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高考季,目標院校錄取分數線就成了考生和家長們最關心的“硬通貨”。它不只是一串數字,更是學校實力、專業前景和社會認可度的直觀體現。
日前,一份涵蓋全國28省物理類分數線的“擠水版”排名數據出爐,結果頗有意思。同濟大學,在競爭激烈的“中九”高校集團中穩坐頭把交椅,全國總排名同樣名列前茅。
![]()
這個排名的含金量在于,“中九”集團是頂尖985高校中的實力中堅。能在這里領跑,意味著同濟在考生和家長心中,已經穩穩占據了“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的優選位置。
而這份認可從何而來?
答案,或許就藏在“今日同濟”全力奔赴的新賽道上。
![]()
首先,離不開該校響當當的“金字招牌”,說到基建狂魔,同濟在國內是毋庸置疑的頂尖水平。且這些專業并非“過去式”,恰恰相反,在國家持續推進城市更新和基礎設施建設的今天,相關領域對高端人才的需求依然旺盛,同濟的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極高的認可度。
但同濟的“硬核”,遠不止于此。這所傳統工科強校,正全力駛向“新工科”的藍海。今年招生季前,該校放出“大招”,隆重舉行人工智能賦能學科創新行動發展大會,聚焦“工程智能引領,新域新質發展”這一主題,一口氣布局了工程智能、醫學人工智能、極端環境建造、自主智能機器人、航空運輸與低空經濟等五大研究院,圍繞自身傳統優勢學科,進行了一場徹底的“人工智能+”升級。
![]()
更讓人安心的是,該校的頂層設計極具前瞻性。從2024年發布《人工智能賦能學科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7)》,搭建1+N學科群,為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定調;到同年9月融合原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軟件學院,成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再到手握自主智能無人系統科學中心、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產教融合創新平臺等四大高端科研平臺……同濟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決心和實力可見一斑,也成為其吸引優質生源的新名片。
![]()
這種轉型對學生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在這里接觸到的是前沿的科研視野和面向未來的知識體系。傳統的優勢領域融合“智能”基因后,迸發出新的交叉增長點,如智能網聯車輛、智慧空間等專業設置,均精準契合了國家對未來人才的需求。
當然,所有的藍圖最終都要落實到學生的培養上。
2025年,同濟招生計劃持續優化,更重磅推出了“工科試驗班(卓越計劃班)”,聚焦機器人、工程互聯網等四大前沿交叉領域,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探索興趣。同時,該校持續落實“0調劑”政策,并推出多種“專業任選”機制,如國豪精英班全校工科專業任選,全力支持學生根據志趣發展。
綜上,當再問“同濟大學錄取分數線怎么樣?”時,答案已然清楚。它不僅僅是一個分數,更是一張通往扎實根基與無限未來的入場券。高分學子能站在傳統工科的巨人肩膀上,學習最前沿的智能技術,正是同濟大學最“值”的地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