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午后的陽光透過窗簾,灑在老李的衣角。他今年55歲,退休回家后養成了中午一吃完飯就倒在沙發上“補覺”的習慣。
最初,他還覺得這樣有助于下午打麻將精神充沛。可隨著時間過去,老李發現自己下午頭暈、晚上難以入睡、甚至血壓時高時低。
家人勸他別迷信“補覺萬能”,但老李始終覺得“睡午覺”是一種養生。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午睡,對于過了50歲的人來說,到底是保命妙招,還是健康隱患的埋伏?很少有人注意到,午睡“三不要”,唯有抓緊改正,才能真正守護健康,延緩衰老,甚至決定壽命長短。
究竟哪三件事每年都被醫生苦口婆心重申?午睡背后有哪些鮮為人知的健康玄機?很多人都忽視了第2點,甚至覺得和自己沒關系。別急,下文為你揭開答案。
午休,看似簡單,實際卻考驗著身體各項系統的協調能力。根據中國睡眠研究會2023年發布的《國人健康睡眠現狀白皮書》,50歲以上人群中,超過62%有午睡習慣,但其中約28%出現過心慌、困倦反而加重、夜間難睡等困擾。
![]()
不僅如此,北京協和醫院老年科專家曾指出,午睡不是越長越好,也并非所有人都適合。哈佛大學醫學院2021年一項研究發現,50歲以上人群午睡超過60分鐘,其后5年內心血管疾病風險提升約23%。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反差?午睡,本是人體自主調節、恢復精力的自然方式,但過度午睡,卻容易打亂生物鐘,使自主神經系統紊亂,導致血壓驟然波動。有研究比喻:“健康的午睡就像‘修車,短暫加油’,而不是‘長時間停工’。”
午睡時間過久,容易進入“深睡眠”階段,喚醒時反而產生心腦血管負擔,因此有人一覺醒來卻愈發疲乏。這一點,尤其值得中老年人注意。
![]()
有人以為“午睡多多益善”,但事實上,午睡方式直接關乎身體健康。多項臨床隨訪和衛生數據證實,午睡“三不要”原則關乎中老年人心腦血管、代謝和生活質量。
不要午飯后立刻躺下睡覺
剛吃完飯,胃腸正全力“加工食物”。這時立刻平躺,容易導致胃食管反流,并增加心臟負擔。2020年全國多中心觀察數據顯示,飯后即睡的人群“消化不良”發病率高出對照組16.9%,其中50歲以上尤為突出。更有研究顯示,飯后30分鐘內睡覺的老年人心律失常風險提升18%。
![]()
不要長時間、昏睡式補覺
超過30分鐘及以上的午睡,特別是沉睡不易喚醒,極易進入到非正常深睡階段。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團隊在跟蹤觀察1000余名中老年人后指出,午睡時間超過1小時,人群記憶力平均下降12.3%,并且夜間失眠概率翻倍。
此外,長時間午睡會降低胰島素敏感性,被認為是“血糖失控”的隱性推手,對于本身就有代謝綜合征傾向的中老年人更不友好。
不要環境昏暗不通風
許多中老年人午睡喜歡拉上窗簾,甚至關掉空調,營造出“徹底休眠”的環境。但室內空氣不流通,輕則大腦缺氧,重則引發血壓及血氧波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