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當今這個充滿多樣選擇的社會里,我們注意到一個有趣的現象:越來越多的年輕朋友們,尤其是九零后一代,逐漸開始投身于像送外賣、快遞或者開滴滴這類靈活的工作中。他們通常月薪能在六七千元上下,有時甚至能接近萬元,總體來說,單純從收入角度來看,這份活兒并不算差。每天奔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日子過得緊湊而充實,簡單又忙碌。
可是,當我們把目光投向社會各界的討論時,卻聽到不少學者們發出擔憂的聲音。他們覺得,現在的年輕人好像把重心放得太靠前了些,光顧著短期賺錢,卻忽略了學點硬技術的長遠價值。在他們眼中,一份穩定的、有技術含量的工作才能讓人生更有保障,而年輕人們現在選的這一行,似乎顯得有些目光短淺,缺乏對未來發展的周全打算。
基于這些批評,我們最近采訪了十幾位從事這類工作的九零后年輕人,想聽聽他們自己的真實想法。聊下來發現,問題并非那么簡單,也不是大家不想追求更穩定的職業路徑。相反,很多年輕人內心深處其實是渴望學習一門扎實的技能,或者找個安穩的平臺發展的。但現實生活往往不給面子,它就像一道無形的墻,擋住了不少人的去路。具體來說,這些年輕人為啥會選擇跑腿送外賣這事兒呢?歸根到底,主要有四個挺現實的原因。
![]()
01 送外賣、跑滴滴的工作很自由
送外賣、跑滴滴這份工作真的很自由。現在的年輕人都追求那種無拘無束的感覺,誰愿意整天被人管著?想象一下,要是去學一門技術,比如汽修啊、鉗工啊什么的,學成之后大概率得進工廠或者企業上班。
每天早上準時打卡,穿著統一的工作服,聽著車間主任的吆喝,這種日子想想就覺得憋屈。更別提工資了,很多技術崗位的起步工資也就三四千塊錢,在大城市里連房租都不夠付。而且請假特別難,有時候家里有事想請個假,還得看領導臉色,層層審批下來,黃花菜都涼了。
![]()
但是送外賣、跑滴滴就不一樣了。我認識的一個外賣小哥跟我說,他最喜歡的就是這份工作的自由度。今天想多賺點錢,就多接幾單;要是身體不舒服或者想休息,直接把手機關了就行,根本不用看任何人臉色。收入方面也更靈活,勤快一點的話,月入過萬也不是夢。
這種自己當家做主的感覺,對年輕人來說實在太有吸引力了。你說誰不愿意過這種日子呢?想干活就干活,想休息就休息,掙多少錢全看自己的努力程度。相比之下,工廠里那些條條框框的規章制度,對追求自由的年輕人來說簡直就是一種折磨。
![]()
02 現在的技術更新換代實在太快了,學技術也會過時
我有個朋友的孩子,前兩年非要學編程,家里花了好幾萬送他去培訓班。結果等他學完出來,市場上流行的編程語言又換了一茬。這種事情在技術行業太常見了。就像我認識的那個90后外賣員潘亮,他之前花了兩年時間學汽修,好不容易把發動機、變速箱這些傳統汽車的核心部件都摸透了,結果一抬頭發現滿大街跑的都是新能源汽車。這得多打擊人啊!辛辛苦苦學的技術,還沒捂熱乎就面臨著被淘汰的風險。
說實話,這種技術迭代的速度讓很多年輕人望而卻步。他們覺得,與其花那么多時間精力去學一門可能很快就會過時的技術,還不如選擇一些更穩定的行業。送外賣、跑滴滴這樣的工作,雖然辛苦是辛苦了點,但至少不用擔心技術過時的問題。
只要還有人點外賣,還有人需要打車,這個行業就能一直做下去。而且這些工作的門檻相對較低,不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去學習,隨時都可以開始賺錢。對于很多家庭條件一般的年輕人來說,這確實是個很實際的選擇。
![]()
03 學門“技術”的成本也太高
現在的年輕人啊,誰不想掌握個專業技能呢?可現實往往不給面子。就拿我一個表弟來說,去年嚷嚷著要去學電工技術,結果一問培訓機構,光是學費就要兩萬多,還得脫產學習整整一年半。這一年半里不但要掏錢交學費,還完全沒有收入來源。更讓他打退堂鼓的是,就算學成出師,剛開始在裝修公司干活,月薪也就三千出頭。想要月入過萬?老師傅們都說至少得熬個三五年。這時間成本和經濟壓力,對很多家境普通的年輕人來說,實在是道過不去的坎。
相比之下,送外賣就顯得親切多了。我認識的小王就是個典型例子。他去年從老家來城里,第二天就下載了外賣APP,參加了個簡單的線下培訓,第三天就開始接單掙錢了。用他的話說:"雖然風吹日曬辛苦點,但至少不用先往里貼錢,干一天就有一天的收入。"這種即時回報的工作模式,對急需解決溫飽問題的年輕人來說,簡直就是及時雨。畢竟在城里租個單間就要一千多,每月生活費也得兩千起步,要是先去學技術,這大半年光出不進的日子,實在熬不住。
![]()
04 外賣員、網約車司機并非不需要技術
很多人對送外賣這行存在誤解,總覺得這是個純體力活。其實真不是這么回事。就拿我常點外賣的那家面館來說,有個叫小李的外賣員特別厲害。他不僅對周邊每個小區的路線門兒清,連哪個時間段哪個寫字樓的電梯最擁堵都了如指掌。
有次我好奇問他秘訣,他笑著說這都得靠平時積累:比如早高峰要避開學校路段,午高峰得繞開商務區,晚上送大學城要錯開下課時間。更絕的是,他手機里存著幾十個保安和前臺的聯系方式,有時候遇到小區不讓進的情況,打個電話就能搞定。
這些看似簡單的工作,其實藏著不少門道。比如同時接好幾單的時候,要怎么規劃路線才能都不超時?遇到商家出餐慢要怎么溝通?餐灑了要怎么跟顧客解釋?這些處理突發狀況的能力,可不比坐在辦公室里解決問題簡單。我經常看到小李一邊騎車一邊用耳機接單,還要隨時注意路況,這份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本事,沒幾個月根本練不出來。
![]()
再說說網約車司機這行。我有個朋友老張開了三年網約車,他跟我吐槽說這活兒遠不是會開車就行。得知道早高峰機場單多,晚高峰酒吧街客源旺,下雨天商場訂單會暴增。更要命的是得時刻關注交規變化,哪個路口新裝了攝像頭,哪條路改成單行道了,這些信息漏掉一條就可能白干好幾天。老張最得意的是他能記住兩百多個老乘客的喜好:王總上車要聽財經新聞,李小姐討厭空調直吹,趙阿姨暈車得開窗通風。這些細節處理得好,乘客給的評分就高,平臺派單也會優先考慮。
總的來說,在快節奏的都市生活里,大家都渴望一種立竿見影的踏實感。送外賣和開網約車雖然辛苦,但至少能讓年輕人看到明天的飯錢有著落,下個月的房租不用愁。而學技術這件事,就像種一棵不知道什么時候結果子的樹,在三五年后才能嘗到甜頭的漫長等待里,很多人可能早就被現實壓彎了腰。
這種選擇背后,其實折射出當代年輕人特有的務實和智慧。他們比我們想象中更懂得審時度勢,在理想和現實之間尋找平衡點。也許在很多人眼里,這些工作算不上光鮮亮麗,但這些年輕人用汗水書寫的奮斗故事,同樣值得被看見和理解。畢竟,生活從來都不是非黑即白的選擇題,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活出想要的模樣。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