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5G還沒完全鋪開,6G的爭奪戰就已經打響了?”
2. 盡管互聯網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69年,但中國真正接入國際網絡體系,是在1994年才實現的。
3. 然而,僅僅用了不到三十年的時間,中國就從初識網絡躍升至5G商用階段,實現了通信技術的跨越式發展。
![]()
4. 原以為5G的到來會成為中國引領全球數字浪潮的關鍵契機,可現實是,到2030年,全球每日產生的數據量預計將達到驚人的5000EB。
5. 在如此龐大的數據洪流面前,即便是當前最先進的5G網絡,也可能因帶寬不足而陷入頻繁卡頓,甚至淪為“PPT式傳輸”。
6. 因此,向更高速、更低延時、更強連接能力的6G邁進,已成為不可逆轉的技術趨勢。
7. 誰能在6G標準制定與核心技術上率先突破,誰就能掌握未來十年全球通信格局的主導權。
8. 那么,在這場關乎國家戰略與科技實力的競賽中,究竟哪一國最有可能脫穎而出?
![]()
9. 日本
10. 根據公開專利數據顯示,日本在6G相關技術領域的專利占比僅為9.9%,在全球主要競爭者中并不占據數量優勢。
11. 然而,日本并未盲目追求專利總量,而是采取了一條差異化的發展路徑——不爭第一,只求實效。
12. 它為自己設定的目標清晰明確:力爭在2030年前完成6G系統的全面部署和商業化應用。
13. 當其他國家集中資源瘋狂申請專利時,日本則將重心放在已有成果的工程化轉化上,致力于把理論變為可用的產品。
![]()
14. 這種務實策略已初見成效。以NTT為例,這家企業在2024年10月成功研制出工作于300GHz頻段的緊湊型無線通信設備,實現了高達160Gbps的數據傳輸速率,創下當時全球最快紀錄。
15. 該設備為超高速遠距離通信提供了堅實的硬件支撐,標志著高頻段技術正逐步走向成熟。
16. 到了2025年3月,NTT聯合DOCOMO與NEC,在71-86GHz頻段完成了140Gbps的雙向無線傳輸實驗。
17. 通過引入先進的模式復用技術,不僅顯著提升了系統容量,還有效延長了信號的穩定傳輸距離。
![]()
18. 另一方面,富士通另辟蹊徑,聚焦設備散熱難題,開發出新型液冷基站系統。
19. 實測結果顯示,這套冷卻方案可使整機功耗降低達28%,極大緩解了高頻率通信帶來的發熱與能耗問題。
20. 更關鍵的是,東京電子在2024年推出了首款高速6G原型設備,宣稱其傳輸速度可達5G網絡的20倍以上。
21. 每一項技術專利背后,都附有詳盡的環境適應性測試報告與長期運行數據,展現出極強的工程落地能力。
![]()
22. 為了彌補自身在基礎研發上的短板,日本于2025年上半年與美國建立聯合測試平臺,共同驗證太赫茲波段的傳輸性能。
23. 此次合作迅速取得突破,初始速率達100Gbps以上,隨后進一步提升至280Gbps,刷新了行業認知。
![]()
24. 但代價也隨之而來:日本在6G研發上的總投入約為140億元人民幣,尚不足華為單年研發投入的三分之一。
25. 加之核心芯片與高端制造設備嚴重依賴美國供應鏈,實質上形成了技術依附關系。
26. 這意味著,盡管日本在局部技術點上表現亮眼,但在整體生態構建與自主可控方面仍存在明顯軟肋。
![]()
27. 美國
28. 再看美國,其6G專利持有量高達35.2%,位居世界前列。
29. 不過這一數字的背后,實際上是政府機構與私營企業專利數量的疊加結果,并不能完全反映國家統一戰略布局的強度。
30. 盡管如此,美國在6G關鍵技術方向上的布局極為精準,且由頂尖科技企業牽頭攻堅核心難點。
![]()
31. 高通作為代表,目前已擁有3988項6G相關專利,資金重點投向全雙工通信、RedCap(輕量化終端接入)等前沿領域。
32. 單就RedCap技術而言,其專利占比達到27.6%,遙遙領先于其他競爭對手,構筑起強大的技術護城河。
![]()
33. 英特爾早在2019年便投入超過10億美元,建成專門用于毫米波技術研發的創新中心,專注攻克高頻段硬件瓶頸。
34. 同時,美國聯邦政府也高度重視6G戰略地位,曾撥款4.5億美元專項支持量子加密、邊緣智能計算等關鍵賽道的研發推進。
![]()
35. 但獲得這些公共資金并非易事——企業必須提前設定明確的專利產出指標。
36. 若未達成預期目標,后續資助將被立即終止,這種機制倒逼科研單位高效執行。
![]()
37. 除了國內發力,美國還在2024年聯合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等十個盟友國家發布所謂“開放協作”的6G共同原則聲明。
