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幾年時間里,國內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是相當迅速且激進的,而且相關層面毫不避諱對新能源汽車的支持和鼓勵,甚至在輿論場上,在出現了很多歧視燃油車的觀點和結論的情況下,歷來講究“安定團結不對立”的我們,對新能源汽車的支持和鼓勵也完全沒有收斂。就算是今年某些月份,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已經接近60%的情況下,明后兩年,符合標準的新能源汽車購置稅仍然要比燃油車少一半,新能源汽車的置換補貼,也要比燃油車高一些……
![]()
那么為什么我們國內要堅定不移、力排眾議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呢?
很多小伙伴就說了,過去多年時間里,國內汽車產業在燃油車領域占不到便宜,總被合資品牌和海外品牌壓著一頭,所以要選擇一個技術門檻不那么高的行業進行“換道超車”,這樣的觀點在一定程度上是對的,但是這并不是問題的全貌。
首先新能源汽車一定不是一個技術門檻很低的行業,之所以現在大家覺得新能源汽車沒啥技術含量,是因為我們的國產品牌和特斯拉,將技術維度整體拉升了一個段位,所以大家會覺得沒有什么了不起,但是如果你去看看豐田、本田的電動車,你就會知道,新能源汽車和新能源汽車還是有區別的,一定是存在技術鴻溝的。
![]()
而且即使在燃油車時代,我們國內的工程師并不是技不如人,只不過在國內汽車起步之前,那些海外品牌已經掌握了大量的技術專利,國內車企想要繞過這些技術專利,實在是太難了,相當于有些技術研發要從頭再來,所以研發的難度和成本實在是太高了。但是到了新能源汽車這一塊,當海外品牌和國內廠商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你再看現在的局面,合資品牌和海外品牌毫無招架之力,國內的工程師和產品經理們展現出了超強的研發能力和洞察市場的能力。
![]()
所以在這種“優勢在我”的情況下,我們必須要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將技術優勢和市場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甚至之后還要在全球市場和這幫傲氣的海外品牌過過招,看看在沒有關稅等非市場因素的保護下,這些品牌能扛多久。
![]()
當然了,更加重要的,一個數字,足以解釋我們國內為何堅定不移推行新能源汽車。根據公開資料的顯示,2024年國內原油進口的依賴度在72%左右,國內原油依然嚴重依賴進口市場,作為絕對意義上的戰略和民生物資,這么大比例的進口依賴度,顯然是值得警惕的,證明我們的原油開采、生產能力是滯后的。
![]()
而且2024年,我國原油進口前4強是俄羅斯、沙特、馬來西亞和伊拉克。TOP4進口總量為3.21億噸,占比58.1%;進口總額為1.32萬億元,占比57.1%。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我們主要的石油進口產地,都是什么“太平”地方,是非常容易遭遇政局變動或者遭遇制裁的,一旦這些進口渠道遭遇不測,那么對國內的石油生產和供應,影響都是相當大的。
![]()
所以當國內新能源汽車在技術和供應鏈方面擁有絕對優勢的時候,新能源汽車這一塊,就能減少對石油的依賴了。而且我們也看到了,最近幾年時間里,國內到處都是新建的風電和光伏發電項目,很多地方的入網電價都已經非常便宜了,西北地區很多之前不適宜人類居住的荒漠,現在漫山遍野都是風力發電機和光伏板,所以能夠供給給市場的電能,越來越充足。過去短短幾年時間里,新能源汽車從年銷量幾十萬輛到如今1000多萬輛,我們幾乎沒有看到電網因為新能源汽車充電而備受壓力。
![]()
因此,在72%的進口石油依賴度下,新能源汽車是解決這一問題有效的辦法,因為我們的汽車保有量和新增量都太大了,大量的燃油車換成新能源汽車,尤其是純電車型,能夠有效降低對石油的依賴,這一點非常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