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久前,“一直沒明白為什么微信能取代QQ”的話題登上了微博熱搜,掀起了2萬多條討論和6萬多次互動。在微信早已成為超級國民應用的今天,沒想到這個話題竟然還能引起這么多人的討論。
在熱火朝天的討論中,最為集中的聲音,不是QQ 承載了多少人的青春,而是“設計稿再大都能傳”“群文件永不過期”等各種打工人特別喜愛的功能點。
出乎意料的是,許多人都認為QQ是最被低估的“打工神器”。
雖然沒有具體的數據表明有多少人在工作中會使用QQ,但只要在社交媒體上搜索“QQ+辦公”,確實就能看到許多人的“現身說法”。
我們很好奇,在釘釘、企業微信和飛書“三分天下”的情況下,到底都是什么人在用QQ辦公?他們為什么堅持用QQ來辦公?
QQ,打工人的“邪修”神器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上學時“掛號”“換皮膚”“養寵物”的QQ好像跟辦公并不沾邊,但實際上,在采訪中我們發現,使用QQ辦公的用戶分布非常廣——
從國企、學校、出版社,到建筑、設計、廣告公司,從20多歲的新人到40多歲的老職工都有。
43歲的王力(化名)是某國企員工,使用QQ超過20年:“之前辦公過程中一直有在使用QQ,因為QQ歷史比較久、受眾比較廣,雖然部門內沒有明確規定,但大家約定俗成就都用QQ了。”
建筑行業工作人員小王(化名)平時也會使用QQ辦公,而且越用越喜歡:“以前收到PDF要先轉格式再編輯,還容易亂碼,用QQ截圖就方便多了,截圖后可以直接提取圖片上文字,還能直接翻譯”,感覺辦公體驗更“絲滑”順暢了。
對王力和小王QQ等老用戶來說,QQ早已不只是一個聊天軟件,也是工作的一部分。
QQ就像他們的“職場發小”,那個藍色氣泡圖標就是“開始一天”的信號。
而對年輕人來說,QQ更配得上“職場發小”這個昵稱,陪伴著她們從學校走入職場。
畢業后就去出版社工作的00后小清(化名)向我們表示:“以前上大學的時候,學校很多通知都是在QQ群里發的,進入出版社以后,也經常用QQ和排版公司、印刷廠的老師群聊。”
“我每天到工位的第一件事,不是沖咖啡,而是登錄QQ”,小清調侃道。
一些小型創業團隊也很愛用QQ,因為QQ不僅能讓他們省下一筆購買辦公軟件的開支,也能讓他們找到自己想要的人才。
在用戶基數龐大的QQ上,創業者早苗狐(化名)會通過搜索行業群聊,圍觀其他項目組頭腦風暴,“QQ就像一個開放包容的賽博人才市場”。
曾經有一次,早苗狐的團隊在項目上遇到了一個很復雜的瓶頸,“它總是會莫名其妙地崩潰,而我們的技術全部都沒有辦法,直到我們在一個專門討論技術的群里找到了一位大神,才順利解決了問題”。
![]()
(在QQ搜索關鍵詞,能找到很多行業群)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們的采訪中,我們還發現,有的打工人會在上班的時候,同時使用其他辦公軟件和QQ。
分析師關晚月(化名)分享:“我們公司規定用釘釘溝通,但我也會打開QQ,因為QQ有些功能也挺難被替代的,比如我會用QQ長截圖的功能保存一篇文章、資料,用一張截圖就能搞定,后續方便查找,發給別人的時候也不用連續發好多張截圖,避免順序混亂。”
![]()
(分析師使用QQ長截圖,截圖時,左邊會顯示長截圖的頁面,右邊是原文件 / 圖源受訪者)
QQ解決了哪些行業打工人的痛點?
