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024年的日本政壇可謂波瀾不斷,首位女性首相高市早苗的上臺過程及其執政初期的表現,宛如一場精心編排的政治戲劇。一切始于當年10月,10月4日自民黨總裁選舉塵埃落定,高市早苗以極其微弱的優勢擊敗小泉進次郎,成為該黨歷史上第一位女性領導人。
隨后她順利過渡為國家元首,本應是書寫歷史的重要時刻,然而公眾的關注焦點并未落在她的政策綱領或施政愿景上,而是集中在中國是否發出賀電這一外交細節上。熟悉國際禮儀的人都清楚,新領導人就職時收到鄰國祝賀,如同鄰里喬遷時互贈禮物,屬于基本的外交禮節。無論雙邊關系深淺,表面的尊重通常不可或缺。
![]()
回顧過往,即便是立場偏向保守甚至對抗中國的日本前首相,上任后也都如期收到了中方的正式賀電。但這一次情況截然不同——高市早苗于10月中旬正式履職,整整48小時過去,中國方面始終沉默無聲。這種刻意的靜默并非信號中斷,反而像是一記清晰的警鐘,傳遞出明確的態度。
高市早苗顯然領會了其中意味。畢竟初掌大權、根基未穩,哪敢貿然挑釁?在10月24日發表的首次內閣施政方針演說中,她迅速調整姿態,公開稱中國為“重要鄰國”,并強調將致力于構建“建設性且穩定”的中日關系。
![]()
要知道,在競選期間,她可是頻頻釋放強硬信號,言辭間充滿右翼色彩,動輒主張強化防衛、質疑對華政策。如今卻突然轉向溫和路線,反差之大令人側目。可惜,光靠嘴上的轉變難以贏得信任。中方依舊保持緘默,直到10月27日仍未有任何回應。這已充分說明:口頭表態不足為憑,唯有實際行動才能改變局面。
如果說她在對華問題上的退讓是現實壓力下的無奈妥協,那么她對美國的姿態則堪稱極致迎合。不久之后,她親赴橫須賀美軍基地,登上“華盛頓”號航空母艦,與特朗普會面。
![]()
這位美國總統正是她多次公開表達欽佩的對象,見面場景異常熱絡。特朗普當場稱贊她是“真正的贏家”,更稱其為日本史上最具魅力的女首相。高市早苗聽罷喜形于色,甚至與對方并肩挽手行走多時,畫面極具象征意味。
如此親密互動在嚴肅的外交場合實屬罕見,而接下來的操作更是令人咋舌。為了陪同特朗普觀看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賽事,她竟推遲原定的高層會談安排;會晤期間還主動提議推薦特朗普角逐諾貝爾和平獎。這一系列舉動,幾乎將“機會主義”三字寫在了行動之中。
![]()
競選時為爭取右翼選民支持,她扮演鷹派斗士;執政后為尋求外部靠山,立刻化身親美擁躉。可這般低聲下氣,并未換來實質性回報。美國旋即宣布對部分日本出口商品加征關稅,同時施壓日企擴大在美投資規模。面對利益博弈,特朗普從不講情面。
或許有人疑惑:為何她甘愿放低身段至此?答案其實簡單——她內心極度不安。她的權力基礎比紙糊還要脆弱。日本首相職位早已淪為高風險崗位,過去五年內更換了四位領導人,平均任期不足兩年,能任職一年以上就算達標,超過兩年便可稱為“長期政權”。
![]()
高市早苗的局面尤為艱難。由于其極端保守立場,剛上任便激怒了自民黨長期以來的執政伙伴公明黨,導致聯合政府破裂。迫于無奈,她只得緊急拉攏日本維新會等邊緣政黨,勉強拼湊出議會多數席位。
這樣一個臨時搭建的執政聯盟,穩定性極差,別說推動修憲這類重大議程,哪怕一項稍具爭議的法案都可能引發內閣崩盤。她就職時,個人支持率僅28%,自民黨在眾議院席位已跌破半數門檻,參議院也因先前選舉失利失去主導地位。
![]()
在此背景下,她根本無力兌現競選時許下的種種承諾,只能優先確保政權不倒。這也折射出日本右翼勢力的普遍困境——外表強硬,實則虛弱。高市早苗當選后,國內輿論普遍擔憂國家將被引向危險方向,相比之下,中國網民則顯得從容淡定,許多人抱著觀望態度冷眼旁觀。
這種反應差異不難理解:日本民眾深知極端路線可能帶來的歷史重演風險;而我們清楚,依靠煽動性言論上位的政治人物,往往執政后便會迅速軟化,變臉只是時間問題。
![]()
高市早苗的表演遠未結束。她一面極力討好美國,一面試圖減少對中國經濟依賴,提出所謂“供應鏈自主化”戰略。美日雙方迅速簽署多項關于稀土及關鍵礦產資源的合作協議,看似要加速脫鉤進程。
但現實很快給予沉重回擊。業內皆知,稀土開采只是第一步,真正決定話語權的是精煉與提純技術,而這套核心技術仍牢牢掌握在中國手中。美日之間的合作更多停留在象征層面,實際成效極為有限,短期內根本無法重構全球供應鏈體系。
![]()
更為嚴峻的是日本國內經濟形勢。2024年第二季度,通脹率飆升至3.2%,創下近十年來最高水平,而工資漲幅僅為1.4%,數百萬勞動者實際收入持續縮水,家庭消費信心指數跌至歷史最低點。
在此雙重夾擊之下,高市早苗既缺乏有效的經濟治理方案,又需應對美方不斷提出的附加條件,處境可謂內外交困。有人認為她正在嘗試“平衡外交”,在中美之間尋找中間路徑,但實際上更像是走投無路的投機之舉。
![]()
當今世界格局早已告別單極時代,日本既無法徹底擺脫美國的安全依賴,也無法忽視中國龐大的市場與產業影響力,戰略定位長期模糊不清。高市早苗的所有動作,恰恰映射出這種深層的戰略迷失。
對內要維系隨時可能瓦解的脆弱執政聯盟,對外要在兩個超級大國之間如履薄冰地周旋,手中既無籌碼也無底氣,唯有頻繁變換姿態勉強維持局面。極端言論或許能助她贏得選票,卻無法用于治國理政;對美示好也許能換來幾句贊美,卻解決不了通脹、薪資與產業轉型的真實難題。
![]()
歸根結底,這場令人眼花繚亂的政治變臉,不過是日本在全球變局中戰略焦慮的本能體現。歷史早已證明,靠投機與姿態撐起的政權,終究難以承載國家長遠發展的重任。至于這位日本首位女首相能否打破“短命首相”的宿命,前景不容樂觀——因為她此刻所踏足的,是一根細得幾乎看不見的鋼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