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興和縣,坐落于蒙晉冀三省交匯處,素有“雞鳴聞三省”之譽,是京津冀、呼包鄂烏經濟圈以及蒙晉冀(烏大張)長城金三角合作區的重要戰略節點,更是內蒙古自治區對外開放的南大門。興和縣東距首都北京240公里,高鐵用時僅1.5小時;憑借京藏高速、京新高速、110國道、208國道以及集張鐵路等縱橫交錯的交通干線,構建起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
興和縣依托其優越的地理區位、獨特的氣候條件、豐富的物產以及深厚的文旅底蘊,成為京津冀等地游客避暑養生、休閑露營的首選之地。這座北方小城正以生態為本、雙IP為翼,在農文旅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道路上踏出鏗鏘足音。
![]()
北京“菜籃子”:塞北糧倉,京畿廚房
興和縣地處陰山北麓的北緯41°黃金種植帶,是保障首都農產品供應的重要基地。這里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半干旱氣候,日照充沛、雨熱同季,高達15℃的晝夜溫差,猶如自然的“糖分調控師”,孕育出多類風味濃郁、品質上乘的綠色農產品。
![]()
“察爾湖有機番茄”在年均超2800小時的日照與純凈環境中生長,果形飽滿、汁水酸甜,番茄紅素含量卓越,成為首都高端生鮮市場的明星選擇;被譽為“塞北珍珠”的“興和燕麥”,則在冷涼氣候與顯著溫差中積累營養,顆粒飽滿、麥香濃郁,β-葡聚糖含量高,以燕麥米、燕麥片等形式走上健康餐桌;“北疆馬鈴薯”得益于疏松土壤與涼爽秋季,塊莖飽滿、口感沙糯香醇,是保障首都“菜籃子”穩定的“壓艙石”。
![]()
近年來,興和縣已構建起從標準化種植、智能化加工、高效冷鏈物流、可視化溯源的現代化農業體系。這些優質農產品每日經由暢通的“綠色通道”直達北京,持續詮釋著從“塞北糧倉”到“京畿廚房”的使命,成為守護首都“菜籃子”充盈可靠的綠色力量。
京津冀“后花園”:自然資源與文旅金名片
興和縣四季分明,氣候涼爽宜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坐擁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形成了以蘇木山森林公園、察爾湖和澇利海為核心的三大旅游金名片,為京津冀地區的游客提供了一個親近自然的“后花園”。
蘇木山森林公園:“天然氧吧”與人工造林奇跡
蘇木山是華北地區最大的人工林場,也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被譽為“天然氧吧”。其有林面積達20.5萬畝,森林覆蓋率高達78%。林區內空氣中負氧離子濃度極高,具體可達3800個/m3,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蘇木山最高峰黃石崖海拔2334.7米,是烏蘭察布市的最高點。游客可以漫步于林間木棧道,呼吸清新空氣,聆聽鳥鳴泉涌,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
![]()
察爾湖:“養生綠谷”與農文旅融合典范
察爾湖,國家4A級景區,蒙古語意為“春天的湖”。它不僅是周恩來總理親自命名的“友誼水庫”,更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周邊有戰國趙北長城遺跡和清朝額駙班第墓等歷史遺存。湖水清澈碧綠,四周群山環抱。察爾湖成功構建了“現代農牧業+休閑度假+鄉村文化+生態農莊”四大產業為支撐的田園農旅復合產業鏈。游客在此不僅可以垂釣、劃船,還能參與農業采摘、農耕體驗,品嘗原生態的野生魚,體驗“吃農家飯菜、采綠色蔬果、住特色民宅、觀田園風光”的美麗鄉村項目。
![]()
澇利海:“星空露營勝地”與草原阿那亞
澇利海被譽為草原上的“阿那亞”,是永定河北支東洋河上游唯一的天然湖泊,面積2360多畝,由大小三個湖泊組成。這里湖水清澈,周圍是遼闊的天然草原、林地、農田和沼澤濕地,構成一幅風格獨特的濕地草原風光。近年來,澇利海憑借其獨特的寧靜與浪漫氣質,迅速成為熱門的星空露營勝地和網紅打卡地。形似飛碟的“草原方舟”和靜靜佇立的“游牧人燈塔”等藝術建筑,為這片草原增添了獨特的文藝氣質和孤獨治愈感,吸引游客前來觀星、露營、放空心靈,感受“在草原上看海”的浪漫。
![]()
詩意棲居:民宿項目與鄉村微空間
近年來,興和縣依托地近京畿的區位優勢和綠水青山的生態優勢,積極引導民宿產業發展,著力打造產城融合、功能一體、主客共享的鄉村民宿集聚區,培育出一批具有特色和品質的民宿品牌。其中,“百美村莊”澇利海作為鄉村振興示范項目,以打造零碳旅游第一村為主旨,在建設中充分利用當地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實現民宿綠色供電,并推廣步行、自行車等低碳出行方式,最大限度減少對環境的影響,示范帶動全縣民宿產業邁向綠色、低碳、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
品牌興縣:城市IP與農業IP的共榮之路
興和縣將品牌建設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以系統化思維統籌推進城市IP與農業IP協同共建,走出了一條“以品牌賦能產業、以IP重塑價值”的創新發展之路。
在城市IP塑造領域,興和縣以“花開為信 繁花似錦”“花潤興和 綻見未來”為主題,構建了完整的城市視覺識別系統,既體現了興和作為“北京后花園”的生態魅力,又彰顯了城市開放包容、面向未來的發展姿態。同時,打造了系列文創衍生品,如馬克杯、冰箱貼、晴雨傘、環保紙袋等兼具藝術性與實用性的產品,將文化符號融入日常消費場景,有效延伸了IP產業鏈條,為文旅建設貢獻了獨特的品牌溫度與市場吸引力。
![]()
![]()
![]()
在農業IP打造方面,興和縣立足“北緯41°黃金種植帶”的天然優勢,打造了現代農業產業科技示范園區視覺系統,并對興和縣農產品包裝進行創新升級,以富有感染力的農文旅品牌宣傳口號,讓“興和燕麥”等優質農產品實現了從“好品質”到“好品牌”的價值躍升。
![]()
![]()
![]()
如今,興和縣已形成“農業IP夯實產業根基,城市IP提升全域價值”的良性發展格局。完整的IP體系建設,不僅有效解決了縣域經濟發展中品牌識別度不足、產業形象模糊等痛點,更為興和縣打造了一張極具差異化的城市新名片,探索出了一條可復制、可推廣的縣域經濟品牌化發展路徑。
漫步今日興和,蘇木山的松濤陣陣、察爾湖的碧波蕩漾、澇利海的草原星空,共同構成一幅動人的生態畫卷。從“雞鳴聞三省”的邊陲小城,到農文旅融合的振興高地,興和縣正以生態為筆、文化為墨,繪就一幅“產業興、百姓富、鄉村美”的鄉村振興壯麗畫卷。(雷東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