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進化論”還是穩如泰山,沒有很大的漏洞,人類是猴進化來的這種說法幾乎是全球公認。
但要注意一個細節,那就是我們處于不同的分支。人類起源于“南方古猿”,從300萬年前學會直立行走,然后使用火與工具。
就已經把其他靈長類遠遠甩開,逐漸成為地球霸主。
![]()
這一點在考古當中也能間接證明,中國已經找到大量石器時代,早期人類使用工具的相關文物。
比如著名的周口店遺址,70萬年至20萬年前的北京猿人,留下眾多石器。可不是隨便撿來的,有砍砸器、刮削器等不同形態。
包括灰燼層和燒過的骨頭:掌握“火的力量”,就是文明的里程碑!
到兩萬年前的山頂洞人時期,獸牙、貝殼、石珠包括縫制衣服的骨針等文物,加上原始宗教信仰或社會標識,已經是邁入文明的前期標志了。
而這些,在巴拿馬猴身上竟也看到了些許影子。
![]()
美國《華盛頓郵報》曾發表長文,表示在巴拿馬史密森尼熱帶研究所,一些科學家正在密切關注當地的猴子。
剛開始其實沒那么大驚小怪,無非是小白面卷尾猴(簡稱白尾猴),可以利用相當于自己體重一半的石頭,砸碎堅硬的果實。
這一點在其他動物上也很常見,烏鴉喝水是有現實例子的。
但漸漸的他們就發現不太對勁,這些猴子不但開始利用工具,還學會了團隊協作!
![]()
2017年,德國一位名叫布倫丹的行為生態學家,發現了這座叫吉卡隆的小島。
白尾猴是群居的,一只母猴帶著20來只猴子組成,像原始母系社會的特征。
他們分工協作,根據任務來選擇不同工具。比如砸堅果用1斤左右的石頭,開貝類則選用更重的尖銳石頭,甚至懂得利用平坦的石板來提升效率。
有的負責采集石材、有的專注“加工”食物(搗碎之類的)。更有猴子在受傷的時候采集樹葉草料,碾碎之后涂抹在身上。
![]()
一些西方媒體甚至會說“感到擔憂”,會不會這種猴子已經進入“石器時代”?難道地球還會演化出“第二文明”?
這其實是有點夸張了,人類花了幾百萬年才做到的事情,人家才剛剛出現個苗頭呢,早得很!
進化可不是單靠一個“使用工具”,目前已發現四種靈長類都已經學會使用石器了:泰國獼猴、巴西黑帶卷尾猴、西非黑猩猩以及白尾猴。
然而,人類之所以能走出“智慧”的路,在于我們實現了“認知躍遷”。
![]()
巴拿馬猴使用的石器始終是天然形態,它們最重要的一點在于:從未嘗試主動改變石頭的物理屬性。
人類從簡單砸擊到精心磨制的骨針,再到后來的裝飾品,這背后是抽象思維、溝通能力和對未來規劃的能力。
在這方面,巴拿馬猴估計還要進化個上百萬年!
人類除了直立行走解放雙手,間接促使大腦容量的增加,最更重要的還是獨特的符號思維。
12萬年前的尼安德特人,腦容量比現代人還大,還制造出了相當精良的石器,但還是在競爭中失敗了。
![]()
“使用工具”和“制造與升級工具”,是一道天然鴻溝,地球幾十億年來,目前的證據也就是現代人類做到了。
要說聰明,烏鴉、大象、鯨類比起猴子也不遑多讓,虎鯨甚至擁有自己的語言和豐富的情感,能把鯊魚“當猴耍”。
但我們在使用工具時,大腦中涉及因果推理、空間想象等高級認知功能的區域會被激活。但其他動物大部分只靠本能,智慧也是“散裝”的。
而語言和文字的出現,更是突破了“傳承”的障礙。“國家”、“愛情”、“數學”這些抽象概念,被錨定在符號化能力上。
![]()
簡單來說,人類能把“散裝的智慧”給精準總結。比如“交易”這個概念,動物也會用身體或者其他食物進行交換,但不會發展出以物易物的市場,更不會發明貨幣。
更高級的抽象概念是“藝術”,看到什么風景非常漂亮,人類會刻畫圖案來表達心情。但動物根本理解不了!
未來的高級人工智能其實也面臨著一個疑問,那就是“機器人會做夢”嗎?
巴拿馬猴不過是進入最原始的“石器時代”而已,我們人類當初在這個過程中也面臨著幾十個競爭對手,但最后成了唯一。
![]()
章魚能擰開瓶蓋,蜜蜂會用舞蹈報告花叢位置,海豚還會給自己起名字。猴子經過訓練后能用勺子吃飯,會騎自行車,甚至也會畫畫,但這些不過是人類“灌輸”的結果。
所謂“智商”,在自然界是隨處可見的,但能形成真正的“文明”,目前還沒有任何動物有這種跡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