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中美元首面對面,半年來的博弈終于走到一個關鍵節點。而就在會談結束僅數小時后,中國商務部立即對外發布了中美達成的經貿共識。更令人震驚的是,那天晚上,特朗普罕見地寫下了一句話:“這是一次真正的G2會談,中國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對手。”
這個“G2”的稱呼,多年來他從未承認,這就表示一個明確的信號:他承認中國與美國平起平坐。這一幕背后到底發生了什么?中美之間這場看似休戰的較量,是否真的意味著風向徹底轉變?中國又是如何在這半年間,逐步逼退美國的攻勢,換來了這場意義非凡的會晤?
![]()
從時間線來看,這場風暴的導火索要追溯到今年4月。當時,特朗普借口“對等貿易”,突然宣布對中國商品加征多達145%的關稅,并揚言要在11月1日起全面生效。與此同時,美國財政部、商務部也頻頻出手,試圖通過技術封鎖、產業打壓等方式全方位壓制中國。
中方從貿易反制到稀土出口管制,從國內芯片替代到外交斡旋,中國以一連串精準出手,逐步打亂了美國的節奏。10月9日,中國宣布將稀土、鍺、石墨等關鍵金屬納入出口審查范圍,這一舉動直接讓歐美和日韓的企業坐不住了。
![]()
僅僅過了半個月,10月下旬,中美兩國工作組在吉隆坡展開閉門磋商,美國財長貝森特在記者會上承認,這次談判制定了“非常成功的框架”,并證實原定于11月實施的100%關稅被取消。而這一決定,正是特朗普親自批復的。
10月30日,釜山會談正式舉行。這場會談之所以意義重大,不在于場面有多隆重,而在于它是一次真刀真槍之后的停火。特朗普帶著清單上門,每一項暫停的政策,都是過去半年他政府高調推進的核心措施。
![]()
比如“芬太尼關稅”被取消,對中國產品加征的24%“對等關稅”暫停一年,美方對中國海事、物流和造船業的301調查停止執行,還有最關鍵的——“50%穿透性出口管制”也暫停一年。
所謂“穿透性規則”,是美國想借美國產技術的全球影響力,限制其他國家企業向中國出口高科技產品。如果這條規則生效,像臺積電、ASML這樣的企業,只要產品里有超過一半技術源自美國,就不能賣給中國。
![]()
這條規則的目的很明顯,就是掐住中國高科技企業的咽喉。但中國早有準備,自7月起便陸續展開對美反制。10月,稀土卡脖子措施一出,全球半導體、汽車、軍工企業立刻感受到巨大壓力。
荷蘭搶購中國企業安世半導體的控股權,想規避風險,卻沒想到中方的制裁沒有撤回,歐日車企如今面臨停產風險。韓國的韓華集團在美國投資造船廠,本想借機搭上美國軍工的快車,結果中方直接給出制裁回應,韓華在美業務陷入停滯。
![]()
此時,特朗普突然在社交平臺寫下“G2會談”這四個字,顯然不是巧合。這是一種精心安排的姿態釋放,既是對中國實力的認可,也是在給自己和盟友找臺階下。從2023年的數據看,中國對美出口占比已經從疫情前的16.7%降到了9.8%,說明中國早已不再依賴美國市場。
對美出口的產品,也基本是美國無法替代的關鍵物資,美方根本沒有多少選擇空間。特朗普清楚這一點,也不得不承認。他說這是“G2會談”,說明已經不再幻想中國會退讓,而是要以平等視角重新定位中美關系。
![]()
這場會談之后,美方雖然對外宣稱“這是美國贏了”,但美國主流智庫CSIS、布魯金斯等卻連發報告指出:中國的反制有效,美國收益有限。
美國媒體也承認,特朗普試圖通過極限施壓迫使中國讓步的算盤,并沒有奏效。中國不僅守住了經濟陣地,還巧妙地反制了美國的科技圍堵,逐步爭取到了主動權。
![]()
有意思的是,特朗普在釜山前還先后訪問了日本和韓國。日韓政界幾乎上演“爭寵大戰”,低姿態迎接特朗普,試圖在中美博弈中撈取好處。而特朗普到了中國這邊,態度瞬間轉變,從“對華強硬”變為“平等溝通”,甚至在社交媒體主動稱中國為“必須面對的對手”。
這不是外交辭令,而是戰略轉向。軍事層面,美國也不得不承認中國的快速崛起。美防部報告指出,中國核武庫已經擴展到500多枚,洲際導彈類型和數量大幅增長。殲-20數量超過200架,裝備國產發動機,支持超音速巡航。海軍核潛艇部署也已進入第二島鏈。
![]()
面對這樣的綜合國力,美國即便再強勢,也不得不進行戰略收縮。特朗普深知,如果繼續硬碰硬,不僅無法取得勝利,反而可能失去更多。而美國國內通脹未減,企業利潤下滑,脫鉤成本激增,這些都逼著他必須“止損”。
釜山會談之后,特朗普的“G2”發言,可以看作是一次對現實的低頭。這句話既是對中國的尊重,也是對美國國內保守派的安撫。他要向選民傳達一個信息:我不是認輸,而是在為美國爭取更好的合作方式。
![]()
但事實上,這場博弈的主動權,已經開始向中國傾斜。不僅僅是政策上的讓步,更重要的是中國逐步掌握了談判節奏。從4月起的每一步應對,都踩在關鍵節點。先是強硬反制,再是技術卡位,最后在釜山收網,節奏把握得非常精準。
這種節奏背后,是中國深厚的產業基礎和強大的市場替代能力。美國精英們原本以為,通過高壓政策可以迫使中國妥協,結果卻發現,中國早已做好了準備。實際中美貿易額雖然有所波動,仍然維持在5000億美元以上。這說明兩國之間的經濟聯系依然緊密,脫鉤根本不可行。
![]()
特朗普也意識到,沒有中國的配合,全球性挑戰根本無法解決。他開始正視現實,也開始主動靠攏。而對于中國來說,這場博弈的意義,不僅在于換來了幾項暫停措施,更重要的是,贏得了全球的尊重,掌握了談判的主動權。
如今,印度、歐盟等國家也感受到邊緣化的壓力,逐漸意識到,中美之間的“G2”格局,已經成為全球博弈的新坐標。
![]()
釜山會談是一次意義深遠的歷史節點。它不僅標志著中美關系進入新階段,更讓世界看清了一個事實:中國不僅能頂住壓力,還能倒逼對方讓步。未來的博弈或許還將繼續,但主動權,已經悄然轉移。
信息來源:
[1]中美元首會晤更多細節獨家披露 環球時報
[2]中美可以攜手多辦大事實事好事 環球時報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