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上萬名烏軍在頓巴斯地區被俄軍圍困,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近日不退反進,發表強硬表態,誓言要與俄羅斯再對抗至少兩三年的時間,此話一出,可是有人歡喜有人憂。
![]()
綜合法新社、《費加羅報》的報道,澤連斯基在10月28日表示,烏克蘭仍需要歐洲在未來“兩到三年”內提供財政支持,以繼續抵御俄羅斯。但是澤連斯基也沒有放棄談判的選擇,它表示烏方已準備好在除俄羅斯和白俄羅斯之外的任何國家開展和平談判,只要這些談判能真正結束沖突。
“再打三年”的底氣:沒西方給錢給槍,烏克蘭撐不過仨月
澤連斯基敢說“再打三年”,真不是覺得烏克蘭自己能扛住,而是心里門兒清:他的底氣全在西方的錢包和軍火庫里。
![]()
從沖突開始到現在,烏克蘭早就成了“得靠輸血才能活”的狀態——你看美國國會的賬就知道,到2025年給烏克蘭的援助都砸進去1750億美元了,單是軍火就給了614億,這錢夠小國家過好幾年了。
歐洲更慘,德國為了給烏克蘭湊豹式坦克、送防空導彈,自己國內工業的能源成本飆得老高,連汽車廠都開始往中國挪窩;法國老百姓因為通脹上街抗議,馬克龍嘴上喊著“支持烏克蘭”,私下里卻老提“要自己做主”,怕把自己拖垮。
![]()
澤連斯基心里清楚,他就是西方手里的“消耗品”——美國要借烏克蘭耗死俄羅斯,把俄羅斯困在東歐,這樣就不用分心管別的;歐洲要靠“幫烏克蘭”跟美國綁緊,怕被美國丟下。
可他沒的選,一旦停火,他這個“抗俄總統”就沒價值了,所以只能硬著頭皮催援助。就像10月28號他說“愿意在除了俄白之外的國家談和平”,聽著是留了余地,其實是給西方遞信號:我還能談,但你們得先把錢和武器送來,不然連談判的本錢都沒有。
![]()
現在的情況是,西方也快扛不住了。美國共和黨在國會死死卡著對烏援助的預算,特朗普直接罵拜登“燒錢跟燒紙似的”,說要重新算這筆賬;歐洲那邊,波蘭這些東歐國家喊著“得硬打”,德國、法國卻想趕緊收手止損,歐盟內部吵得比前線戰壕里還熱鬧。
澤連斯基其實也慌,怕西方哪天真斷了糧,所以才反復說“要兩三年支持”,本質上就是“催款單”——把自己跟西方綁得更緊,才能接著撐下去。
![]()
這就是代理人的命:看著是個總統,其實就是西方地緣博弈里的一顆棋子,自己說了根本不算。
拉鋸戰拖垮西方:美國被絆在東歐,沒精力圍堵中國
澤連斯基“再打三年”的話,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把西方拖進了“消耗戰的坑”,而這恰恰給中國松了壓力。
![]()
美國原本的打算多清楚啊——從阿富汗撤出來,把60%的海軍力量、大部分心思都挪到印太,專門盯著中國搞小動作。
可現在呢?為了給烏克蘭湊精確制導的彈藥,五角大樓自己都坦言,原本要部署到亞太的新裝備全往后推了,彈藥庫存用得比造得還快三倍——就像一個人同時扛倆擔子,東歐這個擔子放不下來,西太平洋那邊自然就沒力氣使勁了。
歐洲這邊更亂,德國車企因為能源貴,生產線搬到中國;法國農民因為化肥漲價上街,馬克龍不得不騰出手安撫國內;連之前最積極幫烏克蘭的波蘭,都開始跟烏克蘭搶糧食市場,鬧起了矛盾。
![]()
2024年歐洲議會選舉后,“別再幫烏克蘭了”的聲音不再是少數,不少政黨直接喊“停了吧,我們耗不起了”。
西方原本想靠“幫烏克蘭”抱團,結果現在成了“各打各的小算盤”,裂痕比前線的戰壕還深。
美國自己的麻煩也不少,國內通脹沒壓下去,國債還在漲,普通老百姓抱怨“稅錢全給烏克蘭了”;共和黨跟拜登政府對著干,對烏援助預算卡了又卡。
![]()
特朗普甚至放話“我要是上臺,馬上跟普京談”——不是同情俄羅斯,是覺得再耗下去,美國的重心全偏了。
可現在騎虎難下:撤了援助,之前砸的1750億就打水漂,東歐的勢力范圍也保不住;接著幫,就只能眼睜睜看著中國在亞太、中東悶頭發展,5G、人工智能這些領域,中國已經追上來了,有的地方甚至超過美國了。
無心插柳的“功臣”:中國抓住了西方分心的機會
![]()
澤連斯基肯定沒想著幫中國,他滿腦子都是怎么要援助、怎么保住總統位子,可客觀上,他這“硬扛三年”的操作,給中國復興爭取到了關鍵的“機會窗口”。
中國沒趁火打劫,也沒選邊站,就是安安心心搞發展,結果正好接住了局勢給的機會。
![]()
首先是能源和生意上的突破。俄羅斯被西方制裁后,轉頭就跟中國加深合作——“西伯利亞力量”天然氣管道的輸氣量漲到了440億立方米,俄羅斯七成的原油都賣到中國,2024年中俄貿易額直接沖到2448億美元。
之前歐美企業從俄羅斯撤資,中國的汽車、工程機械、電子產品正好趁機填上了空兒,以前中國給俄羅斯出口多是衣服玩具,現在連高端機床、新能源車都成了主流,出口的檔次一下就提上去了。
然后是戰略壓力小了。美國把精力耗在東歐,印太那邊“圍堵中國”的網自然松了。
![]()
中國趁機搞科技突破,哈佛和劍橋的報告都承認,5G、量子計算、人工智能這些關鍵領域,中國已經“快趕上甚至超過美國”了。
“一帶一路”也沒受影響,2023年第一季度對沿線國家的進出口就漲了16.8%,中歐班列天天滿負荷跑,成了全球供應鏈里少有的“穩定器”——很多商家怕紅海、黑海的風險,都轉走中歐班列,中國正好鞏固了自己的物流優勢。
還有外交上的加分。中國一直沒選邊站,還發了《關于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派特使跑遍基輔、莫斯科、布魯塞爾,勸大家坐下來談。
![]()
反觀西方,一邊喊著“要守規則”,一邊往戰場送軍火,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覺得中國“靠譜”,愿意跟中國合作搞項目。
現在非洲、拉美不少國家,跟中國簽的合作協議里,都不提意識形態,只談基建、農業、科技——這就是中國“不結盟、促和平”換來的信任,而這份信任,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西方在烏克蘭耗著,沒精力搞“小圈子”給中國施壓才有的。
澤連斯基說不定到現在都沒搞明白,他為了保住總統位子定下的“三年之約”,到最后反倒成了中國復興路上的“意外幫手”。
![]()
不是中國耍了什么手段,是中國守住了“專心搞發展”的定力——別人在戰場上拼消耗,我們在實驗室里攻技術、在工廠里擴產能、在談判桌上攢信任。
等西方反應過來,中國已經在能源、科技、外交上站穩了腳跟,這才是最實在的“復興底氣”。澤連斯基是美國的代理人,可客觀上,他給中國爭取的這幾年機會,比任何“助攻”都管用。
信息來源:
北京日報——澤連斯基:烏克蘭需要歐洲的財政支持,以便繼續作戰兩三年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