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緣棋局中的鄰國互動,往往暗藏戰略玄機。當伊朗與巴基斯坦在長達950公里的接壤邊界上頻頻落子,一系列密集協作舉措正悄然重塑區域合作版圖——從簽署涵蓋多領域的12項合作協議,到邊境市場加速成型,雙邊關系已邁入前所未有的深化階段。
2. 這一輪緊密聯動,究竟是應對時局的權宜之計,還是著眼未來的戰略布局?其背后交織的利益邏輯與潛在影響,值得深入剖析。
![]()
3. 2025年8月2日,伊朗新任總統馬蘇德·佩澤什基安開啟對巴基斯坦為期兩天的正式訪問。這場被國際輿論稱為“關系提質升級關鍵節點”的行程,迅速促成兩國核心合作框架的確立。
4. 雙方一次性達成12份諒解備忘錄,合作范圍橫跨旅游開發、農業技術交流、司法制度協同等民生議題,同時延伸至工業制造、科技創新、交通運輸體系構建、文化遺產保護以及商貿流通等多個戰略性領域,并包含一項金額高達30億美元的能源合作項目。
5. 協議明確推動停滯多年的伊朗—巴基斯坦天然氣管道工程重啟,旨在將目前每年約30億美元的雙邊貿易額提升至100億美元。這份覆蓋經濟全鏈條的合作藍圖,顯然已超出常規經貿往來的范疇,展現出系統性整合的雄心。
![]()
6. 更具象征意義的是邊境貿易市場的實質性進展。早在2012年,兩國便已達成共識,計劃共建六處跨境集市以激活邊貿活力和促進就業。
7. 2023年5月18日,巴基斯坦總理夏巴茲·謝里夫與伊朗前任總統易卜拉欣·萊希共同為曼德-皮欣口岸集市揭幕,標志著首個邊境交易區正式投入運營。
8. 當前,其余多個集市建設正在提速推進。這些實體市場不僅有助于降低物流與通關成本,便利沿950公里邊境線居住的民眾日常生活,更成為落實12項協議的現實平臺,把紙面承諾轉化為可觸可感的合作成果。
![]()
9. 此外,一條容量達100兆瓦的跨境輸電線路已投入使用,將伊朗富余電力輸送至巴基斯坦偏遠地區,通過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夯實雙邊合作根基。
10. 此番合作浪潮并非突發奇想,而是建立在深厚歷史積淀與迫切現實需求之上的必然選擇。自1947年巴基斯坦獨立以來,伊巴兩國始終維持穩定友好的外交關系,共通的宗教信仰與文化背景構成天然的情感紐帶。
11. 佩澤什基安訪巴首站即前往拉合爾市伊克巴爾墓地致敬,這一舉動深刻呼應了雙方精神層面的深層聯結。從現實維度看,巴基斯坦長期面臨能源供給不足與外匯儲備緊張的局面,亟需借助伊朗豐富的油氣資源及開放的市場通道緩解壓力。
![]()
12. 而伊朗因外部制裁限制,對外貿易受阻,迫切希望通過巴基斯坦打通通往阿拉伯海的陸路出海口,實現繞開西方金融與運輸封鎖的戰略突圍。
13. 曾經困擾兩國的邊境安全問題也促使合作意愿上升——過去數年間,雙方均指責對方境內存在支持本國分離主義勢力的據點:巴基斯坦認為俾路支武裝依托伊朗一側藏匿活動,伊朗亦指控反政府組織利用巴方邊境地帶策劃襲擊。如今,將對抗機制轉向協同治理,已成為兩國高層的共同訴求。
14. 高層級對話持續為合作注入動能。2025年10月28日,巴基斯坦內政部長賽義德·穆辛·納克維赴德黑蘭出席經濟合作組織(ECO)內政部長會議期間,與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長阿里·拉里賈尼舉行閉門會談。
![]()
15. 作為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重要智囊,拉里賈尼明確指出,德黑蘭與伊斯蘭堡的關系具備突破現有合作模式的潛力,有望發展為長期穩固的戰略伙伴關系。他主張在安全防務、政治協調、國防協作及經濟融合四大領域全面推進深度整合。
16. 他對巴基斯坦在地區事務中所持立場表示高度認同,強調雙方對當前地緣現實擁有相近判斷,并特別評價巴沙兩國近期簽署的戰略合作協議是“應對共同安全威脅的理性且積極的行動”。
17. 納克維回應稱,伊朗是“兄弟之邦、親密伙伴”,巴基斯坦衷心期待一個繁榮、安定、不斷進步的伊朗。雙方一致同意強化戰略溝通機制,堅持通過政治協商與外交途徑解決區域爭端與安全挑戰。
![]()
18. 此類協作已逐步擴展至區域治理層面,展現出更廣泛的地緣影響力。在阿富汗局勢波動、巴阿關系再度緊張之際,伊朗主動表態愿發揮調停作用,協助緩和矛盾。這種“調解者”姿態,正是伊巴合作超越雙邊框架、參與區域秩序構建的具體體現。
19. 放眼更大格局,巴伊協同正與現有區域合作機制形成共振效應。“中巴伊鐵路”構想與“中巴經濟走廊向西延伸”的規劃頻繁進入政策討論視野。一條起自中國新疆,穿越巴基斯坦西部高原,接入伊朗交通網絡,并最終通達德黑蘭、里海乃至歐洲腹地的“陸上中東走廊”輪廓初顯。
20. 同時,伊朗與俄羅斯已在防空系統、無人機研發等領域形成深度軍事協作,而巴基斯坦則與美國保持著能源技術合作。伊巴聯手打造的合作樞紐,正在成為平衡區域力量格局的關鍵支點之一。
![]()
21. 目前,兩國正就簽署全面自由貿易協定展開深入磋商,此舉將進一步釋放雙邊經濟潛力。從頂層設計的12項協議,到邊境市場的實際落地,再到地區事務中的協調發聲,伊巴合作已由“愿景式共識”全面轉向“執行型實踐”。
22. 這種合作路徑既有效回應了各自國內發展的緊迫難題,也為伊斯蘭世界面對共同挑戰提供了可行范本。在復雜多變的地緣環境下,面對外部干預與結構性壓力,采取“務實、協同、全方位”的內部聯合策略,遠比孤立應對更具韌性與可持續性。
23. 對區域結構而言,伊巴攜手的意義早已不限于兩國之間。它不僅為中亞與波斯灣之間的經濟聯動開辟了新通道,更驗證了區域內國家依靠自主聯合實現發展的可行性路徑。隨著更多合作項目陸續實施,這對兼具“兄弟情誼”與“戰略伙伴”雙重身份的組合,或將深度參與并影響未來地區秩序的重構進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