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幕式現場
10月28日,“執古御今·2025范揚作品展”在廣東美術館新館啟幕。展覽甄選范揚近20年間創作的藝術精品,展示其藝術實踐與思想脈絡。
展覽開幕式上,首先宣讀了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馮遠、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范迪安、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吳為山、中國美術家協會原分黨組書記徐里、中國美術家協會原副主席許欽松的書面致辭;廣東省文聯主席李勁堃,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廣州美術學院黨委書記林藍,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方土,廣東美術館館長王紹強先后致辭。隨后,藝術家范揚向廣東美術館捐贈作品《曲徑通幽處 禪房花木深》《“我贏了”,徐夢桃奪金》,王紹強向范揚頒發捐贈證書;范揚致答謝詞;廣東省人大科教文衛委員會主任,廣東省廣播電視局局長、黨委書記劉小毅宣布展覽開幕。
![]()
部分嘉賓合影
“執古御今”一語出自老子《道德經·十四章》,即遵循傳統精粹,并以當代視角進行創新轉化,熔古鑄今,以寫我心,范揚的藝術理念源于此。展覽分為三個板塊,“力與美·速度與激情”呈現了范揚的一系列體育主題創作,包括東京奧運會、北京冬奧會、巴黎奧運會以及卡塔爾世界杯等系列作品,這些畫作以酣暢淋漓的筆觸捕捉運動的瞬間,充滿力量與動感;“如是我聞·世事繪”集中展示范揚的“世事繪”系列作品和大型人物畫創作,同時展出禪意畫及書法作品,展現他將人間百態融入筆墨的觀察與表現;而“我為山川寫照·寫生范揚”則以其寫生山水為主體,體現范揚以筆墨為山川立傳,以心境與自然對話的藝術追求。
![]()
捐贈儀式現場
馮遠評價范揚為當代兼具深厚傳統功力與鮮明個人風格的杰出畫家。他表示,范揚的藝術融通中外、立足當代,將現代審美與獨特的筆墨語言相融合,形成了極具辨識度的“范氏圖式”。其作品畫面看似瀟灑輕松,實則蘊含博雅之智與深厚學養,呈現出“天機隨性、渾然不可復制”的獨特意蘊。無論是筆力縱橫的山水、生動傳神的人物,還是清新別致的花鳥,皆體現其“以靈性駕馭筆墨”的審美追求。范揚主張藝術家應走出象牙塔,關注人生與世事。他以“世事繪”系列聚焦社會生活,還以大量體育題材作品記錄奧運精彩瞬間,用畫筆回應時代。他積極參與國際交流,成果豐碩。他踐行的“筆墨當隨時代”與“藝術觀照生活”理念,值得深入研究與學習。
吳為山表示:“范揚書畫展,執古御今為題,內涵深厚。范揚先生文史世家,江左風流,六朝古韻,京城氣象,納萬千造化,胸中廣宇,筆健墨渾,意象堂皇。先生豪爽天真,為人篤誠,乃真性情,今羊城展卷,同道當擎節以賀矣。”
范迪安表示,范揚從改革開放新時期到新時代,勤奮耕耘,成果豐厚,在各種展覽中時見他的新作,此回展覽書畫并茂,以三個主題系列蔚成氣象,頗有賞之快哉、品之會意的魅力。談及范揚的作品觀感,他有三點感受:其一,范揚藝術根基深厚,長期敬畏并研習傳統,宏觀閱史、微觀讀畫,對筆墨理法明辨通達,形成高度文化自覺,在廣采博取中構筑起堅實的學術體系,作品睿智精妙,下筆成章;其二,他始終敏銳感知時代變遷,胸懷開闊,熱忱生活,將現實觀察融入創作,無論是山川新貌、時事熱點還是平凡生活,皆能信手拈來,融匯人物、山水、花鳥,形成獨具一格的“丹青世說新語”,展現時代風采與萬物生機;其三,他善于表現動感世界,筆線恣意、造型生動、墨色交融、構圖奇險,尤以體育題材見長,觀電視而繪奧運,捕捉力與美、速度與激情的瞬間,山水亦畫出云氣流動、草木蔥蘢的韻律,與時代節奏內在契合。
![]()
![]()
展覽現場
徐里評價范揚作為中國國家畫院藝術家,數十載深耕中國畫,在傳承與創新中不斷探索。其藝術上溯宋元,深得筆墨神韻;兼融南北畫派之長,既具蒼勁雄渾,又含清逸靈秀,并以獨特的線條語言開創獨樹一幟的“范家樣”。其山水畫筆厚墨沉,承載千年古意,又煥發新時代的雄渾氣象;人物畫巧取民間藝術精髓,使平凡形象躍動出雅俗共賞的藝術張力。此次展覽既展現了他對傳統筆墨的深厚堅守,也呈現出其對當代藝術語境的開闊探索。
許欽松表示,范揚以深厚的傳統修養立藝,以敏銳的時代感悟創新,其筆墨間兼具古意與今情,蒼潤而不滯,靈動而有度。無論描寫山川自然的胸臆浩氣,還是表現人物與運動的昂揚生命力,皆可見他“以古為師、以心為本”的藝術信念。尤為可貴的是,他在繼承文脈的同時,以當代精神融匯古法,拓展出一條自成體系的水墨新境,使傳統藝術煥發出屬于當下的生命力。展覽以“執古御今”為題,寓意守正與出新的辯證統一,這正是范揚藝術思想的真實寫照。相信此次展覽必將以其豐沛的精神意象與獨具格局的筆墨風貌,為觀眾呈現當代中國畫的博大與多元,為藝壇注入新的生機。
