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人要臉,樹要皮。”
人人都愛面子,甚至不分場合,不分情況地愛面子。
但是,不少人活到一定年紀才發現——
太把面子當回事,反而會丟了里子。
如此,簡直得不償失,甚至悔不當初,可奈何再也回不去了。
實際上,一個人的層次越高,他就越放得下面子,守得住里子。
![]()
放下面子,才能扛起責任
可以說,一個人的面子是給別人看的,日子也是自己過自己的。
所以,為了所謂的虛榮,為了所謂的面子,最終反倒把自己折進去,這又何必?
其實,為了所謂的面子而變得膽小、怯懦、甚至是自欺欺人的時候,那就大可不必了。
尤其是當生活需要你低頭時,那些唯有放得下面子的人,才能把責任扛在肩上。
明太祖朱元璋早年家破人亡,為求生計,他當過和尚,討過飯,可謂是底子特別差的了。
但是他從不諱言這段經歷,后來登基,他也依然保持著布衣時的那種務實精神。
可以說,正是這份放得下面子的清醒,讓他成為歷史上少有的平民皇帝。
企業家任正非說得好:“只有不要臉的人,才會成為成功的人。”
這里的“不要臉”,說的正是敢于放下面子、專注目標的智慧。
如此,靠自己這種厚臉皮,扛起責任,最終我們才能變得越來越強。
實際上,普通成年人的體面背后,不是維持表面的光鮮,而是能把一家老小護在身后。
放下面子,才能專注目標
其實,我們若是太在意別人眼光,就像背著石頭上山。
然后,自己所走的每一步,都會變得沉重,甚至煩躁。
可殊不知自己當初選擇出發的目的,其實不過是為了登頂。
越王勾踐兵敗后,在吳國為奴三年。
他住陰暗潮濕的石屋里,為王室養馬駕車,甚至為吳王嘗糞診病。
于是,憑借著這份茍且偷生的意志力,加上自己愿意將尊嚴踩在腳下的隱忍,換來了“三千越甲可吞吳”的逆襲。
思想家韓非子說:“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將必發于卒伍。”
真正的成就,其實都是從最不起眼處起步。
只要我們放得下面子,一直專注于目標,矢志不移地向前。
那么,當你不再在意別人的指指點點,才能在自己的軌道上全速前進。
放下面子,才能內心強大
人嘛,一旦把自我價值建立在他人評價上,就像把房子蓋在沙灘上。
最終,但凡潮水一來,房子便轟然倒塌。
北宋文豪蘇軾被貶黃州后,坦然放下了士大夫的身段。
然后,他自號“東坡居士”,在偏僻的地方里,樂觀地開荒種地,自在地與漁樵為友。
甚至他在《豬肉頌》中這樣寫道:“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放下身段的蘇軾,反而得到了自在的生活,讓他穿越所有苦難,更是活成了千古風流。
哲學家叔本華說:“人性一個最特別的弱點,就是在意別人如何看待自己。”
當你不再需要向外證明自己,內心才會真正強大起來。
真正的層次,不是被面子撐起來的虛高,而是放下面子后的堅實。
說到底,放下面子不是放棄尊嚴,而是知道自己該堅持哪些目標,又該舍棄什么。
如此,懂得在什么時候該彎腰,什么時候又該堅持。
其實,層次越高的人,越早就明白這么個道理,面子是世界上最不值錢,卻最沉重的東西。
只有當自己學會了舉重若輕地對待它,人生的路,反而越走越寬,越走越松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