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晉范氏母者,范獻子之妻也。其三子游于趙氏。趙簡子乘馬園中,園中多株,問三子 曰:“奈何?”長者曰:“明君不問不為,亂君不問而為。”中者曰:“愛馬足則無愛民力,愛民力則無愛馬足。”少者曰:“可以三德使民。設令伐株于山將有馬為也,已而開囿示之株。夫山遠而囿近,是民一悅矣。夫險阻之山而伐平地之株,民二悅矣。既畢而賤賣民,三悅矣。”
簡子從之,民果三悅。少子伐其謀,歸以告母。母喟然嘆曰:“終滅范氏者 必是子也。夫伐功施勞,鮮能布仁。乘偽行詐,莫能久長。”其后智伯滅范氏。君子謂范氏 母為知難本。詩曰:“忝爾祖,式救爾訛。”此之謂也。頌曰:范氏之母,貴德尚信,小子三德,以詐與民,知其必滅,鮮能有仁,后果逢禍, 身死國分。——《列女傳·仁智傳·晉范氏母》
劉向《列女傳·晉范氏母》全文翻譯:
晉國范氏母,是范獻子(士鞅)的妻子,范獻子的三個兒子在趙氏家族游學。趙簡子(趙鞅)騎馬巡視園圃,見園中有許多木樁,妨礙騎馬。便問三人:這些木樁該如何處理?
長子說:賢明的君主不問便不會妄動,昏亂的君主不問卻擅自行動。
次子?說:若愛惜馬匹,就不該耗費民力;若愛惜民力,就不該苛待馬匹。
?幼子?說:可用三德役使百姓:先下令命百姓上山伐木,再以園中木樁展示。山遠而園近,百姓會因省力而高興,此為一德;伐險山不如平林之木,百姓因安全而高興,此為二德;事后低價收購木料,百姓因獲利而高興,此為三德。
![]()
趙簡子采納幼子之策,百姓果然大喜。幼子非常高興自己的計謀被采納,回家告知母親這件事,范母嘆息道:最終導致范氏滅亡的必是此子。恃功驕縱者難以施仁,虛偽欺詐者難以長久。后來智伯果然滅了范氏。
君子說范氏母知道災難的本源。《詩經》中說:“無念爾祖,式救爾訛。”說的就是這個。頌曰:范氏之母,貴德尚信,小兒子的“三德”計謀,是欺詐百姓,所以預料到必定會連累家族覆滅,不會遺存,后來果然身死國分。
故事背景與啟示
這篇是在《列女傳·仁智傳》中的內容,主要是歌頌范氏之母,貴德尚信,有遠見。而這個故事的背景,則是晉國由六卿變為四卿的大事件。
范獻子,是士匄之子,春秋后期晉國才干卓越的政治家,外交家。公元前548年,士匄死,士鞅入六卿,為下軍佐。公元前541年,趙武死后,韓起為正卿,六卿不約而同近乎瘋狂對晉國的一切資源進行瓜分。士鞅親于中行氏,黨同伐異,晉政出私門。
![]()
晉出公十七年(公元前458年),智伯率領趙氏、韓氏、魏氏三家,擊敗晉國另外的兩個卿族范氏、中行氏,共同瓜分其土地,由此晉國六卿貴族只智氏、趙氏、韓氏、魏氏四家。
簡而言之,晉國六卿不斷內斗,先是滅掉了范氏、中行氏,然后智氏也被滅,斗爭的過程有很多精彩的故事。這其實也是三家分晉的前奏,后來韓趙魏滅了智氏家族,又過了幾十年,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