![]()
![]()
展覽現場
李勁堃盛贊范揚的展覽深具時代意義。他坦言,觀范揚畫作是一種享受,其筆墨從古法出新意,在當代畫壇極具辨識度。范揚以自由駕馭傳統技法的能力,打破工筆與寫意的二元對立,彰顯“只要是好畫,標準自立”的藝術境界。尤為令人嘆服的是,其作品即便不鈐印,畫面本身已臻完整和諧,體現出高度成熟的個人風格與藝術自信。近年來,范揚以敏銳的觀察力,將奧運等現實題材融入創作,用傳統筆墨記錄時代,展現出中國畫的當代生命力。
林藍代表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對“執古御今·2025范揚作品展”的舉辦表示祝賀。她表示,范揚作為中國當代極具影響力的藝術家,藝術造詣深厚,風格鮮明,創作涵蓋山水、人物、花鳥,工寫兼備,尤以獨特的筆墨語言和寫意精神著稱。本次展覽主題“執古御今”恰如其分地體現了他立足傳統、回應時代的藝術追求——既有對經典的深研與回望,也有對現實題材的敏銳捕捉,更實現了傳統筆墨與時代審美、跨媒介表達的融合創新。林藍認為,范揚50余年來堅持“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足跡遍及山川,為藝術扎根生活樹立典范。其開放博大的藝術胸襟,與嶺南畫派“折衷中西,融匯古今”的精神高度契合。此次作品亮相廣東,必將為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建設注入新活力,激發本土藝術家在守正創新中拓展中國畫的當代表達。
方土認為,“執古御今”四字恰如其分地概括了范揚的藝術精神——既虔誠溯源傳統,七分“執古”,夯實根基;又敏銳回應時代,三分“御今”,隨興生發,從電視新聞到奧運賽事皆可入畫,彰顯出強大的藝術生命力。方土以“三好三多”概括范揚其人其藝。方土感慨,范揚見人總說“好”,這并非敷衍,而是他對每個人進步的真誠肯定。他呼吁觀眾不僅要看畫,更要讀人,因畫如其人,范揚的爽朗、包容與創造力,正是其藝術常青的根源。
![]()
![]()
展覽現場
作為本次展覽的策展人,王紹強分享了深入梳理范揚作品后的深刻感受:其藝術最動人的特質在于一種酣暢淋漓的表達力與貫通古今的創造力。他表示,“筆墨當隨時代”是20世紀以來中國畫的核心命題,而范揚正是這一命題的杰出踐行者。在當代美術教育中,中國畫常被劃分為山水、花鳥、人物等科別,但范揚的藝術恰恰打破了這種學科壁壘。此次展覽全面呈現了他在人物、山水及現實題材上的創作,尤其令人矚目的是其獨具一格的體育主題作品——這些畫作將傳統筆墨的寫意精神與競技運動的速度、力量完美融合,實現了古典技法與現代生活的有機貫通,展現了藝術家卓越的才情與開闊的視野。尤為可貴的是,為呼應即將在粵港澳大灣區舉行的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范揚特意精選并展出其最重要的體育題材系列作品,以藝術為盛會助力,彰顯了藝術家敏銳的時代感知與強烈的社會擔當。這不僅是一次個人藝術成就的集中展示,更是一個關于如何激活傳統、實現創造性轉化的生動案例。
據悉,展覽將持續至2026年1月18日。
部分展出作品
![]()
范揚 《香港香港》 紙本設色 44.6cm×347.6cm 2014年
![]()
范揚 《趕車的人》 紙本設色 248cm×480cm 2014年
![]()
范揚 《喀麥隆守門員》 紙本設色 49cm×34.2cm 2022年
![]()
范揚 《北京冬奧會中國代表團入場》 紙本設色 62.5cm×35cm 2022年
![]()
范揚 《巴黎奧運游泳男子4×100米混合泳中國隊奪金》 紙本設色 45cm×53cm 2024年
![]()
范揚 《杜普蘭蒂斯》 紙本設色 53cm×45cm 2024年
![]()
范揚 《白云、藍天、綠草,蒙古族漢子》 紙本設色 99cm×57cm 2025年
![]()
范揚 《那達慕騎射》 紙本設色 49.5cm×63.5cm2025年
編輯 | 劉 晶
視頻 | 李 愷
制作 | 殷 鑠、劉根源
校對 | 安亞靜
初審 | 殷 鑠
復審 | 馮知軍
終審 | 陳 明
《中國美術報》藝術中心內設美術館、貴賓接待室、會議室、茶室、視頻錄播室,背靠中國國家畫院,面臨三環,功能齊全、設備完善,誠邀您到此舉辦藝術展、品鑒會、研討會等活動。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西三環北路54號
聯系人:王會
聯系電話:010-68464569 18611300565
《中國美術報》為周報,2026年出版43期。郵發代號:1-171
1.全國各地郵政支局、郵政所均可訂閱,258元/年
2.直接向報社訂閱,發行聯系人:吳坤 電話: 13071178285
新聞熱線
電話:010-68469146
郵箱:zgmsbvip@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