在我們的采訪中,大家使用QQ辦公的原因不是出于情懷,而是因為好用。
QQ的“好用”,藏在每個行業具體的使用場景里。它不是“全能的工具”,但能在關鍵的細節上,解決打工人的痛點。
在老師這個行業,有人會直接使用微信和家長溝通,有人則同時使用微信和QQ,甚至堅持只使用QQ。
在采訪中,不少老師認為,微信雖然溝通便捷,畢竟大部分家長都在用,但QQ可以拓展的功能更豐富,而且可以比較好保持個人生活的邊界。
小學數學老師鄭老師(化名)喜歡QQ“群相冊”功能。在平時的教學中,鄭老師會讓家長將孩子的視頻作業上傳至群相冊里,不僅能豐富課程形式,也能“記錄學生每一次完成作業的成長”,就像一個電子作品墻,也增加了家校互動的溫度。
中學老師小婷(化名)則更喜歡QQ的“臨時會話”功能。它不需要先添加好友,既方便學生聯系老師,也讓老師能在朋友圈中更自在地分享生活。“學生放假回家期間,有問題需要問老師的話,可以發起臨時會話。這樣不用加好友,學生也能找到老師。”
這個貼心的功能,在“工作”和“生活”之間劃出了一條恰到好處的界線,讓小婷不管是在微信還是QQ空間,都可以自在地分享個人生活的內容。
對建筑、設計、廣告和出版行業的打工人來說,QQ最飽受好評的功能當屬“傳文件”,而且QQ就像一個“無損傳輸器”,畫質不怕糊,也不會輕易過期。
建筑行業從業者小王經常用QQ傳輸大文件,“比如3D模型、成品的效果圖、完工圖紙和作品集”,動輒上百兆,發網盤要壓縮,發郵箱又太慢,但“QQ不僅可以傳大文件,而且不會壓縮圖片畫質,同時無需下載就可以查看”。
因此,用QQ發圖紙不僅是習慣,更是行業默認的“基操”,“你會發現大部分打印店和公司建聯溝通用的都是QQ”。
看到今年QQ將傳文件功能升級為“閃傳”后,能傳送10GB超大文件、在線預覽、跨應用、跨系統、跨設備互傳等實用功能,讓原本就用QQ傳文件的打工人直呼“好牛”,還讓平時使用其他辦公軟件的打工人也對QQ“上頭”了。
![]()
(用QQ閃傳大文件的攝影師 / 圖源受訪者)
一家廣告公司向我們分享,團隊平時主要是用微信、企業微信而非QQ進行工作溝通,每天要向品牌方客戶、項目合作的自媒體作者傳輸2-5次圖片素材、視頻、設計稿等等,如果傳輸的文件太大、傳輸太慢,團隊就得花錢充網盤會員來提速。
但在使用QQ閃傳后,過去傳輸文件的痛點都得到了實實在在的解決,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還收到了合作者和客戶的點贊,讓外部合作整個流程都更絲滑。
一位品牌方客戶也向我們表示:“以前跟供應商合作,他們提交小紅書/B站/抖音等視頻給我審核,都是通過微信發我源文件,一條視頻幾百M,他們發送慢,我接收下載也慢。”
“后來我讓他們用QQ閃傳發我,1分鐘不到就發完了,而我也不用下載文件,直接在線就可以預覽,工作效率高了很多,也節省了手機和電腦的內存。同時,供應商也去跟他們手頭合作的KOC和KOL安利用閃傳。于是,從KOC/KOL(丙方)、供應商(乙方)到我(甲方),整條合作鏈路都因為用上了閃傳而提高了效率。”
![]()
(攝影師用QQ閃傳1.55GB的視頻 / 圖源受訪者)
QQ背后,那些低調、堅實的存在
和釘釘、企業微信和飛書對比,QQ在辦公場景的聲量沒那么高——畢竟它的定位不是“專業辦公軟件”,也很少主動宣揚自己的辦公能力,以至于在大多數人的印象里,它更多是那個承載著許多青春記憶、年輕人愛用的Q萌產品。
但使用QQ辦公的人,遠比想象中要多元。
他們可能是設計師、教師、出版社編輯,也可能是印刷廠、加工廠等各種小微企業。
他們或許不是流量話題里的焦點,卻在中國大地上,如點點星光,在各自的專業崗位上默默運轉。
QQ也是如此,它不喧鬧、不張揚,卻在不知不覺中貫穿了無數人的生活和工作。
從校園到職場,從少年到中年,似乎很少有一款產品能像QQ這樣,持續陪伴一個用戶的成長,在聊天、傳文件、團隊協作中,提供穩穩的支撐。
從這個角度來看,那些使用QQ辦公的人,和QQ本身有著某種相似——他們不追逐概念,不刻意造勢,只在各自的節奏里,低調地把事情做好。
因此,當我們穿過那些時髦的口號和響亮的名字,細看那些安靜卻可靠的日常時,或許就更能理解,為什么還有數億人堅持用QQ、喜歡用QQ。
作者 / 鄭曉慧@mersailles
設計 / 戚桐琿
運營 / 蘇洪銳
企劃 / 潘志強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