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關與走私者的 “斗智斗勇” 中,總是不乏令人啼笑皆非的案例。近日,杭州海關所屬杭州蕭山機場海關就上演了一出精彩的 “捉金記”!
杭州蕭山機場的入境大廳如往常一樣繁忙,一名選擇 “綠色通道” 過關的女性旅客,自以為能輕松蒙混過關。然而,她隨身行李通過機檢時,屏幕上顯示的異常圖像引起了海關關員的警覺。機檢圖像仿佛是海關的 “火眼金睛”,一下子就看穿了這看似普通行李中的貓膩。
![]()
經開箱查驗,關員在其隨身背包中發現 2 件有銀色涂層的疑似黃金制品。隨后送往專業機構檢測,結果令人咋舌:這兩件物品含金量分別大于 99.3% 和 99.4%,總計重 294.07 克!原來,女子企圖用銀色涂層將黃金手鐲和皮帶扣偽裝成普通銀制品,以此逃避海關監管。
可她不知道的是,海關的檢測技術早已不是她能想象的那般簡單。現代海關檢測采用的 X 射線熒光光譜技術,能穿透涂層精準識別內部成分。黃金與白銀密度的巨大差異,也讓這種偽裝在機檢下無所遁形。
![]()
海關提醒,黃金及其制品屬于國家限制進出境物品。旅客超量攜帶需如實申報,否則以藏匿、偽裝等方式逃避監管,就屬于走私行為,情節嚴重是要追究刑事責任的。
這起事件在網絡上引發了熱議,網友們紛紛調侃女子的 “小聰明” 實在愚蠢。有網友說:“這操作簡直是自欺欺人,以為換個顏色就能騙過海關,太天真了”。也有網友表示:“海關的技術太厲害了,任何偽裝都逃不過他們的眼睛”。
然而,這起“黃金偽裝案”并非個例。近年來,隨著黃金價格的上漲,類似的走私手法層出不窮,走私者的“創意”也愈發五花八門。有的將黃金熔鑄成普通金屬零件,混入機械配件中;有的甚至將金條藏匿在食品包裝內,試圖以“零食”蒙混過關。但無論手法如何翻新,終究逃不過海關的“科技法眼”。
![]()
事實上,海關的查驗手段早已進入智能化時代。除了X射線熒光光譜技術,人工智能輔助識別系統也能通過大數據分析,快速鎖定可疑物品。此外,海關關員的經驗同樣關鍵——他們經過專業訓練,能敏銳捕捉旅客的異常行為,比如神色緊張、行李過重或刻意避開檢查等細節。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事件中的女子并非職業走私者,而是受利益驅使,輕信了“帶黃金入境可賺差價”的傳言。類似案例中,許多當事人都是普通旅客,因一時貪念或聽信他人誤導而觸犯法律。對此,海關也加強了普法宣傳,在口岸醒目位置張貼提示,并通過新媒體平臺發布典型案例,警示公眾切勿以身試法。
這起“捉金記”不僅展現了海關執法的嚴謹與高效,也再次印證了一個道理:法律的紅線不容試探,任何投機取巧的行為終將付出代價。正如網友所言:“與其費盡心思藏金子,不如老老實實守規矩。”畢竟,真正的“黃金之道”,永遠是誠信與守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