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曾經被稱為“兄弟國家”的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如今卻在邊境線上刀兵相見。
不到一個月前,兩國還在多哈簽下停火協議,承諾放下槍、坐下來談。
![]()
可短短十天,邊境又傳出交火,外交官還在伊斯坦布爾吵得不可開交。
為什么這兩個南亞鄰國突然惡化?
巴鐵真的要“飄”了嗎,還是背后有印度的手在推?
![]()
談判破裂,邊境戰火再起
巴阿關系一直被稱為南亞最復雜的鄰里糾葛。
實際上,這次沖突并非突發,而是越積越深的矛盾總爆發。
10月11日,巴阿邊境地區爆發自2021年阿富汗政權更替以來最嚴重的交火,數十名士兵死亡。
![]()
雙方都指責對方越界開火,炮擊持續數小時。
這場沖突立即引起國際社會的緊張。卡塔爾和土耳其迅速介入調解,促成了10月19日多哈會談。
會上,兩國代表承諾停火,通過外交機制解決問題。
![]()
當時看起來局勢已經有所緩和,世界媒體紛紛樂觀報道說“南亞迎來新和平曙光”。
然而,就在伊斯坦布爾新一輪會談開始后不到兩天,和平的泡沫就破了。
![]()
巴基斯坦代表團認為阿富汗沒有兌現承諾,仍默許恐怖分子越境襲擊,阿方則指責巴軍越線摧毀哨所。
言語沖突不斷升級,場面一度失控。最終巴阿雙方都宣布談判失敗。
巴防長的強硬表態將矛盾推到極點。
![]()
他說巴基斯坦有能力讓敵人“回到山洞里去”,這話幾乎封死了談判的路。
接著,巴阿雙方關閉多個邊境口岸,貿易被迫中斷,貨車排成長隊,食品和燃料運輸無法通行,一場人道危機的陰影開始籠罩邊境地區。
而這并非一時沖動,巴基斯坦的高層越來越認為,阿富汗政權要么默許恐怖分子在邊境活動,要么根本無法控制局勢。
![]()
巴國內的安全報告顯示,僅今年8月,就有140多起恐怖襲擊,大多數與“巴基斯坦塔利班”(TTP)有關。
這些武裝中許多人逃往阿富汗境內,被指在那邊獲得庇護。
![]()
所以這讓巴方認定必須給喀布爾施壓。
結果,和平談判像走向一個死循環:巴方要求阿方切斷與恐怖組織的聯系;阿方聲稱邊境恐怖分子并非自己能控制。
雙方互指對方違約,誰都不肯讓步,沖突再次爆發也就成了必然。
![]()
歷史積怨
巴阿矛盾的根源,遠不止恐怖主義。
那條叫“杜蘭線”的邊界,是兩國關系中最難解的結。它是英國殖民時代留下的政治遺毒。
![]()
1893年英阿簽訂協議劃定邊界,把普什圖族一分為二,結果造成今天巴境內的普什圖人人口比阿境內還多。
這條邊界至今未獲阿富汗承認——阿方認為那是殖民強加的、不合法的。而巴方卻把它視為國際公認邊界。
每次兩國沖突,這條線都會被重新提起。
![]()
對阿富汗來說,“杜蘭線”不僅是土地問題,更是民族認同問題;對巴基斯坦來說,它是國家安全屏障。
兩種認知碰撞,注定無法輕易調和。
除了領土問題,還有現實的政治利益,阿富汗政權更迭后,巴曾扮演過關鍵角色。
![]()
早前他支持塔利班上臺,并希望通過這一關系保持戰略影響力。
然而隨著新政權逐漸想要擺脫巴基斯坦的庇護、尋求更多外部支持,這層“兄弟情”開始變味。
巴方近來不斷遣返在境內的阿富汗難民,也讓關系雪上加霜。
![]()
根據巴官方數據,今年以來已有百萬難民被遣返回阿,這對阿富汗經濟和社會都是沉重打擊。
喀布爾認為巴基斯坦是故意制造人道壓力,而巴基斯坦則稱這是出于安全考量。
可以說,每一項現實行動都像在歷史的傷口上撒鹽。就連民間情緒也變得極端。
![]()
在巴一些城市里,反阿抗議頻發;阿國內的媒體也開始高調批評巴方“干涉主權”。
這種情緒交織下,哪怕是邊境上的一點摩擦,也容易被放大成外交危機。
![]()
印度的影子
正當兩國互相指責時,印度的動作顯得尤其引人注目。
就在巴阿交火前一天,阿富汗外長突然訪問新德里,與印度外長見面。
![]()
隨后,印度宣布把駐喀布爾代表處升級為大使館級單位,相當于正式承認阿富汗政權。
更有消息傳出,印度正在向喀布爾提供軍事技術支持,包括戰斗機維修部件和無人機系統。
這些動作讓巴基斯坦警覺。巴軍方認為印度在暗中利用阿富汗牽制巴基斯坦,通過武裝組織對巴實施襲擊。
![]()
巴媒體更直接稱:阿富汗成了印度的代理前線。
從地緣政治來看,印度的確樂見其成。
巴阿對立,意味著巴鐵不得不在西部邊境投入更多兵力和資源,印度東線壓力下降。
![]()
與此同時,印度擴大與阿富汗政權的接觸,還能拿到一張新牌——把喀布爾納入自己主導的南亞戰略網絡,削弱巴基斯坦在該地區的影響力。
這也解釋了為什么阿富汗政權在談判中越來越強硬。
背后有印度撐腰,他們不再像過去那樣仰賴巴的經濟援助和邊境貿易。
![]()
不過印度這種操作也并非沒有風險。
南亞是一個連鎖反應極強的地區,任何一方動作都會牽動鄰國。
若巴阿沖突升級,難民潮可能重新涌向巴境內,對整個區域穩定造成溢出效應。
![]()
而印度在此刻不斷加碼,既是戰略布局的一部分,也可能是刺激性因素。
如今,土耳其和卡塔爾再次介入,希望兩國重啟對話,但效果有限。
局勢依然緊張,邊境口岸多處關閉,食品供應中斷、燃料短缺,使邊境地區的生活愈發艱難。
![]()
結語
巴基斯坦與阿富汗眼下的局面,是歷史傷痕與現實矛盾疊加的結果,也離不開外部勢力推手。
印度的圍堵策略、美國留下的安全空白、阿富汗內部政權的求存心理,共同把這一片土地變成了復雜的博弈棋盤。
但從更長遠看,這場“兄弟反目”的沖突沒有贏家。
巴鐵不可能靠武力解決安全問題,阿方也無法靠外部支持穩固政權。
唯一有希望的出路,仍然是回到談判桌。
參考資料
紅星新聞:《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再交火,雙方發聲》2025年10月15日
環球網:《激烈交火后,巴基斯坦關閉與阿富汗邊境口岸》2025年10月13日
澎湃新聞:《觀察|印度與阿富汗恢復全面外交關系,塔利班借地緣政治變動破局?》2025年10月12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