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美國費城藝術博物館悄悄換了新形象,連名字都改得更接地氣了。之前它叫 “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足有23個字母,現在簡稱 “PhAM”,讀起來像 Fam, “家人” 的口語說法,一下子拉近了和觀眾的距離。
![]()
舊版LOGO、新版LOGO
![]()
這可不是隨便改改名字。博物館 1876 年就成立了,最早叫 “賓夕法尼亞工業藝術博物館與學校”,后來慢慢變成美國最古老、規模最大的博物館之一。
![]()
![]()
館里藏了 24 萬多件寶貝,從 4000 年前的文物到畢加索、達利的名作,再到當代藝術家的作品,200 個展廳根本逛不完。
![]()
畢加索 《三個音樂師》
![]()
梵高《向日葵》
最有名的還得是它的大門 電影《洛奇》里主角跑上的那 72 級臺階,讓這棟 “美國帕特農神廟” 式的建筑火遍全球。
![]()
這次換新,是紐約設計工作室 Gretel 操刀的。核心亮點是把博物館的 “老熟人”獅鷲給請回來了。之前 2014 年的舊 logo 沒帶獅鷲,這次設計師翻出 1938 年的原始版本,結合館內建筑細節重新繪制,既有復古感又很現代。
![]()
獅鷲的爪子、喙部線條鋒利,翅膀和尾巴卻很流暢,單色勾勒也能看出層次感,不管印在大樓招牌上,還是縮成社交平臺圖標都清晰。叫我說直接使用1876年的版本就行,不需要做什么優化和調整。
![]()
除了 logo,博物館還定制了一款專屬字體 “Fairmount Serif”。這款字體融合了博物館的工業藝術起源和費城的工人階級文化,細節里能看到博物館原始印章和雕刻墻面的影子,既有力量感又不失精致。
![]()
![]()
![]()
![]()
![]()
![]()
![]()
![]()
平時用它做標題、正文都很合適,和其他輔助字體搭配起來,既有統一性又不單調。
![]()
![]()
![]()
![]()
![]()
![]()
![]()
![]()
![]()
這樣的博物館有逛的欲望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