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包上恩工作室的一紙嚴正聲明,直接揭開了演藝圈幕后工作中令人瞠目的一幕:演員在劇組轉場期間,竟遭遇司機私自扣留、偷拍并公開售賣貼身私密物品的惡劣行徑。這場離奇的“私物風波”瞬間點燃了輿論,也讓“藝人隱私安全”話題再度被推至風口浪尖。
根據聲明內容,事件發生在包上恩隨劇組轉場期間。部分尚未整理打包的私人財物,竟被涉事司機擅自扣留——其中不僅包括劇組拍攝使用的物品、包上恩珍視的粉絲心意禮物,更涉及她的貼身私密物品,如內衣、襪子等。然而,事情并未止步于“扣留”。該司機進一步將物品照片上傳至社交媒體,公開進行展示甚至意圖售賣,行為之離譜,讓網友直呼“這是什么變態操作?”
![]()
![]()
![]()
工作室在聲明中直接將此事定性為“惡劣侵權”,指出此舉不僅造成直接財物損失,更嚴重侵犯了包上恩的隱私權,對其個人聲譽造成負面影響。
盡管目前涉事司機已就其行為提交手寫道歉信、歸還私扣物品并進行了損失賠償,同時也被包上恩工作團隊“永久拉黑、永不錄用”,但整起事件暴露出的藝人安保漏洞與團隊管理問題,仍引發廣泛質疑。
消息一出,網友評論區迅速炸鍋。有人將矛頭直擊司機人品:“什么人啊,還有貼身衣物,太變態了吧”;也有人犀利點出團隊失職:“變態司機,草臺團隊,包上恩實慘”;更有不少人心疼演員狀態:“包上恩一直在劇組拍戲,卻來這么一檔子事”。
![]()
不難看出,這場風波表面是一名司機的個人失德,實則折射出藝人在高強度工作環境下,團隊協作流程、人員審核機制與隱私保護意識的系統性薄弱。當貼身物品都能被輕易扣留并成為“網絡商品”,藝人權益的底線何在?
從私生飯跟蹤到工作人員泄密,從私密照泄露到此次貼身衣物被售賣——藝人的隱私邊界正一次次被突破。一句“已拉黑”或許能劃清與一名問題司機的界限,但要想真正堵住安全漏洞,恐怕還需要整個團隊乃至行業從制度與執行層面,給出更堅實的回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