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為鑒,可以讓人少走彎路。如今的俄羅斯,其實就是個活教材。從當年風光無限的蘇聯,到現在在戰場上進退兩難的俄羅斯,這一路走來,背后隱藏著太多復雜的操作。
而這些操作里,美國的角色從來不是看客,而是幕后的“操縱者”。更關鍵的是,美國當年用在蘇聯、俄羅斯身上的那一套,現在換了個面孔,又擺到中國面前。
這一次,美國的目光盯上了臺灣。而俄羅斯也是用血的教訓,留下了提醒。
![]()
輿論、策略、等待,美國這一套從沒變過
美國對待蘇聯的方式,說到底就是不動槍炮、先動人心。他們不是直接對抗,而是通過各種方式,逐步讓蘇聯內部“自己出問題”。
當年從輿論到文化,從經濟到制度,美國一步步引導蘇聯搞“自我改革”,結果是改革沒搞好,反而把自己給拆了。沒有發生戰爭,沒有大規模沖突,就靠一套看不見的手段,讓蘇聯一步步走向了解體。
這場變化里,美國并沒有主動出手,而是通過對外釋放所謂的“自由”“開放”“市場”等理念,讓蘇聯的執政層和民眾開始對自己的制度產生懷疑。
![]()
這種懷疑一旦開始,就像骨頭里的裂縫,表面看不出來,里面卻已經在碎。等到裂縫擴大,再想修補,已經來不及。
現在,美國對中國的做法也有點像。他們不直接對抗,而是圍繞臺灣問題做文章。一方面,通過各種方式挑動臺灣內部的所謂“獨立”情緒。
另一方面,不斷對外釋放“支持”的信號,試圖制造兩岸之間的裂痕。他們知道,直接對中國動手的成本太高,所以想用另外一種方式讓中國被動。
![]()
而這一切,其實和當年蘇聯的經歷如出一轍。只是這一次,美國更擅長隱藏自己。
他們不說“干預”,而說“支持”。不說“煽動”,而說“合作”。但本質上,他們的目標從未改變,削弱對方,維持自己的優勢。
親美幻想破滅的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一批國家
蘇聯解體之后,俄羅斯曾經試圖向西方靠近。那時候,他們以為只要放棄對抗、接受西方的規則,就能成為“國際社會”的一員。但現實卻很快讓俄羅斯感受到了殘酷,他們不但沒有被接納,反而變成了被進一步削弱的對象。
![]()
俄羅斯在一段時間內,幾乎放棄了自己的戰略空間,把希望寄托在與西方的“合作”上。
但西方并沒有給予平等的交流機會,反而不斷壓縮俄羅斯的地緣空間。所謂“北約不東擴”的承諾,也不過是說說而已,轉身就開始一步步逼近俄羅斯周邊。
這時候俄羅斯才開始意識到,自己并沒有被真正接受,只是被利用了一陣。當年他們放棄了很多底線,結果卻沒有換來任何安全感。等到發現問題再想反擊,局勢早已變得難以控制。
![]()
從這個角度看,俄羅斯如今面對的困難,很多都源于當初對西方的幻想。這些幻想一旦破滅,后果就是國家戰略方向的劇烈搖擺。而這中間,美國始終是那個推動者。
我們看到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這個過程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俄羅斯不能指望別人來幫你解決自己的問題,特別是不能指望那些根本不希望你變強的國家。
臺灣問題,是中國自己的事情
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外部勢力無權干涉。但問題在于,外部勢力總想從中找到突破口,尤其是美國,一直在臺灣問題上做文章。
![]()
美國知道,直接和中國發生軍事沖突風險太高,不符合他們的利益。所以他們換了一種方式,利用臺灣島內的政治局勢,不斷制造話題,試圖讓兩岸關系越來越緊張。
他們一邊說希望“和平”,一邊不斷向臺灣提供軍事支持,還在國際場合上為某些立場張目。這種做法,說白了,就是“明里不動手,暗里動心思”。
兩岸統一是歷史的必然,不是可以討價還價的問題。而美國的做法,正是想阻礙這個目標的實現。
![]()
中國的底氣,不是說出來的,是做出來的
現在的中國,和當年的蘇聯、如今的俄羅斯都不一樣。
中國不是靠別人扶持起來的,也不是靠“賣資源”活著的。中國有自己的產業鏈,有自己的市場,有自己的技術積累。更重要的是,中國有自己的節奏,知道自己想走哪條路。
面對外部壓力,中國沒有選擇回避,而是選擇正面應對。不管是科技封鎖還是貿易壁壘,中國都在逐步尋找解決方案。中國所走的路也讓人明白,只有靠自己,才是真正穩得住。
![]()
在臺灣問題上,中國的態度一直很明確,統一是歷史的必然,是民族的責任。這個目標,不會因為外部干擾而改變,也不會因為暫時的困難而動搖。
美國的“承諾”,不能真信
美國在國際事務中說了很多漂亮話,但真正兌現的又有多少?從伊拉克到阿富汗,從烏克蘭到敘利亞,美國留下的往往是一地雞毛。他們最擅長的,就是在關鍵時刻抽身而退,把爛攤子丟給別人。
烏克蘭的教訓已經擺在眼前,美國一邊承諾支持,一邊卻始終不敢直接介入沖突。他們給的是“援助”,卻從不真正承擔后果。
中國的問題一直堅持自己解決,不寄希望于任何外部力量。
![]()
歷史已經給出了答案,美國說的和做的,常常不是一回事。關鍵時刻,他們考慮的永遠不是別人的利益,而是自己的得失。
俄羅斯的經歷不是遙遠的歷史,而是現實的警示。他們曾經信過美國,也曾經試圖靠近西方,但最后換來的,是戰略空間的喪失,是國家利益的受損,是徹底的被動。
![]()
中國不會走同樣的路,因為中國有自己的條件,有自己的優勢,更有自己的判斷能力。在臺灣問題上,中國從來不跟著其他的節奏走,而是毫不動搖地走自己的路。
這才是真正的戰略定力,也是中國展現的擔當。
參考信息:
美國防部官員:若兩岸和平統一,美國不會反對——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