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美國《國家地理》的一篇文章,在全球環(huán)保圈里激起了不小的漣漪。文章的主角,是中國西北的一個小縣城——甘肅民勤。當(dāng)年,記者實地考察后,丟下這樣一句話:“民勤的消失已經(jīng)定了,沒人能改。”
![]()
言下之意,這座被兩大沙漠夾擊的小城,已經(jīng)走到了生命盡頭。全球媒體紛紛轉(zhuǎn)載,甚至有西方學(xué)者把“民勤模式”列為生態(tài)警示案例。
但19年過去了,那個“必死無疑”的地方,還在。而且不但沒死,還活得有聲有色。
從來沒有什么奇跡,有的只是一群不甘心的人和沙子較勁、和自然死磕的結(jié)果。
走到沙漠邊緣,民勤不是“倒霉”,是被逼的
![]()
要理解民勤的“危局”,得先看看它的位置圖。這個小縣,就像一個夾在兩片沙漠中間的“綠豆”,東是騰格里,西是巴丹吉林,左右都是黃沙,頭頂年年風(fēng)暴。過去它是絲綢之路的節(jié)點,水草豐美,牧人趕著羊群穿行而過。但從上世紀50年代起,命運的齒輪開始轉(zhuǎn)向。
水,是民勤的命門。它靠石羊河活著,但河水上游修了水壩,人口一多,水就不夠分了。河斷了,湖干了,青土湖變成干涸的鹽堿地。那時候的石羊河,年徑流量從1.5億立方米一路跌到2000年只剩0.5億,民勤像是被掐住了喉嚨。
![]()
更要命的是人自己在“加速沙化”。種地不分地,看哪樣賺錢就種哪樣。黑瓜籽雖然賣得好,但一畝地用水能頂三畝小麥。地下水越抽越深,從30米挖到300米,結(jié)果地下水面越來越低,沙子趁機進城。3.7萬人不得不搬家,民勤成了“人退沙進”的典型。
這時候,《國家地理》來了,看到的就是一幅“崩盤前夜”的景象。所以他們下了那個悲觀預(yù)言。從現(xiàn)實來看,當(dāng)年的判斷,并不離譜。它反映出的,是全球干旱區(qū)共有的困局:自然資源有限,人類欲望無限。
![]()
改命靠誰?靠國家撐腰,也靠人出力
2006年以后,民勤的命運開始有了轉(zhuǎn)折。不是天降甘霖,也不是哪位高人指點,而是國家出手,民眾上陣,一場“保水+治沙”的大戰(zhàn)悄然打響。
先從水下手。專家組常駐民勤,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補水和限水。通過景電工程調(diào)水把黃河水引進來,封住亂打的機井,把地下水年使用量控制在1.16億立方米以內(nèi)。水不再亂用,地下水面慢慢穩(wěn)定下來。
![]()
再說治沙。國家撥錢修防護林,300公里的“綠色長城”把沙子擋在縣城外。全民參與“數(shù)字治沙”。2016年,螞蟻森林項目上線,用戶線上種樹,企業(yè)線下栽種。到2023年,僅民勤就種下了超千萬株梭梭樹,成活率還超過85%。這是靠著一鏟一鍬種出來的真綠。
治沙這事,說到底是個長期活,得一代人接著一代人干。但民勤的經(jīng)驗告訴我們,只要方向?qū)α耍呐率巧衬材芊N出希望。
19年后,民勤還在,而且更綠了
![]()
2025年,再看民勤,它不但還在,還變了樣。
沙化面積從過去的94%降到88.18%,人工林有230萬畝,綠化覆蓋率從3%漲到了18%。青土湖重新蓄水,水鳥飛回來,空氣中少了黃沙,多了青草味。曾經(jīng)年年刮風(fēng)沙的地方,現(xiàn)在一年也刮不了十回。那些搬走的人,有的回來了,種起了玉米、小麥,生活回到了正軌。
國際社會也看到了這個轉(zhuǎn)變。2024年,《國家地理》重新回訪民勤,態(tài)度不再那么絕對。他們承認,當(dāng)年低估了中國在治沙上的投入,也沒想到一個小縣城在國家扶持下能走出死局。2025年,《環(huán)球時報》稱民勤是“中國治沙奇跡”,不夸張。它確實從“等死”變成了“活成榜樣”。
![]()
這不只是地理上的“沒消失”,更是象征意義上的存在。民勤的逆襲,給了其他干旱區(qū)一個明確信號:沙漠不是命運的終點,只要方法用對,方向守住,沙也能種綠。
從被預(yù)言“必亡”,到成為治沙典范,民勤的這19年,走得不容易。它沒有等“天降甘霖”,也沒有靠“運氣爆棚”,靠的是政策頂住,科技跟上,人心齊了。
![]()
今天我們講民勤,是因為它代表了中國在生態(tài)治理上的一種能力,也是一種態(tài)度。它沒喊口號,但做出的成果,成了國際環(huán)保會議上的案例。聯(lián)合國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biāo)里,提到的“防治土地退化”,民勤正好就是一個落地的樣本。
它也是“一帶一路”生態(tài)合作的縮影。中國不是在講概念,是有實打?qū)嵉慕?jīng)驗可以分享——怎么調(diào)水、怎么封井、怎么讓全民參與,這些方法,別的國家也能借鑒。
![]()
最終,民勤像沙漠中的綠洲燈塔,照亮的不是自己一個,而是那些同樣身處干旱帶的城市和人群。它用19年,回答了一個當(dāng)年讓人絕望的問題:被沙漠盯上的城市,真的沒有辦法活下來嗎?
答案很清楚。活得好著呢。
民勤活下來了,靠的是人,是政策,是一場又一場的實干。當(dāng)年被預(yù)言“沒人能救”的地方,如今綠意盎然,告訴世界一句話:人定勝天,不是空話。
![]()
這座城市沒被沙吞掉,反而成了治沙的樣板。小地方解決大問題,它的故事,說到底,不只是民勤的,也是當(dāng)今世界面對環(huán)境危機該有的態(tài)度:不認命,不躺平,干就對了。
信息來源:美國曾預(yù)言我國這座城市會被沙漠吞噬,19年了,這個城市還在嗎?——麗江旅游網(wǎng)2025-10-26 06:25
甘肅民勤繪就“沙漠綠洲”新圖景——央廣網(wǎng)客戶端2025-10-12 08:03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