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萬五千人擋住二十四萬裝備碾壓的“聯合國軍”,還硬生生守了整整五十天——這仗放在全世界,也就志愿軍能打出來。要知道美軍光坦克就幾百輛,飛機天天在頭頂扔炸彈,炮彈跟下雨似的,咱們這邊呢?50軍戰士還穿著單鞋在雪地里跑,好多人棉衣都漏著棉絮,就這么懸殊的差距,愣是把防線釘在漢江南岸,給主力部隊爭取了休整時間。
![]()
1951年1月25號,美軍指揮官李奇微發起“霹靂行動”,想繞到漢城后方,把志愿軍主力包圓了。上級下了死命令:讓38軍(欠114師,約2.5萬人)、50軍(約1.8萬人),再加上朝鮮人民軍第1軍團(約1.2萬人),總共四萬五千人頂在漢江邊上。要面對的“聯合國軍”里,有8萬美軍、12萬韓軍,還有英軍、土耳其旅,加起來二十四萬,火力差著十倍都不止。
![]()
50軍是最苦的——這支部隊前身是1948年長春起義的國民黨第60軍,改編后裝備還是老樣子,好多槍是抗戰時的“中正式”,連門像樣的迫擊炮都少。剛接防白云山,美軍就來了,飛機炸完大炮轟,陣地被炸得坑連坑,雪都成了黑的。447團2營營長戴汝吉帶著全營守,整整11天,美軍沖了十幾次,最后全營就剩47人,戴汝吉胳膊被子彈打穿,還咬著牙喊“人在陣地在”。戰士們后來回憶,那時候腳凍得流膿,脫鞋都能撕下一層皮,晚上躲在雪洞里,啃口凍得能砸死人的土豆,就算一頓飯,斷糧的時候,連牛皮腰帶都煮軟了切小塊吃。
![]()
38軍這邊也沒輕松多少,他們守的是修理山、350.3高地這些要點,350.3高地光反復爭奪就17次。113師4連指導員趙連山帶著戰士守陣地,美軍第一次沖鋒就把工事炸塌了一半,他們抱著槍從土里爬出來,子彈打光了就拼刺刀。趙連山腹部中彈,腸子都流出來了,他用繃帶裹緊了接著指揮,直到把美軍打退,最后被抬下去的時候,還攥著槍喊“別丟了高地”。有個班守在199.8高地,最后就剩三個戰士,他們把槍拆了,零件扔到山底,抱著石頭等著美軍,直到最后一刻都沒退。
![]()
朝鮮人民軍第1軍團也沒閑著,他們守著漢江南岸最西邊的野牧里到仁川防線,頂住了韓軍第1軍團的多次進攻。那時候他們裝備比志愿軍還差,好多人用的是舊步槍,卻硬是沒讓韓軍往前推一步,給志愿軍分擔了不少壓力。
![]()
到2月下旬,漢江開始解凍,冰化了江水漲起來,補給船根本開不過來,志愿軍的彈藥和糧食越剩越少。美軍還趁機往側翼迂回,想把防線包抄了。3月15號,為了避免被圍,上級下令主動撤到漢江北岸——這五十天,咱們雖然丟了部分陣地,卻沒讓“聯合國軍”實現包抄主力的計劃,后面的部隊也順利完成了休整,等反擊的時候,美軍只能往后退。
![]()
后來有老兵說,那時候不是不怕死,是知道身后就是祖國,退一步都不行。50軍有個小戰士,才十六歲,凍得連槍栓都拉不動,就用哈氣一點點暖,犧牲的時候,手里還攥著半塊沒吃完的煮皮帶。現在咱們冬天有暖氣,出門穿羽絨服,可別忘了當年在漢江南岸的那些人——他們用凍爛的腳、餓著的肚子,擋住了比咱們強十倍的敵人。要是沒有他們當年的死扛,哪有咱們現在安穩過日子的機會?有時候我就想,換做現在的咱們,在那樣的苦日子里,能像他們一樣咬牙堅持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