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王寧)秋冬降溫,怕冷的人一天都會手腳冰涼,尤其是晚上睡覺時,冰冷的雙腳有時一晚上都暖不過來。10月30日,鄭州市中心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王起在接受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采訪時表示,“晚上睡覺手腳冰涼,可以嘗試穿著襪子入睡,通過保暖腳部來促進氣血循環。”
中醫講“百病從寒起,寒從腳下生”。王起表示,小腿及腳部有三陰交,太溪,涌泉穴等眾多陰經的重要穴位,腳部寒冷會導致抵抗力下降,臨床上表現為呼吸系統疾病,如感冒,咳嗽,肺炎;婦科疾病,如痛經,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癥等,運動系統疾病,如骨關節病,風濕性關節炎;消化系統,如胃痛,反酸,燒心;心腦血管系統,如心慌,心悸,胸悶,頭暈等多種疾病。因此做好足部保暖,是抵御寒冷、維護全身健康的關鍵一步。
![]()
浙江省中醫院中醫內科主任夏永良(右)正在為患者看診。受訪者供圖
“體質上看,陽虛、氣血不足的人群,秋冬季節更容易出現手腳冰涼的情況。”浙江省中醫院中醫內科主任夏永良向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介紹,穿襪子會直接保暖腳部,通過促進腳部血液循環,可使血液更順暢地回流心臟,進而改善血液循環。對于體質虛寒、末梢循環差的人,能減少熱量散失,使全身感覺溫暖。尤其在寒冷環境中,穿襪子可有效防止腳部受涼,避免因腳冷導致的身體整體熱量消耗增加。
“日常生活中,除了選擇合適的鞋子,我們也可以根據個人體質選擇合適的襪子,羊毛、羊絨或厚棉材質的襪子保暖性好且透氣性強,是不錯的選擇。”王起同時提醒,要避免長時間在寒冷環境下光腳走路,并盡量不穿過緊的襪子,以免阻礙足部血液循環。
夏永良建議,每天睡前用40-45℃的溫水泡腳15-20分鐘,不僅能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疲勞,還能有效暖足。泡腳時,可加入幾片艾葉、生姜或少許紅花,以增強溫經散寒的效果。此外,經常進行散步、慢跑、跳繩等中低強度運動,可以有效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從根本上增強足部的保暖能力。運動后要及時擦干腳部,避免因汗水未干而受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