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春晚,一個身著戲裝的女子登上舞臺,一聲清亮婉轉的“為救李郎離家園”,讓全中國觀眾記住了馬蘭和她的黃梅戲《女駙馬》。那時,她不過22歲,卻已是安徽省黃梅戲劇院的當家花旦。
春晚之后,馬蘭紅遍大江南北,成為那個時代戲曲界最耀眼的明星。當時的安徽省黃梅戲劇院演出票常常一票難求,只要有馬蘭的演出,門票幾乎都是脫銷的狀態。
![]()
![]()
![]()
黃梅戲的“梅開二度”
在黃梅戲發展史上,八九十年代被稱為“梅開二度”的黃金時期。而馬蘭,正是這一時期最為耀眼的代表人物。
1982年,馬蘭在《西游記》中飾演唐僧的母親殷溫嬌,雖然只是短短幾分鐘的戲份,卻讓全國觀眾記住了這位扮相溫婉、表演動人的演員。尤其是在樓頂拋繡球的那一幕,她那回眸一笑,不知成了多少人心中的白月光。
導演楊潔對她評價極高:“如果沒有馬蘭,我是不會接拍這部戲的,這部戲能有如此高的成就,也應該感謝馬蘭。”為了請到當時已紅遍全國的馬蘭出演這個戲份不多的角色,劇組不惜花重金租用飛機,千里迢迢將她接到拍攝地。
這在整個《西游記》拍攝過程中是絕無僅有的。
獲獎專業戶的黃金年代
馬蘭的藝術成就是全方位的。在舞臺劇和電視劇兩個領域,她都拿到了中國表演藝術的最高獎項,這在中國戲劇界是獨一無二的。
1987年,她憑借莎士比亞戲劇《無事生非》獲得中國戲劇梅花獎;1988年,她主演的電視劇《嚴鳳英》讓她一舉奪得金鷹獎最佳女演員和飛天獎最佳女主角兩大殊榮。
1985年,她獲得全國黃梅戲中青年演員廣播大獎賽第一名,并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1989年,她被評為全國首屆黃梅戲青年演員電視大獎賽十佳之首,并獲得 “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
她的影響力甚至超越了國界。2008年,馬蘭在美國榮獲 “亞洲最杰出藝人獎”終身成就獎,成為國際公認的黃梅戲表演藝術大師。
藝術與人生的轉折點
就在馬蘭藝術生涯的巔峰期,她卻做出了一個令許多人不解的決定——離開安徽,前往上海。
關于她離開的原因,有報道說是由于當時安徽省黃梅戲劇院內部的權力斗爭,部分領導對馬蘭等老藝術家進行打壓,甚至撤銷了她的全國人大代表資格和副院長職務。
無論出于何種原因,馬蘭的離開標志著她藝術生涯一個階段的結束。她與學者余秋雨結婚,定居上海,并成立了“馬蘭戲劇工作室”,將重心轉向培養新人。
難以超越的藝術高峰
回顧馬蘭的藝術成就,有幾個數字足以說明她的不凡:
她是國內唯一同時囊括舞臺劇和電視劇表演全國最高獎項的演員;
她主演的黃梅戲《紅樓夢》巡演全國,演出400多場;
她飾演的賈寶玉,成功實現了旦角與生角之間的互換,展現出她非凡的藝術可塑性。
永遠的“黃梅戲女皇”
如今,馬蘭已逐漸淡出舞臺,但她的藝術影響力依然存在。作為上海戲劇學院的教授,她致力于黃梅戲的傳承與創新。
她指導的學生在2023年烏鎮戲劇節上的表演獲得滿堂喝彩,證明這位藝術家仍在以另一種方式延續著自己的藝術生命。
馬蘭曾說:“黃梅戲是我的生命,離開舞臺不代表放棄藝術。”或許,正是這種對藝術的純粹熱愛,讓她在黃梅戲的黃金年代綻放出了最耀眼的光芒。
如今回看馬蘭在巔峰時期的輝煌,不僅讓我們懷念那個戲曲藝術備受追捧的年代,也讓我們思考:在娛樂方式多元化的今天,傳統戲曲如何能再創這樣的輝煌?也許,馬蘭的藝術之路已經給出了部分答案——守正創新,方能歷久彌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