貫穿整個義務教育生涯。
可是,不管燈光球場、電影院還是大操場,都能感受到桂平這座城市在那個時代的一種向上的精神與面貌,外帶一種安逸祥和的感覺。
簡單來說,燈光球場的喧囂與熱鬧,是那個年代桂平人共同的記憶。這些地方像老城的脈搏,跳動著最樸實的煙火氣,每次有比賽和活動,燈光球場周邊必定是攤販眾多,堪稱美食天堂。
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桂平城市的擴張,燈光球場消失了,大操場變成了廣場,電影院也變得不起眼起來,那種獨有的城市精神也漸漸遠去。讓人感受到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滋味。
說熟悉,是因為桂平城雖然多了很多建筑,多了幾條路,但是發展還依舊集中在兩江夾角處,沒有完全發展出南江和北江的區域。每次回桂平,感受不到它的多大變化。
說陌生,是因為很多曾經熟悉的建筑和地方都消失了!
對于城市來說,桂平在時代的發展中漸漸顯現出一種疲態,比如在廣西縣域一哥的位置滑落,未來還有繼續下滑的勢頭,真讓人嘆息。
如今走在桂平的街頭,那些曾經承載著歡聲笑語的角落已被嶄新的商業樓和住宅區取代。江邊的老榕樹還在,只是樹蔭下乘涼的人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匆匆而過的外賣騎手。南江對岸的開發區建起的高樓,夜晚亮起霓虹時,倒映在江面上像一串浮動的寶石,卻再難喚起當年燈光球場里那種熾熱的共鳴。
桂平就像個捧著舊相冊的老人,既舍不得丟棄發黃的照片,又不得不往新相冊里添彩頁。這種新舊交織的矛盾感,或許正是小城轉型的陣痛——它既不甘心淪為時代的背景板,又尚未找到屬于自己的新敘事。
如今站在公園廣場上,還能在某個瞬間聽見當年的歡呼聲從記憶深處傳來——那是屬于一代桂平人的青春回響。
精神也藏在心底!
這里是廣西,發現廣西之美,感受廣西之美!
我是阿威,用溫暖的文字,講述廣西人文!謝謝閱讀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