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這應該是我們每個人都難以避免的。太多的大道理也就不跟大家講了,總之希望大家首先要做一個情緒穩定的人,同時盡可能遠離那些輕易情緒失控的人。
歷史上有樁著名的社交慘案叫“灌夫使酒罵座”。這件事嚴重到了什么程度呢?使得兩個頂級家族最終被滅族,也就是灌夫本人的家族和為了救他而身死族滅的竇嬰一家。
灌夫他們家是潁川郡潁陰的,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禹州市。潁川郡潁陰這一塊在大漢立國之后,被封給了誰呢?劉邦手下的大將灌嬰,灌嬰就是潁陰侯嘛。這個灌嬰在漢文帝時期,曾一度和周勃、陳平成為了軍功集團的三巨頭。反正在西漢初期是頂級家族。
接下來就要講一講西漢初年的列侯了,他們其實在自己的封地是有很大的人事權、軍事權和財政權。比如一個封國,中央一般都只是派遣一些國相、軍事主官等,其余的便是由諸侯自己去安排了。
灌夫家應該是當地的豪強,所以就投身于灌嬰家,灌夫他們家本來姓張,但因為他父親張孟做了灌嬰的家臣,并極受灌嬰的器重,后面被外放做了二千石級的大官,所以便全家改姓了灌。
七國之亂爆發的時候,潁陰侯灌何(灌嬰的兒子)肯定也是為國效力的,所以便率部參加了平亂,成了太尉周亞夫的部下(還有一個軍事領導就是大將軍竇嬰)。
灌何歸隊之后,便向周亞夫推薦了自己的家將灌孟擔任校尉(相當于團級干部,團是軍事上有指揮權的基本作戰單元)。
灌夫便是這個時候帶領一千人參加他爹的部隊的。他爹灌孟當時年紀大了,再加上這些年仕途也不是很順,所以就格外想表現自己,字典里就只有進攻兩個字,結果被吳軍給噶了。
然后按照當時的軍隊,父子同軍的情況下,死了一個,另一個就可以護送靈柩回家。這本來是對未亡人的一種照顧和保護,但灌夫不領情,他堅持要留下來繼續作戰,并率領自己的幾十個好友或者部曲直接當了敢死隊。最后,灌夫雖然立下了斬旗(跟先登、殺將是一個級別的功勞)這樣的奇功,但他自己身負重傷,其余人全部戰死。后來他傷好了,再次請命要去沖鋒,最后周亞夫出面制止了他。但是,灌夫也算是一戰成名了。
七國之亂平定之后,潁陰侯作為灌夫的主子自然是要幫他請功的,灌夫因此當上了中郎將。
但是,沒過幾個月,灌夫就因為違紀犯法把官給丟了。雖然史書上沒有明說他犯了什么事,但大致可以猜出來,應該是灌夫太驕橫霸道了。當官怎么能跟當黑社會大哥一樣呢?
