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紙行政令,搶下一家半導體企業;一場“合法”接管,卻讓全球汽車業陷入停擺。這不是科幻小說,而是荷蘭政府今年9月對安世半導體的真實操作。
![]()
打開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事情得從一家叫安世半導體的公司說起。可能有人沒聽過這名字,但你坐的車里,車燈開關、方向盤傳感器、電源管理系統里,十有八九裝著它的芯片。這家公司來頭不小,前身是荷蘭飛利浦的半導體部門,后來被中國聞泰科技在 2019 年實打實買下,成了咱們的全資子公司。現在東莞的工廠里坐著 4000 多工人,一年能造 500 多億件芯片,全球七成的封裝活兒都在這兒干,說它是汽車芯片界的 “隱形冠軍” 一點不夸張。
![]()
誰也沒想到,今年 9 月 30 號,荷蘭政府突然翻出 1952 年的老法律,打著 “國家安全” 的旗號強行接管了安世半導體。不僅凍結了中國股東的權益,還把 CEO 張學政給停了職,派了個外籍董事來 “當家”。更可笑的是,荷蘭首相后來嘴硬說這是因為 “CEO 管理不善”,可明眼人都看得明白,前一天美國剛出了新的出口管制規則,荷蘭轉天就動手,這波 “獻媚” 操作簡直寫在臉上。
荷蘭大概以為搶下控制權就穩了,結果很快發現自己握著個 “空殼子”。安世的核心技術團隊、生產線調度、客戶關系全在中國手里,東莞工廠直接發聲明:“我們只認中國母公司,生產發薪一切照舊。” 那邊荷蘭總部倒是想遠程指揮,可工人根本不買賬,最后成了連訂單都接不到的 “空氣指揮部”。
![]()
這出鬧劇的代價,很快讓全球車企嘗了苦果。10 月底,本田在墨西哥的工廠率先扛不住,直接宣布停產,這家一年能造 20 萬輛 HR-V 的工廠,可是本田出口美國的關鍵窗口。緊接著加拿大安大略的工廠也踩了剎車,工會主席在社交平臺上吐槽,從 27 號開始產能砍半,30 號直接停工一周,幾百號工人只能回家待業。
要知道北美市場占本田全球銷量的四成,去年賣了 160 多萬輛,這一停產每天都是真金白銀的損失。日產那邊也沒好到哪兒去,首席績效官在車展上愁眉苦臉地說,庫存芯片頂多撐到 11 月第一周,再斷供就得跟著停線。
不止日系車,歐洲車企早就炸了鍋。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 16 號就發預警,再解決不了芯片問題,整個歐洲的汽車生產都得停擺。德國機械行業更是急得跳腳,畢竟安世的芯片占了歐洲汽車供應量的 15%,那些看似不起眼的二極管、晶體管,恰恰是汽車電子設備的 “毛細血管”,少一顆都沒法組裝。
![]()
最有意思的是巴西,汽車廠直接告急,放話 “再沒芯片兩周內就停產”,但人家壓根沒找荷蘭交涉,反而火急火燎地來找中國求助。這波操作其實一點不意外 —— 全球車企都門兒清,安世 80% 的產能在中國,真正能重啟供應的鑰匙攥在咱們手里,荷蘭那紙控制權證書就是張廢紙。
現在荷蘭算是徹底騎虎難下了。本來想跟著美國站隊刷存在感,結果把盟友全得罪了。德國行業協會指著鼻子罵,美國車企也悶不吭聲不站臺,連香港大學的研究員都忍不住吐槽:“美國剛松口暫停管制,荷蘭這操作瞬間沒了正當性,純屬給自己挖坑。” 眼看全球罵聲一片,荷蘭經濟部趕緊想找中國談判,可聞泰科技直接放話:“先恢復張學政的職務,把控制權還回來再說”,顯然這時候想談已經晚了。
![]()
可能有人會問,安世停擺了,國產芯片能不能接盤?其實國內揚杰科技、比亞迪半導體這些廠商已經接到了不少訂單,但業內人說了實話:這只是 “被動分蛋糕”。安世讓出的大多是車燈、座椅加熱這些非關鍵部件的中低壓芯片訂單,像主驅逆變器、電池管理系統用的高壓芯片,目前還得靠英飛凌、安世這些老牌廠商,畢竟車規芯片的認證周期要兩年多,不是想替代就能馬上接上的。
這場風波鬧到現在,算是把一個道理擺得明明白白:現代產業鏈早不是 “搶控制權就能說了算” 的時代了。荷蘭以為攥著公司名頭就贏了,卻忘了芯片生產得靠中國的工廠、技術工人和供應鏈體系,更忘了商業世界最看重的是信用。現在全球車企都在盯著中國,等著東莞工廠的芯片發貨,荷蘭的政治算計,最終變成了讓全世界看的笑話。
![]()
這場“安世大劫案”給所有國家提了個醒:想掌控產業鏈,靠的不是一紙行政令,而是扎扎實實的技術、產能與信用。
否則,搶得了一時,輸掉的是長遠。
#優質圖文扶持計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