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書中有這樣一則記載,周宣王南征失敗,喪南國之師。
于是,宣王就想在國內搞一次人口普查。
《史記·周書》:宣王既亡南國之師,乃料民於太原。
然而,賢臣仲山甫勸諫周宣王,不要去搞什么人口大普查。
宣王不聽勸,非要去統計。
結果,到他兒子幽王那代,西周就沒了。
《國語》:王卒料之,及幽王乃廢滅。
國語的敘事邏輯,好像是王不聽勸,西周就因此滅亡了。
這不是離譜他媽給離譜開門,離譜到家了。
那么,歷史的真相究竟是怎樣?整個事件的背后,又藏著什么樣的權力暗戰?
奇葩的諫言
仗打輸了,第一件事想的是盤盤家底。
看看還有多少人口,能征多少兵,收多少稅,好繼續跟戎人干。
這操作有問題嗎?顯然是沒有的。
漢朝開國,蕭何沖進咸陽城,什么金銀財寶都不要,直奔秦庭府庫搶的就是戶口本這是核心大數據
可宣王剛提出要“料民”,重量級賢臣仲山甫馬上就跳出來堅決反對。
搞一下人口普查,在仲山甫眼里,好像是什么不正當的行為一樣。
《國語》里記載了,他反的三大理由:
第一,仲山甫覺得問問管農業的有多少人種地的,再問問軍隊里有多少當兵的。
然后,兩者加起來不久統計完了。
如果按他說的,數據要能準,還要普查干嘛?
第二,仲山甫覺得統計了,丟面子。
他認為宣王一統計,諸侯們就都知道王室人口減少,國力不行了。
這傳出去的話,太丟人!
第三,做普查,老天爺會不高興!
聽聽,這像是一個賢臣該說的話嗎?
戰敗了,不想著精準復盤,反而捂著被子怕丟臉?
細品之下,就可以發現:他不是反對宣王“料民”,他是害怕宣王親自、直接地去“料民”!
他提出的替代方案的潛臺詞是:大王,您想要數據?行!但必須經過我們各級官員的手,由我們報給您!
可這數據經過他們層層加工,到了宣王手里,還能看嗎?
所以,仲山甫根本不是《國語》里塑造的苦口婆心的賢臣,而是一個阻擋天王摸底的這么一角色
宣王到底在對抗誰?
那么問題來了,仲山甫代表的是誰?他們在害怕什么?
要想明白這點,咱還要把時間軸往回拉。
咱們要先看看宣王他爹周厲王,究竟是怎么死的?
厲王,是中國歷史記載的著名“暴君”之一。
他的罪狀主要有兩條,專利和弭謗。
什么意思呢?
專利是說:厲王把山川林澤自然資源收歸國有,老百姓打漁砍柴都得交錢。
弭謗是講:厲王搞特務政治,禁止國人議論朝政,搞得大家“道路以目”。
兩件事,聽起來確實影響很壞。
但剝去道德批判,他干的事核心目的就一條:加強中央集權。
為什么他要這么干?因為王室衰微,諸侯做大,戎狄入侵,國庫空虛。
所以,他必須從貴族手里把財權和話語權搶回來!
當然,這動了那些世襲貴族們的利益。
結果,貴族們利用“國人暴動”,直接把厲王趕出了鎬京,讓他死在了外邊。
隨后,西周進入了長達14年的“共和行政”,政權由畿內這些大貴族諸侯們把持。
也就是說,權力從周天子手里,徹底落入了大貴族諸侯們的手中。
而宣王,在貴族諸侯們的監護下,從一個孩子長成了青年。
十四年后,貴族們“還政”于他,但宣王仍然沒什么話語權。
我們完全可以想象,宣王這個天子,當得有多憋屈。
宣王宣王,圣善周聞曰宣。
說白了,就是聽話、懂事、好溝通,才給了宣這一謚號
所以,宣王的“料民”,根本不是一次簡單的人口普查,而是一場子承父業的權力反擊!
他想像他爹一樣,把最核心人口數據,重新抓回自己手里,從而真正掌握征兵和征稅的權力。
而仲山甫的諫言,代表的是貴族諸侯們的意志
這一次,一向聽話的宣王,選擇了拒絕。
他非要查,這就徹底越界了。
所以,《國語》才把西周的滅亡,直接歸因于這次“拒諫”。
這不是一次簡單的意見不合,而是王權對貴族集團發起的挑戰
西周滅亡的本質原因
宣王死后,他的兒子幽王繼位。
此時,周王室的權力虛弱到了極致。
幽王想廢長立幼,背后由他寵妃褒姒的母國褒國支持。
原來的太子宜臼,直接跑去找自己的舅家申國求助。
結果,申侯聯合繒國和犬戎,直接攻破鎬京,殺幽王于驪山之下。
貴族諸侯已經到了可以隨意廢立天子,甚至聯合外敵攻殺天子的地步!
西周,就此滅亡。
后來的東周,天子徹更是徹底成了諸侯的橡皮圖章,開啟了春秋戰國的混戰時代。
一切的起點,都可以追溯到那場失敗的“料民”。
宣王想通過控制人口來加強集權,卻遭到了既得利益集團的致命反撲。
這劇本,是不是很眼熟?
后來晉國的國君想加強集權,被幾家大貴族聯手做掉,最終三家分晉。
歷朝歷代的改革,商鞅、王安石、張居正...
哪一個不是動了既得利益者的蛋糕,變法無不驚心動魄。
事實證明只要人性對權力和利益的貪婪不變,中央與地方、君主與豪強的博弈就永遠不會停止。
史書上講的就是歷史嗎?
司馬遷在寫《史記》時,很可能已經看不懂《國語》里的那套邏輯了。
在他所處的漢武時代,強化集權、鹽鐵專賣、打擊豪強是主流。
他無法理解為什么調查人口,會被認為是亡國之兆。
所以,在《史記》中他干脆刪掉了仲山甫那套“鬼話”,只保留了事件本身。
他留給我們的,是一個巨大的思考空間。
史書中,有太多年代、人名、事件,這些只是史海中的冰山一角。
王立群先生在一次訪談中說道,我們只能根據史書上的記載講述歷史,這是第二歷史,第一歷史是無法還原的。
讀史過程中,當你學會去觀察、推理時,歷史就會變得無比迷人。
你會看到權力的博弈,人性的掙扎,決策的無奈與果決……
讀史真正的收獲,不在于記住了多少故事,而在于練就了一雙能看透故事背后利益與邏輯的眼睛。
這雙眼睛,不僅能看過去,也能看現在,更能看未來。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