丟官之后,灌夫干脆去長安安家。說是安家,其實就是結交權貴,再謀求個一官半職。
還別說,灌夫求官的本事還行,慢慢地居然干到了代國國相。這級別已經不低了,相當于現在的分公司二把手了。
公元前141年,漢景帝去世、漢武帝繼位,新官上任三把火,人事調動是少不了的,也不知道灌夫是走了誰的門路,還是漢武帝本來就對他有好感,立馬把他調到淮陽太守這個關鍵崗,因為淮陽是天下的交通樞紐。第二年又把灌夫內調為太仆。太仆是九卿之一,正部級崗位,相當于交通部部長兼皇帝司機班班長。
平步青云的灌夫接下來就讓我們見識了什么叫暴發戶的粗鄙。就在他當上太仆的第二年,他和長樂衛尉竇甫喝酒,喝多了就把竇甫給揍了。也不知道是因為點什么事,但這事后果是很嚴重的。因為這個竇甫身份不一般,他是竇太后的兄弟(應該是堂兄弟),而竇太后是出了名的愛護短的。所以灌夫其實很危險。
其實從這件事也可以看出,漢武帝一直在暗中跟他奶奶竇太后較勁,這個時候也應該是他推行新政的時候,灌夫揍竇甫甚至都有可能是依仗漢武帝撐腰。反正事發之后,漢武帝為了保住灌夫的性命,立馬將他調離京城去燕國擔任國相了。
幾年以后,灌夫又因犯法丟官,閑居在長安家中。這個時候竇太后應該去世了,不然灌夫是不敢回京城的。
灌夫多次犯法丟官,雖然史書沒有明確記載具體是犯什么事,但還是可以推測出來的。因為這個時候灌夫家已經家財幾千萬了,每天的食客少則幾十、多則近百。他們家在當地簡直就是橫著走,叫他們村霸有點拉低他們的檔次了,那就叫縣霸。潁川當地甚至流傳一首兒歌:潁水清清,灌氏安寧;潁水渾濁,灌氏滅族。
雖然灌夫他家已經很有錢了,但是沒有了權勢,灌夫的腰桿子還是感覺不夠硬,達官貴人及門人賓客也慢慢疏遠了他。通俗點講,灌夫就是富而不貴的那一類人。
灌夫顯然接受不了這種落差感,一直處心積慮地找機會再次逆襲。
剛好這個時候,魏其侯竇嬰失勢了。這一對失意人立馬打得火熱。因為啥呢?其實都是為了那點虛榮。竇嬰原來是門庭若市,現在門可羅雀,所以他需要灌夫這種人來滿足自己依然受人追捧的幻想;而灌夫呢,則是覺得竇嬰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通過竇嬰依然可以結識很多列侯和皇族,這樣自己的名氣就提升了。
這事呢,其實在咱們生活之中特別常見,也特別值得大家去警惕。其實大多數失意人就是這個樣子,幾個過得不如意的人湊一起互相吹捧、互相安慰,不就是這個意思?其實這就是無效社交,往往會帶給自己更多的負能量,甚至毀滅性傷害。
灌夫和竇嬰兩人后面相濡以沫到了什么程度了呢?情同父子、相見恨晚。唉,一切都是因為那該死的、廉價的情緒價值呀!
后來,灌夫在服喪期內去拜訪田蚡,田蚡隨口說:“我想和你一起去拜訪魏其侯,恰值你現在服喪不便前往。”灌夫說:“您竟肯屈駕光臨魏其侯,我灌夫怎敢因為服喪而推辭呢!請允許我告訴魏其侯設置帷帳,備辦酒席,您明天早點光臨。”田蚡答應了。
這事要好好解釋一下,其實最賤的是田蚡,他其實就是在耍灌夫。跟我們今天的一些小人一樣,我本來想帶你跟某個人物一起吃個飯,但是考慮你最近不太方便,所以就算了。但最蠢的是灌夫這玩意,奴性十足,立馬說自己服喪不是問題,領導有想法,請給我一個機會去安排。當舔狗有出路嗎?
竇嬰本來是田蚡的老領導,只是現在確實混得不如田蚡,既然田蚡要登門娛樂一下,那就好好準備一下唄。
結果竇嬰這邊忙里忙外,把一切都準備得妥妥當當了,田蚡連個人影都沒看到。這讓中間聯系人灌夫覺得面子上掛不住了。我連守喪期間不得參加娛樂活動的戒律清規都可以破,結果你田蚡不給我面子,搞得我對竇嬰沒法交代,這是太不給我面子了。于是便直接去田蚡家找人。
結果灌夫去到田蚡家,發現田蚡正在睡大覺,還故意裝糊涂說自己昨天酒喝多了,不記得這事了。
但都是江湖上混的人,事已至此,田蚡還是決定去竇嬰家赴宴。只不過去的途中有點磨磨蹭蹭,這就讓灌夫更加生氣了。
等到了竇嬰家,大家開喝。灌夫不知道怎么回事,自己就把自己喝醉了,然后便主動表演了一段舞蹈節目,然后還邀請田蚡共舞。但是田蚡沒有配合他。灌夫便不斷地拿話諷刺和挖苦田蚡。搞得東道主竇嬰趕緊扶走灌夫,并向田蚡賠罪。田蚡一直喝到天黑,盡歡才離去。
哎,像灌夫這種酒神經,大家真的要少接觸。你要么就別去討好田蚡嘛,你既然要去討好田蚡,就沒必要太把自己當回事嘛,結果你既要又要還要,不是把大家搞得都下不得臺、適得其反嗎?
