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至23日,由全國總工會、國家衛生健康委、全國婦聯、四川省政府共同主辦的2025年職工托育職業技能大賽決賽在四川省綿陽市舉辦。
![]()
據悉,2025年職工托育職業技能大賽主題為“‘托’成長希望 ‘育’美好未來”,包括省級初賽和全國決賽,全國近5萬名選手參加,其中189名選手進入決賽。決賽設置理論考試和實際操作考核2個項目,全面檢驗選手綜合職業能力。在為期3天的決賽中,來自全國各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32支代表隊在“嬰幼兒發展引導員”和“保育師”2個賽道同臺競技。決賽中獲得第一名且符合條件的選手,次年將按程序申報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這是第二次舉辦的全國性托育職業技能大賽,賽程設置、評價體系等較往屆有了一定程度優化。在火熱的比賽氛圍中,選手們角逐技藝高低,還共同許下了一個個關于愛與成長的諾言。
![]()
實操權重提升至總成績的70%
本次大賽是加強托育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推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專業化、規范化發展的重要一環。從賽題設置上看,本次大賽進一步突出了對托育服務人才實操能力與專業素養的重視,充分體現“以賽促學、以賽促訓、以賽賦能”。
10月21日下午,理論考試拉開帷幕。時長共計45分鐘的理論考試包含單選題、多選題、判斷題等60道題。
“理論考試的覆蓋面非常全,涉及托育服務工作的方方面面,可以說是我們工作要干什么,考試就考了什么。”本次大賽“保育師”個人獎第一名獲得者、遼寧省代表隊選手孫靜告訴記者。
10月22日至23日,選手們迎來了實際操作考核。實操考核包括回應性生活照料、衛生保健與護理、意外傷害應急處理、早期發展支持4個模塊,每名選手需依次完成從4個模塊抽取到的題目。為嬰幼兒換尿布、喂奶,教孩子們如何正確洗手,處理嬰幼兒氣道異物梗阻……實操考核題目與實際工作密切結合。
據主辦方介紹,與往屆相比,本次大賽在評價體系上作出重要調整,在注重理論和實操相結合的前提下,將實操考核的權重提升至總成績的70%,更全面檢驗選手綜合職業能力。
江蘇省代表隊選手郭瑜嘉表示,大賽不僅能反映出備賽情況,也非常考驗選手的經驗、日常積累和心態,因此需要做好充足的準備。“通過充分學習和訓練,我們能夠更好地掌握這些知識,在未來工作中若遇到相關突發情況就能用得上。”郭瑜嘉說。
本次大賽“嬰幼兒發展引導員”個人獎第一名獲得者、上海市代表隊選手孫豫表示,在備賽的過程中,上海市為選手們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和指導,每個模塊都有來自不同體系、不同專業的專家進行專業指導,自己獲獎的秘訣是“用心用情。不僅關注比賽本身,更關注孩子們,更好地回應孩子們的需求至關重要”。
“單個考題涉及的場景更全了”
在本次大賽專家組專家周密看來,通過大賽倒逼行業形成更規范的標準,培養一批優秀人才,樹立托育服務行業標準化、專業化、規范化的標桿更是重點。
“在實操考核的考題設置上,單個考題涉及的場景更全了。”周密告訴記者,選手不光要會操作,還要考慮該場景下可能存在的“隱藏點”。
以換尿布這一考題為例,周密介紹,過去一些相關比賽中“換尿布就是換尿布”,規范完成這一操作即可,場景較為單一。但本次大賽在換尿布的考題設置中還增加了“一名寶寶本身很想睡覺,但出現臀紅,如何處理”等場景。“出現臀紅的寶寶在換尿布后需要晾干10分鐘至15分鐘再穿尿不濕。但考題案例中的寶寶已經很想睡覺了,選手應該如何應對?”周密表示,這意味著選手們不僅要規范完成換尿布的操作,還要更好地回應孩子的需求。考題中設置的這些場景在實際工作中都可能會遇到,如何應對則充分體現了選手的綜合素養。
四川省代表隊選手馬麗陽對此深有感觸。她抽到的一道考題與排氣操有關。不同于單一場景下規范完成操作,她面臨的場景更為豐富——一名孩子的媽媽因為孩子腸脹氣十分焦急,來到附近的社區托育點求助。
“我們不是簡單地排氣,還要和孩子的媽媽進行親切溝通,教會媽媽如何操作,緩解她的焦慮,增強家長對托育機構的理解和信任。”馬麗陽告訴記者,這也是“家托共育”的重要內容。
總體來看,盡管此前有題庫,但對選手來說依然難度不小。此外,本次大賽在實操考核的部分模塊中還增添了一名“SP”(即標準化病人)角色。“SP”在賽場上充當實習生的身份,會在選手接受考核時詢問其問題。周密直言,這對高壓環境下選手的操作規范性、應變能力和細節執行力提出了要求。
“有一份發自內心的關愛”
“大賽的成功舉辦對推動行業標準化、專業化發展和人才隊伍建設產生了深遠影響,也為江蘇省托育服務行業隊伍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江蘇省代表隊領隊曾山表示,大賽為托育服務人員的知識結構和實操能力設立了清晰的高標準,提升了托育服務職業的社會認同感和吸引力。
“大家一開始都是奔著贏的目的而來,在準備的過程中,逐漸對這份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江蘇省代表隊技術指導張海容認為,通過比賽,選手們不僅強化了嬰幼兒照護相關技能,也提升了專業能力和自信心。
在四川護理職業學院護理系嬰幼兒托育服務與管理專業帶頭人鄧小利眼中,大賽考驗技能和經驗,更考驗選手對孩子們是否有發自內心的關愛,這決定了他們在托育服務行業的道路上能否走得更穩更遠。“你會感覺選手們眼中好像有光。”鄧小利感慨,選手們滿懷對托育服務的熱愛,用自己的技能、專業與愛心“托”起孩子們的未來。
北京市代表隊技術指導王悅也認為,比賽不僅應考驗對技能的掌握程度,更應體現對嬰幼兒的尊重和回應,要求尊重孩子們的發展規律、年齡特點、個體差異,精準解讀其需求并及時恰當給予回應。例如,在沖泡奶粉并喂奶的賽題中,要求選手能通過嬰幼兒的哭聲、肢體動作等快速識別其真實需求,及時回應。
“大賽的考察方向反映了托育服務人才培養的多個趨勢。”王悅表示,首先是強調醫育融合,突出護理、急救、喂養、身心發展支持等綜合能力考查。這表明托育服務行業人才不再局限于傳統的生活照料,而是需要具備一定的醫學知識和護理技能,以更好地滿足嬰幼兒的身心發展需求。其次,更注重實踐操作技能,突出崗位核心能力與綜合素質。
從回應嬰兒啼哭來為其建立安全感,到設計游戲和活動來促進幼兒身體和感知發展,再到通過均衡營養和預防疾病來促進嬰幼兒的健康成長,大賽上,每個環節都蘊含著深刻的科學邏輯。雖然比賽已經落幕,但更專業化、科學化、標準化、人性化的托育服務正在廣袤的大地上“扎根生長”。
![]()
文:健康報記者 段夢蘭
供圖:大賽主辦方
編輯:李詩堯
校對:于洋
審核:秦明睿 徐秉楠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