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俄羅斯唯一的航母“庫茲涅佐夫”號的外表一樣,其內部的艦島也被一片混亂的腳手架所包裹,更如一顆被粗糙的鐵皮裹的“鋼鐵粽子”。誰也想不到,這曾經代表蘇聯紅海軍的巔峰——6萬噸的巨艦如今卻淪落為全球最貴的“海上廢鐵”了。
2017年,俄羅斯海軍雄心勃勃宣布對這艘“獨苗”航母進行大修,預算600億盧布,計劃4年煥然一新。結果8年過去,錢燒光了,航母卻徹底趴窩。今年7月,俄官方終于承認:修不動了,要么拆解賣鐵,要么找個接盤俠。
![]()
維修現場變成災難片現場
其維修的坎坷曲折簡直可以編成一部扣人心弦的恐怖片:一再的折戟沉浮、一次又一次的重生和死生之交,讓人不禁為這艘“命中注定”的戰機所深深的感嘆。
可謂一場“人為的災難”,2018年那一天,唯一能承載它的PD-50浮船塢卻突然斷電沉沒,70噸重的起重機也砸了個“透心窩”般的巨坑,留下了200平米的空空蕩蕩的巨坑,令人不寒而栗。可謂“補天”都不容易,工人苦笑道:“這洞修了七個月啊,比補天還難!”但更慘的是2019年,工人在一道道的焊接中無意間將火花引燃了燃油艙,接連大火燒了20個小時,燒穿了兩層的甲板,甚至把甲板上的2名士兵都給燒死了。
在2022年的電路老化的再起背景下,不少關鍵的設備都化成了一塊塊的焦炭,看起來簡直就是一場"人為的"的"電子地獄"。
![]()
八年維修,真正干活的時間不到兩成,其余全在應付事故。船廠老師傅搖頭:“我們不是在修船,是在給鐵棺材喂錢!”
天價資金流向成了一筆糊涂賬。動力系統更換?老式鍋爐故障率超30%,全速航行時黑煙滾滾,被戲謔“太空能看到中國長城和庫艦黑煙”。
電子設備升級?雷達屏幕竟用民用貨替代,因西方制裁斷供芯片。更諷刺的是,審計發現高管年薪獎金高達3600萬盧布,而工人工資拖欠三個月。
“采購螺栓差價十倍,零件裝反都是家常便飯。”一名退役軍官透露,承包商反復上報“新缺陷”套錢,連防銹涂層都要從德國進口,制裁后只能用劣質國產貨。
![]()
技術斷層比船體銹蝕更致命
庫茲涅佐夫號的悲劇,本質是蘇聯遺產的耗盡,蘇聯航母核心產能全在烏克蘭的尼古拉耶夫船廠,俄羅斯只繼承使用手冊,沒繼承造艦能力。
老工程師平均57歲,年輕人寧愿干IT也不焊鋼板,對比中國改造瓦良格號時調動1763家供應商攻關,俄國連特種鋼焊接都湊不齊人手。
俄烏沖突更是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軍費瘋狂傾向陸軍,海軍預算腰斬。船廠工人被征召上前線,零件采購單直接作廢。
![]()
放棄航母,俄羅斯海軍反而清醒了?
不修航母真是壞事?未必,俄海軍算過賬:維修費夠造半艘新護衛艦,而15億美元足以給全軍裝備智能化無人系統。
與其養一艘“出門需拖船護航”的老爺艦,不如猛點核潛艇科技樹。今年普京主持新型“北風之神”核潛艇升旗儀式,潛射導彈覆蓋全球,隱蔽又致命。
軍事專家點破:“現代海戰拼的是實效,不是面子。庫艦的黑煙,早該散了。”
姊妹艦的不同命運:遼寧艦與庫艦的時空交錯
最扎心的是對比。庫茲涅佐夫號的姊妹艦“瓦良格”號,被中國改造后成了遼寧艦,如今已培養出艦載機飛行員團隊,甲板起降效率翻倍,而庫艦的艦載機早在2016年敘利亞行動中摔了兩架,剩余戰機陸上蹲了7年,連起飛按鈕都快銹住了。
一艘帶著蘇聯遺產在東方重生,一艘在北極寒風中銹成廢鐵。大國航跡,終究要靠工業實力托底。俄羅斯用600億買來個教訓:沒有完整產業鏈,航母不過是海上棺材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