棟察樓盤
沈陽幸福教育整體水平邁入全國前列
10月29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砥礪奮進的‘十四五’”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二場),市教育局副局長崔巍出席發布會并介紹有關情況。
“十四五”時期,是沈陽打造幸福教育民生工程實現突破發展的五年。五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教育系統錨定教育強市建設目標,以“安全、健康、樂學、成長”的幸福教育為主線,以構建新時代高質量教育體系、高標準提升育人質量為目標,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系統探索,深化改革,奮力推動沈陽教育實現從規模擴張到內涵發展的歷史性跨越,整體水平邁入全國前列。
學生體質健康優良率提升10個百分點
在全國率先出臺促進學生“三個健康”行動方案并全面實施,多措并舉提升未成年人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心靈健康。全面落實陽光體育兩小時,創建國家級體育特色校317所,學生體質健康優良率近三年提升10個百分點,6所中小學入選首批全國健康學校建設單位、數量位列副省級城市首位。實行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篩查、干預和跟蹤服務制度,在全省率先開展“成長日記”活動,獲批省學生心理健康改革試驗區。建成市級美育、勞育實踐基地50個,打造“一校一品”“一校多品”育人模式。建成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基地114個、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基地159個,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
創新教師招聘方式,近三年招聘中小學教師1.4萬余名,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專任教師比、師生比均位居副省級城市前列。培養教育領軍人才,獲評全國模范教師3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1人、教育部新時代中小學名師名校長2人、“興遼英才計劃”教學名師7人、省領航校長26人,建成名優校長工作坊50個、名優教師工作室100個,評選市級師德標兵40名,營造全社會尊師重教、敬師尚學的良好氛圍。
新建改擴建中小學校57所
作為全國“雙減”試點改革城市之一,在全省率先建立校外培訓機構信用管理制度、規范辦學選樹機制,實現全流程監管。在東北地區率先開展“名師在線”公益課堂,累計免費服務師生205萬人次。獲批東北地區首個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國家實驗區,實施改革項目309個,形成可推廣可復制典型改革經驗110余項。
“十四五”期間,沈陽市投入資金55億元,新建改擴建中小學校57所,新增公辦學位6.2萬個;投入資金1.9億元,新建改擴建和裝修改造幼兒園132所;投入資金9.5億元,改善141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和35所普通高中辦學條件,實施校舍安全長效機制項目380個,新建和翻新足球場138個、籃球場175個、排球場51個。
今年在全市教育系統開展了六大專項行動,推出提升思政課教學質量、提升課后服務質量、治理“校園餐”安全管理、教輔材料征訂、拒收紅包等16個重點舉措,全面提升教育社會形象。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率先在省內實現起始年級線上普查報名全覆蓋,發放助學資金1.18億元,不讓一名孩子因貧困失學。(來源:沈陽日報)
去年沈陽規上工業研發經費達122.6億
記者從沈陽市統計局獲悉,國家統計局最新反饋數據顯示,2024年沈陽市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為260.0億元,比上年增長11.2%。全市R&D經費投入強度為2.88%,比上年提高0.17個百分點。其中,規上工業研發經費投入總量和增速均為“十四五”以來最高水平。
全社會研發經費
連續兩年增速超過10%
“十四五”以來,全市R&D經費投入總量保持穩步增長態勢,由2021年的215.5億元增加到2024年的260.0億元,為“十四五”以來新高,年均增長7.1%。
從增速看,2024年全市R&D經費增速分別高于全國(8.9%)2.3個百分點、全省(8.0%)3.2個百分點。全市R&D經費連續兩年增速超10%(2023年為14.2%)。
從R&D經費投入強度看,2024年全市R&D經費投入強度為2.88%,為近三年來最高水平(2022年、2023年分別為2.66%和2.71%),高于全國(2.69%)0.19個百分點,高于全省(2.24%)0.64個百分點。
企業研發主導作用強
