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匯泉灣畔、南海路上的“白浪花”,浪漫的名字,優雅的環境,不管是曾經在此消費過的,走過路過的,老青島人基本都有印象。
![]()
源自逄淑才收藏老照片截圖
近期,一些熱心讀者私信或留言,想再看一下“白浪花”的介紹。翻看之前曾編發過的圖文,不覺間,這家曾經名聞全國的特色餐飲飯店,至今已經消失了二十多年之久。
![]()
據熱心讀者介紹,白浪花咖啡廳原址是青島市機關事務管理局的前身,青島市交際處的更衣室,這座二層木質結構的建筑曾是第一海水浴場最大的一處更衣室,僅供市直機關使用。
![]()
這里還曾做過匯泉賓館(現匯泉王朝)工程指揮部現場辦公室,1984年第一海水浴場改造,拆除更衣室建設了“白浪花”。該建筑造型雅致、風格浪漫,是改革開放后青島市很有代表性的一處濱海風景旅游建筑,也是南海路和一浴的一處重要的亮點符號。
![]()
80年代,位于南海路8號的白浪花咖啡廳(逄淑才收藏老照片)
1984年9月,白浪花咖啡廳開業,餐廳營業面積1500平方米,餐位400余個,時為黃海飯店下屬的一個部門,位于第一海水浴場旁的南海路8號,與匯泉賓館相對,其建筑外型形似一條游船。因面朝大海、地理位置優越、環境優雅,又曾引導島城餐飲時尚潮流,而讓無數老青島人至今難忘。
![]()
80年代的白浪花咖啡廳(逄淑才收藏老照片)
“白浪花咖啡廳”開業之始,除經營南北大菜、四時佳肴、經濟便餐外,咖啡、酒類、甜品、冷食飲料等為主的偏西餐更是令人驚艷,因為那時很多人別說吃西餐,根本就沒看到過。
![]()
1985年,燈火輝煌的白浪花咖啡廳。(阿蘭·勒·加斯穆爾攝影)
據畫家韓盈老師介紹,這張照片樓上那個門頭字就是他和當年在黃海飯店工作的同學遲宏一起做的,厚泡沫板上面帖的鍍金塑料板,雖挺粗糙,但是也挺有意思的。
![]()
這是“白浪花咖啡廳”當年超前的宣傳廣告,二樓平臺上休閑小憩,夏日里海濱前的一種時尚。
一些老青島人還會記得,當年每當退潮白浪花前面會形成一片沙灘又平又細,是踢沙灘足球的絕好場地,不少在那里踢球的都印象深深。
1988年在考察借鑒南方活海鮮市場經驗后,經過精心策劃籌備,1989年更名為“白浪花活海鮮酒樓”。據王開生老師介紹,酒樓的招牌,初請“末代皇帝”溥儀之弟、書法家愛新覺羅·溥杰題寫。但溥杰先生篤信佛教,始終不肯寫這個“活”字,故已題好的店招,棄置未用。后移請修德先生重題,頗有戲劇性。
![]()
1986年,南海路上的白浪花咖啡廳座無虛席(王群攝影)
“白浪花活海鮮酒樓”主營正宗魯菜、粵菜、川菜,以南北炒菜、活海鮮為特色。烹調講究原汁原味,營養豐富,深受四方賓客的喜愛。
由于抓住了內陸游客難得一見真正海鮮的心理,“白浪花”吸引著本地市民和大量外地游客爭相嘗鮮,生意異常紅火。不久隨著相隔不遠的“匯泉小吃街”(殺人街)的逐漸成型,在一段時間里,南海路引領了島城的活海鮮美食時尚。那時在“白浪花”請客或吃頓飯,就是一種炫耀,當年能到這里與朋友們一聚也絕對是一件非常有面子的事情。
![]()
尤其是每年的”青交會“期間,加上與位于南海路11號的山東外貿大樓相鄰,那些外貿單位的業務員們,如果能在”白浪花“訂上一個房間,請他的客戶、尤其是外賓吃個飯,用青島話說,那是絕對的展揚。二樓的單間里,窗外即是大海,在當時那個年月里,這里的環境那可是無可匹敵的。
![]()
80年代的白浪花咖啡廳(逄淑才收藏老照片)
在網上看到一篇《飯店服務教學案例——餐飲篇》,其中有這么一個服務案例,介紹的就是白浪花餐廳,可見當時的“白浪花”知名度確實非常之高。
鹽水蝦的啟示
外貿某公司在青島白浪花餐廳宴請一位初來大陸的臺灣客商。當“鹽水蝦”這道菜上來時,這位臺灣客人突然提出要讓值臺服務員王小姐替他剝去蝦皮。在服務程序中是沒有這一項服務的。主人忙向客人解釋到:“這道菜是自己動手的。”客人卻很固執地說:“我只問王小姐可不可以為我剝蝦?”當時在座的客人都將眼光投向王小姐,一時氣氛有些緊張。只見王小姐微笑著端過客人面前的餐碟,小心細致地用公用刀叉替客人剝蝦。剝好后,又切成大小均勻的方塊,送到客人面前,并說了一句:“希望您滿意。”這位客人笑了:“大陸小姐的服務水準是一流的,絕不亞于港臺!”在座的客人眼中也露出了贊許和自豪的微笑。
