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你有沒有想過——
推開一扇明式槅扇,踏入一間四白落地的書房,迎面是一張逾兩米的黃花梨龍紋箱式榻,一旁的畫桌上硯臺微潤,卷軸半展,而你就站在那里,成為這個空間的闖入者?
這不是穿越,而是一場即將發生的真實場景。
中國嘉德2025秋拍「居木游香」專場,正是這樣一場與古代生活美學的深度相遇。
預展現場,如同一軸緩緩展開的山水長卷,一榻一幾、一桌一椅,皆承載著歲月的溫度與匠心的靈氣,仿佛能聽見古人在這其間撫琴、品香、作畫、對弈的余音。
在這個浮躁的時代,或許我們更需要回歸這樣一種雅致:一榻可臥游,一幾可焚香,一桌可書畫,一椅可靜坐。
![]()
![]()
![]()
中國嘉德2025秋拍「居木游香」專場即將呈現
1
榻上山河:
一席臥游,半生閑遠
“客至汲泉烹茶,撫琴坐榻,不問俗事。”“榻,置之佛堂、書齋,皆可習靜坐禪。”
這是文震亨在《長物志》中描繪的理想場景。一張寬榻,可容二三人對坐。中間置一矮幾,上有茶具、香器。沒有主客的嚴肅,只有知己的閑談。
![]()
《韓熙載夜宴圖》,顧閎中,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韓熙載夜宴圖》中,賓客或臥或坐于榻上,聽樂賞舞,自在隨意。這種半倚半靠的姿態,打破了社交的緊張感。在榻上,沒有“坐如鐘”的規矩,只有“舒服”二字。
白居易有詩:“偶得幽閑境,遂忘塵俗心。始知真隱者,不必在山林。”一張榻,一方小院,就是他的桃花源。在這里會友,談的是詩書畫印,品的是茶香琴韻,唯獨不談功名利祿。
![]()
五代周文矩《重屏會棋圖》局部,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元代文人倪瓚有潔癖,他的榻永遠一塵不染。客人來訪,起身送客后,他要仆人反復擦拭客人坐過的地方。
這般孤潔,在月夜獨處時,反而成了最自在的享受。
![]()
元人倪瓚像
![]()
《十八學士圖 》(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
宋 《五百羅漢圖 》中的榻
古人為何如此愛榻?
與其他家具不同,榻的妙處在于它的模糊性與包容性:它比床開放,比椅私密。可獨處,可會友;可靜修,可娛樂;可讀書,可小憩。
這種“之間”的狀態,恰恰契合了中國文人的處世智慧——不偏不倚,允執厥中。
正如中國嘉德秋拍秋拍呈現的這張黃花梨龍紋箱式榻,它的龍紋并不張揚,而是含蓄地融入線條;它的尺寸寬大,卻比例優雅;它是一件實用家具,更是一件可臥可游的藝術品。
今月曾經照古人,實在妙也。
據譚向東先生《箱式榻流變探微》一文對箱式榻的存世量研究所述:眾所周知的黃花梨箱式榻,一例是中國嘉德 2010 年秋拍拍品,二是美國明尼阿波利斯藝術館收藏的一張。美國前加州中國古典家具博物館,曾藏有一件鸂鶒木箱式榻。香港珠寶設計師羅啟妍女士,舊藏一款楠木組合箱式榻。
上述所列,已基本涵蓋數據庫的全部,可看出傳世黃花梨箱式榻至為稀見。
此件黃花梨螭龍紋箱式榻,20余年前出自江蘇泰州鄉下。箱型結構的榻,榻身的各個框架內,或為壸門結構,或裝圈口,而裝嵌整張花板為飾的黃花梨箱式榻,目前僅此一見:
![]()
![]()
![]()
Lot 2277
清早期 黃花梨龍紋箱式榻
尺寸:203.5×67.5×45.5 cm.
