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有浙江網友爆料,網上流出的一段某米速妻ultra事故現場的視頻,據說事發地在浙江嘉興。
![]()
據視頻發布者稱:他是親眼所見的,看到人從擋風玻璃里面爬出來的,整車就炸了一個側氣囊……
評論區立刻有網友評論上了:su7救了車主一命,這車結構強度確實高,電池也是挺耐撞的,沒有發生燃燒。車子都撞成這樣了,里面的人還能自己從擋風玻璃爬出來,顯見沒什么大問題!
![]()
當然,以上都是視頻發布者的一面之詞,我們看看車主或者官方有沒有后續的報道。
根據該網友配發的圖片顯示,事故車輛已經被撞得面目全非。值得肯定的是,現場并沒有車輛起火。
- 說起小米車輛事故,最近輿論影響力最大的莫過于成都事件。小米SU7碰撞后爆燃,多人救援未果,駕駛員不幸遇難。
2025年10月13日凌晨3時16分左右,四川成都天府大道仁壽視高段發生一起涉及小米SU7的嚴重交通事故。
![]()
根據多名目擊者的行車記錄儀顯示,一輛小米SU7在行駛中先是搖擺不定,有網友稱一起等紅綠燈時,還聽到該車駕駛員在大聲吼叫。隨后車輛超速失控,先與綠化帶發生碰撞,翻滾至對向車道并起火。
一名車主的行車記錄儀顯示,車輛碰撞前從右側飛速駛過,碰撞后迅速燃起大火。
駕駛位有人員被困,多名路人主動參與救援,徒手或用工具猛砸車窗,有路人的手都流了血,還有人拿來了滅火器,但因車門無法打開且火勢迅猛,救援失敗。
消防人員到場后,先用水槍壓制火勢,隨后用工具切割車身救援,現場方才逐步得到控制,但駕駛員已不幸遇難。
- 不可否認,如今的小米汽車在網上的輿論,可謂是風口浪尖。
雷軍曾經在多個場合講過一句名言,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小米汽車快速上馬、快速量產、快速上市、快速取得成功,市場供不應求且口碑和熱度蓋過一眾車企,個中的決策水準、供應鏈整合、技術精進和全網流量級別的營銷能力,的確是有代表性的智能車產銷案例。SU7和Su7 Ultra也是主打極致的快,賽車級的超大馬力和扭矩,一度收獲了不少性能黨、飆車黨的認可。
從目前的銷量數據來看,小米汽車無疑是成功的,可謂是前無古人。10月1日,小米汽車率先公布9月成績單——單月交付量超4萬輛的同時創下新高,今年以來累計銷量約27萬輛。“小米YU7自7月6日開啟交付以來,已交付超4萬輛。”
小米創辦人,董事長兼CEO雷軍近日在年度演講上表示。渠道建設方面,小米汽車9月新增32家門店,全國119城已有402家門店;10月計劃新增22家門店,預計覆蓋郴州、達州、鄂爾多斯等6座新城市;截至9月30日,其全國已有209家服務網點,覆蓋125城。
但是發展快有快的代價。不僅是銷量快,行駛車速更是極致的快,事故就可能多發,保費必然高企。尤其是后輪驅動的大馬力車,駕駛員需經過專業訓練才可能在絕大部分情況下成功駕馭,否則急加速、彎道、濕滑路面等情況下比較容易發生推頭甩尾等失控情況。
業內人士分析,對民用量產車來說,300多匹馬力在絕大部分情況下是非常夠用的,相對而言1000匹馬力、500牛米以上的超高功率和扭矩反倒可能是不安全因素,高性能車更容易打滑失控。
過度求快,極致的快,反過來也可能是品牌的反身性,一些評論區里,網友已經開始將Su7和鬼火少年聯系起來。超速飆車這類問題可以說是人的問題,不是車的問題,但如果車的文化會讓人聯想到超速黨飆車黨,對車企品牌自身不利。
同樣,智能車快速發展的情況下,輔助駕駛系統的打磨必然不夠扎實。若車企能慢下來,補一些安全課,為時未晚。
有評論指出,除了在教訓中警醒,有關部門應進一步樹立新能源汽車的安全標準,在全球范圍內站上新的科技、產業、市場、品牌高度,這是一個值得全行業思考的問題。
最核心的問題就是,也是最需要正視就是安全。這是制掣消費者完全接納新能源車的最后一塊短板。如果有一批車企站出來,用心打造處處以安全可靠、扎實耐用為最大賣點的好產品,反倒會比刷馬力數據、炫酷耍帥的車更熱銷。
對此,你怎么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