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28 日晚,俄羅斯對外情報局罕見召開直播記者會,局長納雷什金親自現身,公布 “確鑿證據”:2000 余名法軍攜帶北約制式裝備,部署在波蘭東部(與烏克蘭僅一河之隔),隨時可能換便服進入烏克蘭。俄方強調,這支部隊并非普通法軍,而是外籍軍團,超半數成員來自拉美 —— 即便出現傷亡,也更容易 “交代”。
![]()
消息一出,全球媒體嘩然,BBC、CNN 輪番報道,但法國國防部卻始終 “沉默”:電話無人接聽,發言人回避回應,直到 29 日凌晨才模糊表態 “不予置評”。這種態度反而讓外界更確信 “法軍已就位”,畢竟馬克龍上半年就曾放話 “不排除任何選項”,當時被視作 “嘴炮”,如今看來更像 “提前鋪墊”。
從軍事規模看,2000 人僅相當于一個加強團,投入俄烏千公里戰線 “掀不起水花”,但象征意義重大 —— 這是北約國家首次成建制將兵力部署到烏克蘭邊境,且帶頭者是歐盟唯一核大國法國。普京最忌憚的就是 “破窗效應”:一旦法國邁過紅線,英國、德國、波蘭極可能跟進,俄烏戰爭或將升級為俄羅斯與整個歐洲的正面沖突。
![]()
為應對危機,俄羅斯一邊通過輿論施壓,直言馬克龍 “想當拿破侖”;一邊加碼軍事行動:28 號夜里,基輔、哈爾科夫、敖德薩同時拉響空襲警報,俄軍一次性出動 60 架 “見證者” 無人機,且專門朝法軍部署的熱舒夫方向飛行,試圖 “制造北約士兵陣亡” 以掌控輿論。好在美軍 “愛國者” 防空系統提前啟動,無人機全被攔截,法國才暫時躲過一劫。
與此同時,俄羅斯還在調兵遣將:將原本部署在白俄的 “第一近衛坦克集團軍” 悄悄南移,前鋒距離波蘭邊境已不足 70 公里,形成 “你進我也進” 的對峙態勢。更甚者,俄方重提 2014 年馬航 MH17 墜機事件,聲稱 “當時法籍空管員故意引導客機進入戰區”,試圖拉法國下水、分散國際注意力。
后續局勢或有三種可能:一是法國認慫,以 “例行演習” 為由撤軍,莫斯科贏下輿論戰,烏軍士氣受挫;二是雙方妥協,法軍留在波蘭但換便服、摘臂章,暗中進入烏克蘭訓練,彼此心照不宣(這最符合馬克龍 “既想彰顯歐洲領導權,又不愿拖法國入三戰” 的訴求);三是徹底撕破臉,法軍公開穿軍裝進基輔,普京宣布與北約處于戰爭狀態,核威懾風險陡增。
值得一提的是,對比德國舒爾茨 “嘴上喊責任,卻對‘金牛座’導彈藏著掖著”、英國蘇納克 “在基輔自拍后,唐寧街就開始準備烏克蘭戰敗預案”,馬克龍雖常被吐槽 “愛出風頭”,但在援烏上確實 “敢掏真東西”:遠程巡航導彈、“紫苑” 防空系統(法軍自身尚未配齊)說送就送,如今更是直接派兵到邊境。正如烏克蘭士兵所言:“法國武器貴,但關鍵時刻頂用,不像某些國家的裝備,說明書比炮彈還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