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10月31日訊 近日發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下稱《建議》)提出,在“十五五”基礎上再奮斗五年,到2035年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這要求“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保持適當速度。
《建議》參照以往慣例,主要提出定性目標,沒有給出具體的定量目標。多位專家結合2035年遠景目標進行測算,預計“十五五”時期年均經濟增速為5%左右。
“5%的名義增速意味著,‘十五五’時期在保持實際產出穩定增長的同時,需要著力解決需求不足和價格低迷,促進供需關系平衡、價格水平溫和回升。”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恒表示。
《建議》提出,強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實施更加積極的宏觀政策,持續穩增長、穩就業、穩預期。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實施更加積極的宏觀政策”首先要充分發揮逆周期調節作用,穩定宏觀經濟運行,緩解內外部不確定性可能帶來的波動;另外,未來宏觀調控還會注重跨周期調節,這意味著“十五五”時期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不會“大放大收”,而是保持較強的穩定性和連續性。
《建議》提出“加強財政、貨幣政策協同”。王青認為,積極的財政政策將綜合運用赤字、專項債、特別國債等財稅政策工具,大力提振消費,擴大有效投資。貨幣政策方面,未來一段時間有望保持適度寬松的主基調,更加注重政策利率的價格型調控作用,暢通利率傳導機制,持續引導企業和居民融資成本下降,激發市場主體內生性融資需求。
羅志恒認為,“十五五”時期我國財政政策面臨多重任務,需要將政策優化與財稅體制改革相結合,持續發揮積極財政政策的宏觀調控作用,同時不斷增強財政可持續性,更好發揮財政在國家治理中的基礎和重要支柱作用。
《建議》提出“完善宏觀經濟治理體系”、“提升宏觀經濟治理效能”。
“我國宏觀經濟治理具有廣闊空間。”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鄭柵潔在24日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十四五”時期,我國GDP在2020年突破100萬億元大關,接連跨越幾個臺階,今年預計達到140萬億元左右。這其中,既有源源不斷的增量優質產出,又累積了豐厚的存量優質資產。
鄭柵潔表示,“十五五”時期將從拓展政策空間、創新治理工具、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這三個方面持續發力,強化綜合統籌和綜合平衡,確保宏觀政策同向發力、形成合力。
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建議,加強財政、貨幣、就業、產業、區域、貿易、環保、監管等政策和改革開放舉措的協調配合。進一步扎實開展增量政策的一致性評估,強化經濟政策、非經濟性政策的協同,增強非經濟領域政策一致性。把存量政策一并納入評估,定期選擇部分領域的存量政策開展評估,對于和宏觀政策取向不一致的政策措施,按照程序及時調整、暫停執行、撤銷或廢止,從整體上提升宏觀經濟治理效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