38. 表面上倡導國際合作,實則在美國加州搭建專屬聯合測試床,利用本國毫米波技術換取日本的太赫茲實測數據。
![]()
39. 更直白的操作出現在技術交換層面:美方提出“共享太赫茲核心算法,換取專利交叉授權”的條件。
40. 這一做法本質上是將合作伙伴的技術路線納入自己的體系軌道,推動美國主導的標準成為全球通用規范。
41. 其最終目的,正是牢牢掌控下一代通信技術的話語權與規則制定權。
![]()
42. 然而,這種高度集中的專利壟斷也帶來了負面效應。
43. 大量核心技術掌握在少數巨頭手中,導致中小企業若想參與6G測試或產品開發,必須支付高昂的授權費用。
![]()
44. 僅高通一家公司就掌握了全美約42%的6G核心專利,任何涉及新型調制解調器的設計都繞不開其底層技術模塊。
45. 這種“寡頭主導”模式加劇了市場準入壁壘,限制了技術創新的多樣性。
![]()
46. 更嚴重的是,美國拉攏盟友構建封閉技術聯盟的行為,引發了全球標準分裂的風險。
47. 在2025年的國際電信聯盟會議上,多個非盟友國家對美國推行“排他性標準化”表達了強烈質疑。
48. 這種單邊主義做法不僅拖慢了全球統一6G標準的制定進程,也破壞了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協同信任。
49. 中小科技企業的創新空間因此受到嚴重擠壓,長遠來看不利于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
50. 中國
51. 單從美國的技術布局來看,許多人可能會認為中國在6G競爭中處于劣勢。
52. 但事實恰恰相反:中國的6G專利申請總量已達40.3%,穩居世界第一,遠超美國與日本。
53. 據統計,全球目前登記的6G相關專利總數約為3.8萬件,其中中國企業及科研機構獨占1.3萬件以上。
![]()
54. 更值得稱道的是,這些專利中有接近九成屬于發明專利,含金量極高。
55. 例如華為主攻的“通信與感知一體化”、“智能超表面(RIS)”等技術,均為原創性突破,而非對現有架構的簡單優化。
56. 這些技術不僅能大幅提升頻譜效率,還能實現環境感知與信號增強的雙重功能,極具前瞻價值。
![]()
57. 能取得如此成就,離不開國家層面的戰略引導與資源傾斜。
58. 政府設立專項基金大力支持基礎研究,同時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形成“政產學研用”一體化推進機制。
59. 在這種環境下,中國移動成功打造了基于云原生的6G資源底座,為未來網絡虛擬化奠定基礎。
60. 華為更是憑借3435項6G專利位列全球第二,僅次于高通,展現出強勁的持續創新能力。
61. 北京郵電大學等高校也積極參與其中,組建院士領銜的研究團隊,探索AI與通信深度融合的新范式。
![]()
62. 除了理論突破,中國的6G試驗進展同樣迅猛。
63. 早在2025年春季,深圳已建成并運行6G試驗網絡,順利完成端到端傳輸鏈路的功能驗證。
64. 上海某工業園區內,配備6G連接的智能機械臂正在進行高精度自動化作業,展現真實場景下的應用潛力。
![]()
65. 中國在全球6G治理結構中的話語權日益增強。
66. 在3GPP啟動的第一個6G標準項目中,中國移動不僅與歐美日韓企業共同擔任報告人角色,還深度參與協調ITU(國際電信聯盟)的需求定義工作。
![]()
67. 結語
68. 曾幾何時,中國在5G時代實現了從追趕到領跑的歷史性跨越。
69. 如今面對新一輪技術變革,多國再次展開激烈角逐,6G戰場已然硝煙四起。
70. 美國試圖通過聯盟圍堵和技術封鎖維持霸權地位;日本選擇低調深耕,專注打造高性能設備;
71. 而中國則走出一條兼具廣度與深度的發展道路——既掌握大量核心專利,又具備完整的產業轉化能力。
72. 技術積累、基礎設施、人才儲備、政策支持等多個維度齊頭并進,使得中國在6G競爭中始終處于第一梯隊。
73. 局勢尚未定局,勝負仍有變數。
74. 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場決定未來二十年信息秩序的較量,中國已不再是旁觀者,而是強有力的參與者與規則塑造者之一。
75. 信息來源:上游新聞-2024-05-05——《日本開發首個高速6G無線設備,每秒可傳5部高清電影,是普通5G手機500倍》環球時報-2024-03-25——《韓媒:韓美等十國結成“6G同盟”,與中國搶奪“主導權》觀察者網-2021-09-17——《日媒調查:中國6G專利申請量占比40.3%,全球第一》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