估價:RMB6,000,000-10,000,000
展覽:《簡約雋永——中國古典家具精品展》,2017年10月,嘉德藝術中心。
和床相比,榻矮而窄,僅供一人獨睡,座面上無圍無柱,一般并不放在臥室里,而是擺在書齋、茶室,甚至花園、亭榭這樣需要臨時休息的地方。
榻一般分有束腰和無束腰形制,四足榻最為常見,也有臺座式即箱式榻。此為箱式榻,以珍貴黃花梨制,原皮殼包漿。榻面席下裝板,四面平結構,邊抹平直,四足亦為方材,腿足之間落堂嵌裝絳環板,長邊各三,短邊為一,在長方開光內透雕相向的螭龍紋,為一木整雕,可見用料奢侈。四角龜足內則鏟地浮雕螭龍紋,紋飾古意盎然,靈動統一。
此榻雕工玲瓏剔透,圖案精美,熨帖成章,刀法圓熟,自如地運用了透雕、陰刻相結合的技法,富有韻律,藝術價值高超。靈動飽滿的曲線與四面平的榻身,形成視覺對比,饒有趣意。
2
理想書房:
香幾與文房清趣
如果說榻是精神的休憩之所,那么一間理想的書房就是古今文人思想的曠野之地。
日落時分,是最適合在書房焚香的時刻。
在榻邊置一香幾,爐中埋一粒海南沉香。煙氣從鏤空的蓋孔中裊裊升起,如筆,如云,如遠山。
中國嘉德本次專場的“紫檀高束腰香幾”,造型極簡,卻每個角度都經得起推敲。近90厘米高,正好是站立時目光自然下垂的高度:
![]()
![]()
![]()
![]()
Lot 2279
清中期 紫檀高束腰展腿式四足香幾
尺寸:87×52×87.5cm
估價:RMB 1,800,000-2,800,000
來源:重要私人收藏
香幾長方形,尺寸之高大,面板之寬闊,難得一見。上好紫檀料精制,紋理致密,可見牛毛。展腿式,四足,帶攔水線和托泥。為宮廷造法,邊抹不露明榫,皆為暗榫,整潔考究。
幾面以格角榫攢框平鑲兩拼面心,底設兩根穿帶支承。沿邊起一周攔水線,邊抹圓潤光素。高束腰上挖漁門洞,巧妙雕為扁扁的卷云紋,相對并置,新穎別致。牙板整體為洼膛肚式,中央垂下云頭,四面牙板上均雕刻寶珠紋,為宮廷器喜愛的紋樣,宛如連珠,寓意“富貴連綿”,且打磨清晰,純熟入微。展腿的肩部、上端同為云紋,足端則雕刻如意云頭,和諧統一。底承長方托泥。整器色澤沉穆,寶光內蘊,可置于佛堂內,承放香爐賞石等珍玩,既有氣派之感,又具備文人雅士對清雋的品味。
![]()
清 姚文瀚《乾隆皇帝是一是二圖》,故宮博物院藏
值得指出的是,香幾早期專用于焚香的單一功能,在清代宮廷中被大大擴展了,如《是一是二圖》(又名《弘歷鑒古圖》)中所示,香幾作為承具用來陳設青銅器等珍玩,“承載古物”的傾向,也使得香幾制作更為大型。在此,構建了一個“鑒古”的儀式性空間,香幾也成為一個禮儀橋梁。因此,香幾既是獨立的藝術品,又具備功能性和儀式感,被賦予了一定的延伸意義。
![]()
明 文徵明《真賞齋圖》,現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
理想書房的核心,除了榻,還有畫桌和椅。它們不只是一件件實用家具,更是靈感發生的自由曠野。
古人制器之妙,盡在這些細節里:
![]()
![]()
![]()
Lot 2276
清早期 黃花梨垛邊裹腿作雙卡子花畫案
尺寸:207.5×63.5×82cm;面板:46.4×190cm
估價:RMB 3,000,000-5,000,000
來源:嘉木堂舊藏
出版:鄧松雪著《貞穆堂明清家具擷珍》,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年,第78-79頁。
此桌色澤溫潤,氣韻內斂,通體潤朗,品相完整,文氣盎然。
其有兩大特色:其一,邊抹采用“垛邊”做法,邊、抹三劈料而實為一木所作,木紋相續,渾然天成;其二,直棖用“裹腿做”,可見其模仿竹制家具的遺意,線條柔中帶勁,氣韻內斂,古意盎然。案面則以格角榫攢框鑲二拼面心,兩板似出自同木,紋理流暢,色澤平和。邊抹與直棖之間以雙環卡子花相銜,結構精巧而堅固;棖腿間又飾如意云紋角牙,曲線婉轉,起伏有致,既具裝飾美感,又增強了整體穩定性。