再后來,田蚡派人去敲詐勒索竇嬰在城南的田產,是灌夫把田蚡的人給罵回去了。所以搞得田蚡對他倆十分怨恨。
其實像這種事,灌夫真的沒必要強出頭,這多少有點反客為主的味道嘛,你即便要出頭也都建立在竇嬰向你求助或者竇嬰需要你這么做的前提下,你把你自己塑造成竇嬰的門神,有必要嗎?
田蚡這個人是睚眥必報的,所以便開始找灌夫的麻煩,把灌夫和灌夫家人橫行鄉里的事情捅到了漢武帝那里,希望把整個灌夫家一鍋端了。
但灌夫也不是好惹的,他手里也掌握了一些田蚡的黑材料,便要跟田蚡魚死網破。
雙方各自被人勸說,這事暫時告一段落,互不追究。
就在田蚡和灌夫徹底鬧翻的這一年夏天(公元前131年),田蚡又娶親了,對方是燕王的女兒。豪門聯姻,場面必須搞起來。王娡直接下令,硬性規定在京的列侯和皇族都要前去祝賀。
竇嬰要求灌夫和自己一起參加這場豪門宴會,灌夫罕見地有了點自我反省,說自己已經跟田蚡鬧翻了,這個時候去討好他很尷尬。
竇嬰便解釋說,那些事情都過去了,沒必要放在心里,所以便生拉硬拽把灌夫也叫過去了。
可大家知道,酒桌上那些虛禮往往是最容易引起爭端的,尤其是有些人喝了酒之后根本就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所以很多酒會最后就變成了災難現場。所以,再奉勸大家,酒場上的活動一定要有節制。
酒過三巡之后,田蚡起身敬酒致謝。所有的賓客都離席伏地,表示不敢當。
又過了一會,竇嬰也起身敬酒了,跟今天的酒場打圈差不多。結果那些趨炎附勢的人就開始玩差異化對待了。只有竇嬰的一些老朋友、老部下離席(跟今天的起身差不多)以示謝意,其余的人就坐在那里接受了竇嬰的敬酒。這種區別對待確實有很強的勢利眼味道在里面,就是不尊重已經失勢的竇嬰嘛。
“正義感爆棚”的灌夫又不高興了。等到他起身依次敬酒的時候,自然是先敬田蚡。但田蚡顯然是不給面子,說自己只能喝半杯。這在酒場文化中也是不給面子的表現。灌夫便玩了一招“先干為敬”,希望田蚡能顧全氣氛地陪自己喝一杯,誰知道田蚡就是沒成全他。
一肚子脾氣的灌夫敬酒敬到臨汝侯灌賢,灌賢正在跟程不識附耳說話,也沒有離開席位。這可讓灌夫找到發泄怒火的機會,對著灌賢就是一頓臭罵,說灌賢私下里看不起程不識,現在長輩給你敬酒的時候,你卻跟他交頭接耳,跟個諂媚之徒一般。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灌夫這個人被田蚡弄死是有非常大的自身原因的。明明是自己在沽名釣譽、尋找門路,還一天到晚拽得跟個二百五一樣的。這不是找抽嗎?跟那種“有本事你來打我呀的囂張之徒”有什么區別呢?
