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澎湃新聞報道,吉隆坡磋商剛落幕,一則消息就攪動了中美經貿圈。外媒披露中糧集團擬采購三船共計18萬噸美國大豆,消息尚未得到官方確認,白宮那邊就急于造勢,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可沒等特朗普團隊的慶功酒端起來,美國參議院民主黨人的一份報告就潑了盆冷水,字里行間都在喊醒夢中人:這場貿易戰美國輸得更慘,所謂的“大豆訂單勝利”不過是自欺欺人的假象。
要知道這18萬噸大豆是什么概念?2024年中國進口美國大豆還有2700萬噸,2025年1到9月美國對華大豆出口幾乎歸零,創下近30年來最長斷購紀錄。這點采購量連塞牙縫都不夠,僅相當于貿易戰前年均水平的0.6%。美國中西部的農場里,堆積如山的大豆早就讓農民們愁白了頭,肯塔基州農場主拉格蘭的吐槽很實在,特朗普那些短期補貼根本解決不了結構性損失,該虧的還是得虧。
![]()
民主黨人在10月29日發布的報告里把賬算得明明白白。特朗普4月推出的全球性關稅,直接讓美國CPI通脹率從年初的下降趨勢反彈,9月同比漲到3%,這是2024年5月以來的最高值。核心商品通脹率也跟著漲了1.5%,食品雜貨價格一路走高,研究數據顯示美國家庭每年要多花1500美元,中低收入家庭被坑得最慘,畢竟他們要把更多收入花在必需品上。說好的重振制造業呢?報告里的數據更打臉,制造業就業崗位少了4.2萬個,連續四個月收縮,這可是2020年初以來最長的下滑趨勢。
特朗普政府以為拿關稅能拿捏中國,沒想到反而給中國送了底牌。中國早就不是那個只能依賴美國市場的國家了,9月對非洲出口暴漲56.4%,對東南亞增長15.6%,對歐盟也有14%的增幅,非美市場的拓展讓中國出口逆勢增長,貿易順差創下紀錄。大豆進口方面更不用說,2025年1到9月從巴西買了6370萬噸,占進口總量的85.2%,阿根廷對華出口更是激增91.5%。美國大豆的市場份額被南美國家搶得一干二凈,現在想搶回來?難如登天。
![]()
更要命的是美國農業供應鏈的永久性斷裂。過去美國大豆一半以上都出口到中國,現在這個最大市場丟了,特朗普政府想讓印度、非洲來接盤,可規模根本不在一個量級。巴西2025年對華大豆出口預計能到1.1億噸,創下歷史紀錄,反觀美國,大豆庫存積壓導致價格暴跌,農民面臨“豐收卻虧損”的絕境。這18萬噸訂單就像給餓肚子的人遞了顆糖,解決不了根本問題,長此以往庫存越積越多,美國農民遲早要血本無歸。
中方的牌打得有多漂亮?看看博弈的籌碼就知道。大豆是美國農民的命脈,稀土是美國工業的命門。中國暫停稀土出口管制是釋放善意,真要是恢復管制,美國的芯片、先進武器、電動車產業都得停擺。這次采購大豆也是同理,中方早就通過擴大南美供應鏈、提升國產大豆產量、優化飼料配比等手段,把美國大豆的占比從2016年的40%壓到2024年的20%,就算完全不買美國大豆,國內需求也能通過替代渠道滿足。買多少、買多久,主動權全在中國手里。
特朗普政府還在自吹自擂,說這是貿易戰的勝利,民主黨領袖舒默直接戳破謊言,痛批特朗普“向中國低頭”。所謂的協議不過是美方取消10%的芬太尼稅,就換來了中方的部分讓步,這買賣怎么看都是美方虧了。白宮發言人庫什·德賽還嘴硬,指責民主黨妄想癥發作,可數據不會說謊,通脹回升、制造業萎縮、農業受損,這都是關稅戰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后果。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復旦大學吳心伯教授這些有識之士早就看清了局勢,特朗普的對華貿易戰根本贏不了。中國通過自主創新、擴大國內消費、深化與全球南方國家合作,已經構建起強大的貿易韌性,美國的遏制打壓只能讓中國更自立。而美國呢?內部分歧越來越嚴重,民主黨和農業州共和黨人聯合施壓要求撤銷關稅,特朗普的貿易政策已經陷入“自損大于損人”的困境。
說到底,這18萬噸大豆采購不是貿易戰的“休兵信號”,只是中方回應美方短期讓步的靈活調整,既釋放了磋商善意,又保留了反制籌碼。特朗普政府要是真以為這是中方服軟,那就大錯特錯了。關稅戰沒有贏家,美方現在的損失已經夠慘重了,要是還不轉向理性對話,繼續搞挑釁,等待美國的只會是更嚴重的戰略被動。畢竟中國已經把底牌握在了手里,收拳是為了更有力地出擊,特朗普挖的坑,最終還是得美國自己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