![]()
![]()
![]()
![]()
Lot 2273
清康熙 黃花梨夔龍紋圈椅
尺寸:58×47×99.5cm
估價:RMB 1,000,000-1,500,000
來源:NICOLAS GRINDLY舊藏。
參閱:臺北歷史博物館《風華再現——明清家具收藏展》,1999年,第92頁。
此椅黃花梨制,座面寬闊,椅圈三接,扶手處雕作翻卷的草葉,鵝脖退后安裝,不施聯幫棍,故而乘坐時擁有更多空間。椅背三攢,上段方形委角開光內浮雕螭龍紋,身軀曲折,布滿開光,與寶珠紋結合,更有層次,紋飾宛若琢玉,為典型蘇作雕工。這種夔龍、夔鳳紋樣式在康熙時期較為盛行,乾隆時逐漸圖案化,身軀變化為無節制轉折延伸的拐子紋。座面軟屜,底有一根彎弧穿帶支承,邊抹素混面,與整體疏朗大方的造型相合。腿間四面裝券口牙板,全部有工,甚是考究。
臺北歷史博物館曾展覽過一件黃花梨圈椅,為退一步齋藏品,和本例造型十分接近,應為同一地區相近時間的作品。
![]()
Lot 2266
明晚期 黃花梨有束腰羅鍋棖大禪凳
尺寸:76×76×52cm
估價:RMB 500,000-800,000
來源:貞穆堂收藏
出版:鄧松雪著《貞穆堂明清家具擷珍》,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年,第1頁。
此凳黃花梨制,造型方正簡練,比例寬厚適中,線條挺拔,氣度端凝。凳面以格角榫攢框鑲席面,下設兩根穿帶,邊抹素混面,出明榫,邊抹底部壓一道平線。束腰平直,與牙條一木連做,以抱肩榫與腿足結合,牙、腿沿邊起燈草線,線腳起伏柔和,流暢生動。四腿方材,間施略退后安裝的羅鍋棖,弧勢內斂,起承呼應。足端內翻明練的馬蹄足接地,穩重而靈動。
大型方凳俗稱“禪凳”,取其座面寬大,可雙腿盤坐靜修,多用于佛前或齋堂,寓靜思冥想之意。
![]()
![]()
Lot 2268
清中期 紫檀福慶紋南官帽椅成對
尺寸:64.5×48×110.5cm×2
估價:RMB 800,000-1,200,000
來源:重要私人舊藏
南官帽一對,紫檀制,取料厚實,紋密質堅,色澤沉穩,包漿自然。弓字形搭腦,三彎靠背板上鏟地浮雕蝙蝠、玉罄,寓意“福慶”,沿邊起線,巧成大小如意云頭,福慶如意,紋飾線條流暢,刀工遒勁而含婉,浮雕起伏得體,層次分明。扶手亦三彎,聯幫棍雕為流蘇綬帶,與靠背板紋玉磬下垂的流蘇呼應。座面以格角榫攢框鑲席面,下設兩根穿帶,結實而富彈性,邊抹光素,底部壓線。座下三面牙板上雕飾如意云頭、饕餮耳,遠追青銅器紋飾。腿足外圓里方,之間設步步高趕棖,三面棖下又安刀牙條加固,結構嚴謹。
此對椅造型端凝挺拔,比例勻稱,氣度雍容而不失文雅。各構件之間過渡柔和,盡顯圓融之妙。
![]()
Lot 2264
清早期 黃花梨嵌玉璧四出頭官帽椅
尺寸:58×44.8×99.7cm
估價:RMB 380,000-600,000
來源:留余齋舊藏
出版:馬書《坐觀》,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2年,第132頁。
原椅出版于《坐觀》時,尚為兩出頭,后經藏家觀察,實際是將四出頭磨掉兩端。考量之后,最終決定將其還原成最初的四出頭制式,得見氣韻高華。靠背板中央嵌入藏家特別尋得的一枚溫潤瑩澈的老玉,透雕螭龍紋,回首顧盼,身姿盤曲,鱗甲起伏,筋骨遒勁,尾穿卷草之間,靈動自如,刀法圓轉,陰陽起伏,光影相生,氣韻古雅。
原皮殼,黃花梨溫雅,玉飾生光,文質兼備。造型舒朗大氣,簡中蘊華,氣度不凡。搭腦彎弧有力,中段作枕形,兩端上翹,形似展翼。三彎靠背板紋路美觀,轉折自然。
![]()
![]()
![]()
![]()
Lot 2287
黑漆灑螺鈿高束腰卷球足帶托泥香幾
尺寸:59×44.5×81 cm.