從R&D經費來源看,企業資金占比55.7%,政府資金占比42.4%,其他資金占比1.8%,企業資金起主導作用。2024年,全市規上工業企業R&D經費122.6億元,占比47.2%,比上年提高3.4個百分點,增長19.6%,增速比上年高出1.5個百分點,全市規上工業研發經費總量和增速均為“十四五”以來新高。
從R&D活動主體看,2024年,全市723個有R&D活動的單位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為485戶,占比67.1%,比上年高出1.3個百分點,是研發活動的主力軍。
試驗發展活動為主要支撐
從R&D活動類型看,試驗發展占比超過四分之三,為支撐全市科技活動的主要形態。2024年,沈陽市基礎研究經費19.3億元,比上年增長4.3%;應用研究經費42.8億元,比上年增長8.1%;試驗發展經費197.8億元,增長12.5%。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展經費所占比重分別為7.4%、16.5%和76.1%。試驗發展活動是科技創新體系中的重要環節,其核心作用體現在將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推動產業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來源:沈陽日報)
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項目開工
10月29日,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項目開工儀式,在沈陽市皇姑區首府新區鴨綠江北街北陵農場地塊隆重舉行。該項目作為國家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將為遼寧建設中醫藥強省、推進健康遼寧建設注入新動能。
據了解,該項目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推動實施,是遼寧省“大力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建設中醫藥強省”的核心任務之一。項目一期總投資7.8億元,總建筑面積6.5萬平方米,規劃建設地上十一層、地下二層,設置床位700張,將采用“一主多輔,功能協同”的現代化布局,打造“醫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綜合型中醫藥服務載體。
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提升遼寧中醫藥診療服務能力與科研創新水平,為群眾提供更優質的中醫藥健康服務。(來源:沈陽晚報)
遼寧實現高質量“縣縣通高速”
10月29日,隨著一聲“通車”令下,臺黑高速公路正式開通運行。至此,我省實現高質量“縣縣通高速”目標,即高速出入口通到縣城城區附近,80%縣(區)實現通雙高速。
臺黑高速公路起于臺安縣,路線全長33.9公里,其中臺安縣境內13.8公里,黑山縣境內20.1公里,采用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速度120公里/小時。
從開工到通車,臺黑高速公路項目僅用時22個月,跑出了遼寧高速公路建設的新速度。其中,離不開各參建單位晝夜鏖戰。“項目建設過程中,王家窩堡和曹家壕兩座公鐵分離橋,分別跨越秦沈高鐵、鐵路沈山線,在約50分鐘超短天窗時間內,我們完成了124米、1萬噸重量T構雙幅同時轉體,安全平穩完成空中‘轉身’。”項目負責人介紹,為使項目提前一年高質量建成通車,建設團隊采取路基增加沖擊碾壓、橋涵臺背水撼+液壓夯等超常規技術,確保施工建設安全。
交通運輸,是經濟社會發展當之無愧的“先行官”。臺黑高速公路全線通車,使臺安、黑山兩地融入了以沈陽為核心的“1小時交通圈”,加密了遼西北地區與遼寧沿海經濟帶的交通聯系,對于完善區域路網結構、優化發展環境、促進沿線資源開發、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這是一條黑山人民盼望已久的幸福路,昨天晚上就已經在‘朋友圈’火熱刷屏,它的開通徹底打通了黑山縣的交通瓶頸。”通車當天,黑山縣委副書記、縣長王華表示,將以高速通車為契機,進一步做強特色產業、做優營商環境,讓臺黑高速公路真正成為推動縣域經濟高速發展的致富路。
一個多月以來,遼寧已有4條高速公路實現提前一年建成通車,合計建設里程超600公里。“十四五”以來,全省共實施高速公路建設項目14個,總里程1385公里。目前,我省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增速、高速鐵路地市覆蓋率、高速公路縣(市)區覆蓋率等指標位居全國前列。
省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全省交通系統將繼續聚焦重大項目建設,加快推進秦沈一期、新阜高速等重點工程,努力讓更多交通項目變成遼寧高質量發展的“硬支撐”、群眾幸福出行的“連心路”。(來源:遼寧日報)
責任編輯:雨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