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腳美國兩架戰機在南海落水,后腳中國就劃出了禁航區?
今天阿權給大家分享一件非常有意思的巧合,就是中美兩國在南海的軍事動向。
大家都知道美軍前兩天又在南海出了大丑聞,尼米茲號上的兩架戰機,前后半個小時相繼掉入海中。
雖然五名飛行員全被救了上來,但兩架戰機還沒來得及打撈,尼米茲航母掉頭就離開了這個是非之地。
而在同一時間,中國宣布展開軍演,并在相關海域劃下禁航區,所有無關船只,飛機都不能輕易航行。
兩件事一前一后,很容易讓人聯想中國是去打撈美軍的相關裝備去了,那事實究竟怎么樣呢?
![]()
南海的風浪從未像2025年10月26日這般讓美軍心驚,服役滿50年的“尼米茲”號航母,在萬安灘以南海域上演了一場難堪的"告別演出"。
短短半小時,一架MH-60R“海鷹”直升機與一架F/A-18F“超級大黃蜂”戰斗機相繼從甲板墜入海中,盡管5名機組人員都被及時救起,但兩架現役主力戰機卻永遠留在了深邃的南海海底。
這本該是美軍展示海上力量的巡航,最終卻成了實力露怯的現場。
作為尼米茲級航母的首艦,這艘參加過海灣戰爭的“老兵”本應在2025年退役,只因福特級航母建造滯后才被迫延壽出征。
從3月離港到10月墜機,7個月的高強度部署讓艦體設備早已不堪重負,儲油艙老化漏水的舊疾更是為事故埋下隱患。
![]()
如今航跡圖顯示,“尼米茲”號已調轉船頭直奔美國西海岸母港,連打撈戰機殘骸的時間都不愿多留,與其說是緊急返港,不如說是狼狽退場。
美軍的窘迫不止于此,有非官方消息稱,派往南海搜尋殘骸的P8A反潛巡邏機在海面盤旋多日,卻連戰機位置都無法鎖定。
更尷尬的是,即便確定位置,他們也缺乏在南海復雜海況下打撈重型裝備的能力。
這種救得了人,撈不起機的窘境,徹底戳破了其“南海掌控者”的偽裝。
![]()
就在美軍為墜機殘骸焦頭爛額時,中國海事局發布的一則禁航通告,讓他們的焦慮徹底發酵。
根據10月25日發布的航行警告,我國將從11月起在南海相關海域開展海上試驗并劃設禁航區。
這個時間點恰好與美軍墜機事件重疊,讓一些美國媒體立刻腦補出“中國借機打撈美軍戰機”的戲碼。
這種猜測本身就充滿邏輯硬傷,中國的禁航通告發布于10月25日,而美軍戰機墜海發生在10月26日,難不成我們還能提前預知美軍的事故?
事實上,在南海開展軍事訓練、劃設臨時禁航區,是我國維護海洋權益的常規操作。
僅2024年以來,海事局就發布過數十次類似通告,目的是保障訓練安全與航行秩序,與美軍殘骸毫無關聯。
美軍的疑神疑鬼,本質是“做賊心虛”的本能反應。
他們擔心戰機殘骸被他國獲取導致技術泄密,這種焦慮并非空穴來風。
1976年蘇聯米格25叛逃日本后,美日聯手拆解研究,直接逼得蘇聯全面升級敵我識別系統。
但這次他們顯然找錯了對象,我國殲15T艦載機的雷達、航電系統早已實現對F/A-18F的全面超越,對于這種即將隨“尼米茲”號一同過氣的裝備,我們根本沒有興趣。
美軍與其擔心別人,不如反思為何自己的裝備總在南海“掉鏈子”。
![]()
“中國軍號”的評論一針見血:所謂美軍的"南海魔咒",從來都是自找的。
翻看近年記錄,美軍在南海的事故清單早已拉得很長:
這些事故并非偶然,而是美軍過度軍事存在的必然結果。
南海距離美國西海岸超過1.1萬公里,美軍非要跨洋而來搞“航行自由”,本質是將軍事霸權凌駕于地區和平之上。
此次出事的“尼米茲”號,在中東部署大半年后未作休整就直奔南海,艦載機部隊超負荷運轉,艦上儲油艙因老化存在污染風險,這些都為事故埋下伏筆。
![]()
正如外交部所言,美軍頻繁派艦機到南海炫耀武力,才是引發安全問題的根源。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美軍總將自己包裝成“南海秩序維護者”,卻連自己的裝備都管不好。
50年艦齡的老航母硬撐著搞“最后巡航”,半小時內連摔兩架戰機,這種實力與野心的錯位,正是霸權衰落的生動注腳。
南海從來不是美軍的“秀場”,更不是霸權的“后花園”,所謂的“魔咒”,不過是地區和平對霸權主義的無聲警示,再這樣窮兵黷武,遲早還會摔得更慘。
![]()
美軍的南海困局,從來不是外力所致,而是霸權過度擴張的必然反噬。
中國的常規訓練從非針對誰,南海的和平也容不得霸權攪局。
當老艦折戟、戰機沉海,霸權的光環已然褪色,唯有尊重主權與和平,才是南海真正的航行準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