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阿姨今年54歲,平時習慣在菜市場買上一點豬肝,不論是家常爆炒,還是煲湯燉粥,都要添上幾塊。她老伴常勸她少吃點,說“豬肝膽固醇高,對身體沒好處。”可李阿姨總覺得,自己吃豬肝后精神頭足,皮膚也光滑了不少。
一次體檢,醫生看了她各項指標后微微一笑,問她最近有沒有做什么特別的保養。李阿姨半開玩笑地說:“少不了老傳統,時不時吃點豬肝!”醫生笑著點了點頭,卻沒有立刻給出定論。
![]()
這讓李阿姨和身邊的人一下子犯起了嘀咕:究竟豬肝該多吃還是要忌口?它對中老年人的健康到底是“福音”還是“陷阱”?許多人習慣避而不談的豬肝,近年來卻成為營養界的新寵。豬肝到底暗藏著哪些健康“密碼”?
不少人聽到“動物內臟”,第一反應就是高膽固醇、高脂肪,甚至傳言吃肝臟會讓身體“積毒”。但事實果真如此嗎?根據《中國食物成分表(第六版)》,每100克豬肝含有高達23毫克鐵、23微克維生素A、19克蛋白質,以及豐富的B族維生素和鋅、硒等微量元素。
![]()
在北京協和醫院營養科的隨訪調查中,適量攝入豬肝的人實際血脂、肝功能均未見異常,反而維生素A缺乏性眼病發病率下降了18.9%。
醫學專家強調,肝臟代謝快,正常豬肝并不會造成有害物質蓄積,而其營養密度遠超同等重量的瘦肉。需要警惕的,是過量和不恰當的烹飪方式,而不是豬肝本身。
豬肝含有極其豐富的血紅素鐵和維生素A,是“造血強心藥方”。數據表明,每周兩次、每次30~50克豬肝攝入,可降低缺鐵性貧血風險約14%,同時維生素A能保護視網膜,緩解視疲勞。
![]()
豬肝中的鋅、硒以及B族維生素,是免疫細胞修復與增殖的“動力源”。協和臨床數據顯示,連續8周合理補充動物肝臟,中老年人呼吸道感染發生率下降了22.6%,免疫功能相關指標明顯改善。
促進新陳代謝
B族維生素是“能量發動機”核心原材料。豬肝中的VB2含量高達3毫克/百克,是雞蛋的五倍以上,持續攝入有助于脂肪、碳水高效代謝,對“三高”風險人群尤其受益。
豬肝所含的維A、銅與蛋白質,能夠維持皮膚與頭發健康。國內某社區隨訪中發現,堅持每周補充豬肝,皮膚粗糙、掉發困擾率下降約17.3%,尤其對女性朋友友好。
![]()
恢復體力與防慢性疲勞
豬肝的核黃素、肌酸等物質,有助緩解體力消耗和慢性疲勞。體力勞動或中老年人,一周攝入三次豬肝,堅持四周以上,主觀疲勞評分下降12.9%,晨起乏力明顯改善。
控制攝入量,選擇新鮮豬肝
推薦每次30~50克(約一小塊撲滿手心),每周不超過2~3次。新鮮度直接影響口感和安全性,建議到正規市場選購,切勿貪多。
避免高溫油炸,少用重口味調味
過度烹飪會破壞營養成分,也可能導致亞硝胺等有害物生成。推薦清炒、汆燙或和蔬菜搭配燉煮,既保留營養又符合中老年飲食健康需求。
![]()
特殊人群請慎重
已知高膽固醇、肝腎功能異常、痛風及孕婦,合理控制或遵醫囑攝入。不適合所有人群大補,可根據自身健康情況科學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