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晚間8點,由美國、埃及和卡塔爾聯合批準的最后通牒正式到期——哈馬斯未按調解人要求撤出加沙“黃線”后方區域。
以色列《耶路撒冷郵報》援引匿名美國官員消息稱,哈馬斯已通過埃及和卡塔爾渠道獲知“24小時撤離令”,但截至期限屆滿仍未采取行動。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領導的政府隨即表態,將“依據停火協議采取干預措施”,攻擊黃線以內的哈馬斯目標。
所謂“黃線”并非天然地理分界,而是10月10日生效的停火協議劃定的臨時軍事控制線。
以軍已沿該線設置3.5米高的黃色條紋混凝土柱,實際控制加沙地帶53%的區域,且標識位置較協議規定向外推進數百米。
這條分割加沙東西兩部的界線,本允許哈馬斯在紅十字會協調下進入以控區搜尋人質遺體。
但以色列國防部長伊斯拉埃爾?卡茨自10月19日起實施“自由開火政策”,任何靠近黃線者均可能遭無人機掃射或槍擊,已造成日均20名巴勒斯坦人喪生。
“我們連黃線在哪都不知道,回家就遭槍擊。”汗尤尼斯居民穆罕默德的房屋位于黃線東側以控區,他的遭遇成為加沙民眾困境的縮影。
![]()
難民國際組織指出,這條“臨時界線”正呈現永久化趨勢,以色列媒體已開始稱其為“新邊界”,衛星圖像顯示以軍正沿線修建瞭望塔與軍事哨所。
此次對峙源于停火協議的執行僵局。
根據美國斡旋的協議,哈馬斯需在兩周內移交28具遇難人質遺體及20名幸存者,以換取以色列釋放1900余名巴勒斯坦囚犯。
但截至10月30日,哈馬斯僅歸還17具遺體,且被曝偽造搜救現場。
以色列軍方10月30日公布的15分鐘無人機視頻顯示,哈馬斯成員在加沙城圖法社區將27歲人質奧菲爾?扎爾法蒂的遺體埋入新坑,隨后挖掘“重現”搜救過程,期間還邀請紅十字會人員見證。
更令人震驚的是,扎爾法蒂的遺體早在兩年前便已找到,此次被分成三部分分批次移交,其母親被迫舉行三次葬禮。
![]()
紅十字會事后聲明稱“事先不知遺體被轉移,偽造行為不可接受”,但承認現場無法干預。
哈馬斯辯解稱“廢墟清理困難導致進展緩慢”,但以色列官員反駁這是“蓄意拖延”,并指出至少兩名人質的遺體可立即歸還。
以色列國防軍已證實,哈馬斯此前上演的“遺體歸還儀式”所用遺骸,實際發現時間可追溯至兩年前。
停火協議已多次遭遇沖擊。
以色列軍方此前奉內塔尼亞胡之命,以“哈馬斯發動致命襲擊”為由恢復空襲,造成至少100名加沙民眾死亡。
卡茨證實,空襲是對哈馬斯違反協議的回應,而黃線區域的武裝滯留讓以軍“失去耐心”。
當前加沙210萬幸存者中,半數因黃線阻隔無法返鄉,只能擠在西部半區的廢墟中。
停火第二階段談判更陷入僵局:哈馬斯拒絕解除武裝,以色列右翼勢力反對進一步撤軍,多國穩定部隊接管計劃無從推進。
難民國際組織主席警告,黃線的固化正在“實現對加沙的漸進式吞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