這件事以后,王小姐給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她認為,客人提出要求后再為客人服務是被動的,要想真正使客人滿意,就要能猜透客人的心思,服務于客人開口之前。后來,有位澳大利亞客人在白浪花請客。當又上鹽水蝦時,王小姐注意到,別人都在自己動手剝蝦吃,而這位客人卻略有遲疑,她便主動上前詢問:“先生,需要我為您剝蝦嗎?”“啊,可以嗎?太好了!”宴會結束后,這位澳大利亞客人握著王小姐的手說:“小姐,你的眼睛真厲害,可以看到我心里想的是什么。我回國后要告訴朋友們,我在中國享受到了皇帝般的待遇!”
![]()
90年代初的白浪花活海鮮酒樓(王挺攝影)
“白浪花”自開業到消失,18年的時間里,開創了島城餐飲的諸多先河。
島城第一家引進并經營活海鮮的專業飯店,第一家有專用養殖池、經營自養活海鮮的飯店,最早的經營盒飯的飯店之一,第一家承接年夜飯的飯店......有讀者曾留言,說“白浪花”還是青島最早有巴西烤肉的飯店,這個我還真不太清楚。
![]()
1985年,燈火輝煌的“白浪花咖啡廳”,彼時的青島難得一見(阿蘭·勒·加斯穆爾攝影)
“白浪花”在當時尋常百姓眼里,是屬于高大上的所在。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白浪花”的舞廳也是紅極一時,一些有錢有勢的、講究時髦人士,以進出“白浪花”為炫耀。在迪斯科剛開始流行的時候,這里成為了許多人嘗鮮、發泄的高級場所,畢竟真正的迪廳流行還是在90年代初了。可以說“白浪花”在那些個年代里,一直是引導著島城餐飲、娛樂時尚的一處所在。
“白浪花”引導了特色餐飲的時尚,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行業輝煌。也讓島城市民與外地游客大開眼界。80年代中期,一浴外,白浪花和南海飯店的盒飯讓無數人印象深刻。大多數市民和游客第一次看到了白色發泡一次性包裝的盒飯,西紅柿炒雞蛋或者是木耳火腿腸炒黃瓜片,一塊五到兩塊錢一盒,買盒飯時排的隊經常會到餐廳門外。
![]()
1985年,標紅圈位置即是新開業的白浪花咖啡廳。(吳正中攝影)
1991年,飯店進行了裝修改造,并與北京全聚德聯合,增加經營全聚德烤鴨,又成為“白浪花”的另一大亮點。1992年4月,“白浪花”歸市機關事務管理局直屬。1992年7月,被青島市旅游局批準為旅游涉外定點餐館。
之前一位讀者的留言,“白浪花”直到1999年以前在島城餐飲界的優勢地位難以復制,不斷走向輝煌的“白浪花”,在當時青島市機關事務局相關領導,如王承洲和李振山的大力支持以及白浪花經理王清潤帶領的“白浪花”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成為青島海濱一道亮麗的別樣風景與城市名片,一時享譽四方。
![]()
90年代南海路白浪花活海鮮酒樓的側面。(王挺攝影)
輝煌過后終將落幕,2002年9月,隨著第一海水浴場以及匯泉灣城市公共空間的改造,”白浪花”也停止了停業。2003年2月,公司注銷,曾經的輝煌戛然而止。當年,“白浪花”與南海路上南海飯店、山東外貿大樓等一片建筑被拆除,就此消失。
令人遺憾的是,“白浪花”的消失與1993年“殺人街”拆除,也斷送了一浴外南海路上曾經的無限繁華,昔日輝煌的景象一去再不復返。時至如今,它留給老青島人的除了回憶,就是遺憾了......
青島城市檔案論壇公眾號、青島城市記憶頭條號編輯整理發布,轉載請注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