竇嬰被區別對待,你是今天才知道的嗎?竇嬰自己都不以為意,你擱那憤怒個啥呢?你又能改變什么呢?別說自己就很純粹、仗義,你結交權貴不也是為了升官發財嗎?不該自己強出頭的事情非要整得自己多么義憤填膺,這教壞了多少年輕人?又當又立、引火燒身,說的就是你這種人。
你和田蚡已經鬧翻了,人家不給你面子,你下次就不跟他玩,不就行了?你逼著別人給你面子,你就真的有面子了嗎?扯淡!尊敬可能是形式上的,但看不起一定發自內心的。半杯就半杯嘛,難道田蚡喝完那一杯酒,你灌夫就能臉上有光了?
今天是田蚡組的局,打狗還得看主人,你拿灌賢和程不識撒什么氣呢?傳出去,你不就成了欺軟怕硬的人了嗎?再說,灌賢是灌嬰的孫子,你的姓氏都是用的人家的,你這么對灌賢禮貌嗎?還好意思說自己是長輩,我要是灌賢,就拿大嘴巴抽你了,讓你這個狗奴才知道知道什么是規矩!
還有,程不識也算是軍中老將了,年齡和資歷都擺在那里,你撒氣就撒氣,把程不識拉進來干什么?你說灌賢私下里看不起程不識,這不是在挑撥離間嗎?程不識也沒招你惹你,你這么潑婦罵街地把人家給當眾羞辱了,真的合適嗎?
總而言之,個人覺得灌夫這貨是死有余辜的。這種人得勢了會胡作非為,失勢了會一肚子怨氣,永遠擺正不了自己的位置,也意識不到自身的問題。
眼見灌夫鬧事,東道主田蚡就站出來了,說程不識是跟李廣齊名的將軍,現在兩人分別擔任東西兩宮的衛尉,你如此不給程不識面子,是不是也不給你所尊敬的李廣將軍面子?
灌夫這貨啥態度?一副滾刀肉的態度,說自己今天死都不怕,還在乎誰的面子。
事情鬧到如此地步,大家都感覺尷尬,便紛紛借故離開,竇嬰也想讓灌夫趕緊離去。
但是,田蚡的面子上掛不住了,直接扣押了灌夫。
其實這種事情還是有人出來打圓場的,田蚡的親信籍福主動替灌夫向田蚡道歉,并請求灌夫也跟著道個歉,這事就算過去了。但灌夫就是死也不道歉。
最后,田蚡直接把灌夫給關起來了,然后對外說是灌夫沖撞了太后的旨意,刻意尋釁滋事。
事情發展到了這一步,灌夫不死都是很難的了。田蚡立馬派人去搜集灌夫的各種罪證,追捕灌夫的族人。雖然灌夫手上也有田蚡的一些黑材料,但你突然失聯了,那些東西有個毛用?
唯一想救灌夫的人是竇嬰,但田蚡能讓竇嬰如愿嗎?因為灌夫要是被救出去了,田蚡的麻煩就來了。
隨之便是拼實力的時候了,竇嬰想盡一切辦法都救不出灌夫,還把自己一家人給搭進去了(詳情請參照前一篇:竇嬰之死)。最后,灌夫和竇嬰都身死族滅了。
最后簡單說說灌夫這個人吧,希望大家能引以為鑒。
灌夫這種人其實就是十足的小人,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怒。欲望跟自己的能力、品行一直都是不匹配的,反正只知道一味地以自我為中心。
大家在現實生活和工作之中,一定要主動遠離這種人。要避免和克制自己成為另一個竇嬰,這人吶,一旦過得不如意,就特別有傾訴欲、發泄欲,容易沉迷于一些無效社交、低級趣味。可是,大家想一想,一群過得不如意的人湊一堆,會討論一些什么事情呢?會有多少正能量的東西呢?要是遇到灌夫這種唯恐天下不亂的人,沒事都得給你整點事出來。
言盡于此,大家想一想,是不是這個道理嘛!多去想一想,為什么有些人就是不愛搭理自己的原因,也許才能真正幫助我們進步和成長!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