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中方見面會談才過去48小時,貝森特又覺得自己行了,堅稱“中國犯了嚴重錯誤,兩年內世界將不再需要中國”。
![]()
10月31日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貝森特在接受其采訪時指出,“中國犯下一個嚴重錯誤——威脅要停止出口本國稀土金屬”。
在他看來,中國這么做是在“玩火自焚”,因為中國對稀土的管制措施,讓美國有了前所未有的“窒息感”,這是美國不喜歡的。
要知道,過去可都是美國“掐著”別國的脖子,他們只知道這樣做能夠讓別國害怕和屈服,但是從來沒有想過這么做會讓別國有多么的難受。
現在突然被中國一下子“掐住”了脖子,他們才意識到這件事到底有多么的痛苦。美國擁有大量的制裁經驗,但是卻很少有被制裁的經驗;而中國擁有大量的被制裁經驗,卻缺少一些制裁的經驗。
![]()
而最近一段時間,中國正在“摸著美國的石頭過河”,當中國開始利用美國的方式來對美國進行制裁時,他們自然就慌了神,因為他們壓根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所以美國對中國的做法感到不高興,是因為他們認為“制裁”這種做法是他們的“發明專利”,中國憑什么能用?
不過美國氣不過歸氣不過,他現在還真拿中國沒辦法,畢竟制裁對于中國來說基本上都已經失效了,中國現在就像一個打了預防針的人,壓根不害怕美國變著花樣的故技重施。
所以美國現在選擇了要開始“摸著中國過河”了。貝森特在采訪中還表示,美國將在兩年內建立“替代供應鏈”,中國對美國在稀土金屬領域的影響力不會持續超過12到24個月。屆時全世界將不再需要中國。
![]()
貝森特話是放出來了,但是美國真的能夠做到嗎?我看未必。
其實美國要建立所謂的能夠取代中國的供應鏈這口號從奧巴馬時期就開始喊了,2010年奧巴馬政府就提出要建立美國自己的稀土供應鏈,還通過了一項有關稀土的法案。
結果現如今15年過去了,美國不僅沒有搞成自己的稀土供應鏈,反而是對中國的稀土依賴越來越嚴重了。
這其中的原因就和美國現有的政治體制離不開關系,美國兩黨執政,在日益嚴峻的黨爭之下,每一屆美國政府所提出的發展方案都不一樣。
![]()
就例如,特朗普任內提出要讓美國再次偉大,要讓制造業重返美國。可是4年之后特朗普事情不僅沒做完,還被推下了臺。
而拜登上任之后,美國又重新拾起了奧巴馬政府時期的一些法案,放寬移民管制,鼓勵新能源產業發展,重回多邊主義。
同樣的,在拜登還沒實現他的任務時又被共和黨人推下了臺,讓特朗普重返白宮。結果就是特朗普又將拜登所施行的大部分政策推翻,重新撿起他第一任期時還沒做完的事。
就在這樣的政策搖擺不定當中,美國所謂的建立稀土工業鏈,擺脫對中國的依賴這件事就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
![]()
中國能夠擁有今天如此規模龐大的工業體系和如此眾多的高科技,完全是在中方所制定的一個又一個“五年計劃”任務的推動之下實現的。
但是美國就完全不具備這種對長期目標所應有的持久動力,也因此貝森特所說的兩年內建立替代供應鏈,擺脫對中國稀土的依賴這件事基本上可以當作一句玩笑話。
當然美國政治體制對于這件事的影響只是其中之一,還有一些其他重要的影響因素。例如技術攻關,當前有關稀土的技術大多數掌握在中國手里,美國想要建立這樣的生產線,又不違反國際法的話只能從零開始,而這樣的一個過程預計需要5到10年。
同時,資本的“逐利慣性”也是阻攔特朗普政府想要實現這樣一個目標的巨大阻礙。國際上除了中國以外其實有不少稀土生產商。
![]()
但是,這些生產商只有在中國出貨前景不穩定的情況下才能得到發展,例如10月9日中國進一步升級了稀土的出口管制,導致美國的稀土概念股應聲大漲。
而在10月30日中美雙方談完以后,中方宣布將10月9日公布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暫緩1年執行,這一消息放出之后,美國的稀土概念股又一下子應聲暴跌。
其原因就在于中國已經有了成熟的稀土生產線,中國所提煉出的稀土成本低,供貨量大、稀土品質好而且售價也低。中國一旦供貨穩定,那么國際市場上的那些成本高、售價高、供貨少、品質低的稀土生產商就沒得玩了。
資本擁有逐利的慣性,他們幾乎不會為高風險、低回報的事情去投資,這就是美國這十幾年來稀土供應鏈所遭受的命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