估價:RMB: 300,000-500,000
“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一幾一器,便能營造出靜謐雅致的氛圍。
香幾木胎髹黑漆,表面遍布螺鈿砂,色澤深沉內斂,呈現出幽靜沉寂、富貴繽紛的特色,抱球足更顯古樸厚重。幾面沿邊設一周攔水線,面下設兩根穿帶支承,并髹朱漆,可從高束腰的海棠形漁門洞中露出,更添美觀,斷紋自然雅致。牙、腳圓格角相交,四面鎪挖壸門輪廓線。四足方材,微有側腳,視覺穩重,底端抱金球,又承長方托泥,局部磨損彰顯濃郁的歲月感。灑螺鈿工藝,猶如點點金光,宛若夜空中閃爍的繁星,在光線的照射下,散發出迷人的光彩,低調奢華中流露出高貴典雅之美。
![]()
![]()
![]()
Lot 2260
清中期 紫檀雕山水人物方筆筒
尺寸:13×13×14.8cm
估價:RMB 400,000-600,000
方制筆筒極為稀罕,所謂“十圓不如一方”之說,此件尤為精絕,以整料紫檀掏挖而成,堅密沉實,包漿瑩潤。整器和口沿皆為委角方形,圓轉飽滿,下承四矮足,穩重不滯,口沿與底部一周起燈草線,線腳精致細膩,收放得宜。外壁環飾山水人物景致,四面畫意相續,如無盡山水長卷。刀法轉折圓潤,起落分明,氣韻靈動,方中寓圓,工藝精湛,氣度不凡。供案頭陳設,足以寄托文人胸懷丘壑的心境,堪為文房清玩中的罕見之作。
![]()
![]()
![]()
![]()
Lot 2261
清乾隆 御制紫檀云龍紋蓋盒
釋文:御制八徵耄念之寶記。
尺寸:23×16.5×15.6cm
估價:RMB 300,000-500,000
出版:胡德生等《盛世華章:春善堂藏清代家具珍品》,故宮出版社,2014年,第276-279頁。
“八徵耄念之寶”乃乾隆帝八旬所制璽印,《八徵耄念之寶記》述其自壽之志與“耄而敬念庶徵”的治國心懷。是篇不僅為皇帝自勉之文,更寓“以文紀治、以寶銘德”之意。《后路上用陳設冊》有“雕紫檀罩蓋匣一件,內盛《御制八徵耄念之寶記》青玉冊頁八頁”之描述,紫檀之罩蓋匣確有其事,此件即屬其制,工藝、紋飾與《中國古典家具價值匯考》所載清乾隆紫檀木雕海水云龍紋御筆《白塔山五記》盒相近,用料名貴,雕飾技法精湛,一絲不茍,堪稱乾隆御制紫檀雕刻工藝中的精絕代表。
此盒精選紫檀制,長方形,天覆地式結構。蓋與座嚴密契合,造型端莊厚重。通體雕刻精妙,蓋頂及四面立墻以陰刻回紋為框,頂部雕刻五爪云龍,立面則是海水江崖與五爪龍,層次起伏,氣勢磅礴。龍紋騰躍于翻卷的海濤與祥云之間,姿態矯健,線條流暢,寓“真龍天子”之象征。蓋面正中嵌白玉長方銘牌,陰刻填金“御制八徵耄念之寶記”,外飾鎏金銅框,莊重華美。
![]()
![]()
![]()
Lot 2259
清早期 黃花梨嵌綠石插屏
尺寸:43×15.5×49.3 cm.
估價:RMB: 1,000-2,000
來源:好善簃(Gerard Hawthorn與Ellie Hawthorn伉儷)舊藏。
插屏設計新穎,絳環板雙層,側面可見雙明榫,披水牙子正背面亦不同紋飾,但每一面都可觀賞。以黃花梨為框,嵌綠端石屏心,細潤沉穩,呈青綠色澤,間雜赭黃與深綠,宛若云嶺煙波,氣象萬千,兩面景致不同,皆富美意。
3
宴飲與藏珍:
文房內外的風雅秩序
古代文人的聚會,遠不止榻上聽香。
而更像是一場流動的雅集——從庭院到書房,從書房到餐廳,共同演繹著文士生活的完整圖景。
《韓熙載夜宴圖》中,那張承載美酒佳肴的酒桌,實為宴飲的必備。
![]()
《韓熙載夜宴圖》中的酒桌
一如中國嘉德本次上拍的清代黃花梨夾頭榫酒桌,其簡潔勁挺的線條與穩固的結構,不僅能陳設酒饌,更可隨時鋪紙揮毫,成為即興詩畫的平臺。
一器多用,正是古人“器以載道”智慧的體現——物質與精神,從未被截然分開。
![]()
![]()
![]()
![]()
Lot 2270
明末清初 黃花梨夾頭榫可拆卸酒桌
尺寸:109.5×62.3×77.5 cm.
估價:RMB: 1,100,000-1,800,000
酒桌的主要功能是飲酒時使用,二人對坐,充分聊天。本例黃花梨制,原皮殼,夾頭榫結構,桌面平鑲,邊抹和抹頭均可見明榫,邊抹漸次低落,線腳豐富,瓜棱腿,腿間設二橫棖,亦起瓜棱。牙條一木整挖,邊緣起陽線。
此桌可拆卸:從牙條處可把桌腿卸下,牙條與桌面連為一體,可以向內翻折,使體積更小。能拆卸的桌案類家具又稱“行軍桌”,方便外出時使用。又因其可以拆卸,部件容易丟失損毀,故完整傳世品較少。
當曲終人散,那些珍貴的酒器、文具與文玩,便需妥帖安放。此時,收納之器便展現出另一種風雅。
這件清代黃花梨有閂桿帶柜膛方角柜,如同一位沉默的管家。其“一封書”式樣端正肅穆,閂桿精巧,柜膛深邃,將琳瑯滿目之物收納得井井有條。外表光素,內心有度,這何嘗不是一種“外示清簡,內藏豐盈”的處世哲學?
![]()
Lot 2267
清早期 黃花梨有閂桿帶柜膛方角柜
尺寸:106.8×45.8×184cm
估價:RMB 600,000-900,000
此柜尺寸碩大,高挑方正,為比較罕見的“一封書”式方角柜,有閂桿,設柜膛。線條歷練,設計簡約,是明式家具中的永恒經典之一。柜內三層空間,最上為屜板一層,中央設兩具抽屜。充足的空間成就了它儲物的主要功能,兼以陳設器物。
![]()
![]()
![]()
![]()
Lot 2281
清中期 紫檀西番蓮拐子龍紋頂箱柜成對
尺寸:174.5×84.5×39cm×2
估價:RMB 2,200,000-3,200,000
參閱:朱家溍主編,《明清家具》(下)圖版208,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商務印書館(香港),2002年,第245頁。
此對四件柜,用料奢侈,以紫檀制作,色澤沉穆,包漿自然厚重。設閂桿,與門框同寬,比例協調。所嵌銅活厚重,銅面頁和合頁其上鏨刻相同組合的拐子龍和西番蓮紋,與大柜整體裝飾統一,吊牌為相向的雙螭紋,可見制作精美,工藝考究。
大柜榫卯結構嚴謹,形制規整,以清中期宮廷紋飾為裝飾風格,將清宮風格家具的氣質表現出來。分柜體與頂箱兩部分,為非常實用的家具,常成對置於室內,體型碩大,富有氣勢。
![]()
![]()
![]()
Lot 2280
清早中期 紫檀有束腰帶托泥鼓凳成對
尺寸:52.5×45.3×52.6cm×2;座面:49.3×42cm
估價:RMB: 1,600,000-2,600,000
參閱:故宮博物院:《故宮博物院藏明清家具全集·6·凳墩》件57,故宮出版社,2015年,第143頁。
鼓凳紫檀制,色澤沉穆,整體如鼓,是一件繁簡得宜的廣作明式家具。凳的邊框、束腰、腿足、托泥等轉角處皆作委角,打磨細致,更增細節變化。
凳面圓格角攢框平鑲板心,下設一根穿帶支承。束腰打洼,鼓腿彭牙,牙板用料厚碩并斜向安裝,香蕉腿彎弧較大,需用更大的料才可挖出,這種奢侈也是廣作家具的特點。牙、腳沿邊起流暢圓潤的陽線,于牙板上組合成卷云紋,中間為如意云頭。足端收堅實的馬蹄足,踩托泥,又承龜足,結構嚴謹而凝練。
故宮收藏有類似的長方凳,比例細節不同,但整體大同小異,均是典型廣作風格,應屬于清代廣州粵海關制作后進奉內廷者。
4
結語
從倚榻聽香,到酒桌的開放陳設,到柜格的嚴謹收納,構成了中國古代文人生活中一張一弛的節奏。這些家具不僅是器物,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的見證——它們告訴我們,真正的風雅,在于熱鬧中的盡興,也在于寂靜中的秩序。
![]()
![]()
![]()
中國嘉德2025秋拍「居木游香」專場即將呈現
古典家具的魅力,正是如此。不在于它們來自何朝何代,而在于它們“解決了永恒的問題”:
如何舒適地坐臥,如何優雅地工作,以及如何詩意地生活。
更多精彩細節
誠邀藏家親臨預展現場!
![]()
AUTUMN
中國嘉德2025秋季拍賣會
居木游香
古典家具及沉香木藝
拍賣日程/PREVIEW
預展
11月5-7日
11月8日 嘉德客戶日
拍賣
11月9日
地點
北京·嘉德藝術中心B1層B廳
(北京王府井大街1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