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拆除公共自行車停車點,城市慢行系統迎來更迭
曾經為解決“最后一公里”而設立的公共自行車,如今正悄然退出長春街頭。
近日,長春市民發現,繁榮路與南湖中街交會處、延安大街與湖西路交會處的公共自行車停車點正在被拆除。施工人員熟練地卸下卡位和車棚,將地面恢復平整,仿佛這些設施從未存在過。
對于這一變化,路過市民周女士表示贊同:“馬上入冬了,現在拆除正及時,行動很迅速。”她認為,拆除廢棄設施后,城市公共空間變得更加整潔有序。
![]()
公共自行車停車點拆除前
01 退出歷史舞臺
長春市公共自行車慢行系統于2015年啟動建設,在當時,政府**在主城區規劃建設了幾十個停車站點**,旨在解決市民公共交通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問題。
這一系統在2016年正式投入運營后,憑借其便捷性和環保優勢,迅速贏得了部分市民的青睞。
公共自行車為市民的日常短途出行提供了實實在在的便利,也有效促進了綠色低碳的生活習慣。
然而,隨著共享單車這一新興模式的出現,情況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相比之下,共享單車的**站點不固定、使用更靈活**,更好地滿足了市民的多樣化出行需求。
經綜合評估后,長春市決定停止公共自行車運營,公共自行車的使用率隨之急劇下降。
02 遺留問題
停運之后,廢棄的公共自行車停車點卻一直留存在城市街頭,形成了新的問題。
今年3月,記者實地走訪時發現,自由大路與亞泰大街交會處的體育中心站,**站牌字跡已經泛黃模糊**,車棚和卡位銹跡斑斑,遍布塵土和污漬。
在前進大街與富強街交會處的停車點,情況更為嚴重——不僅有蜘蛛網纏繞,部分設施被雨雪侵蝕得搖搖欲墜,更有**充值亭被風吹倒,險些砸到路邊車輛**。
“很沉啊,一個成年人都抬不動,要是被砸到,會相當危險。”當時在場的私家車主趙先生回想起來仍心有余悸。
這些廢棄設施還占據了寶貴的人行道空間。在體育中心站,寬約四五米的人行道被車棚和卡位占去三分之一,導致行人和非機動車不得不擠在僅剩3米的非機動車道上通行,十分不便且危險。
03 積極應對
面對市民持續的反映和媒體關注,今年3月,長春城投智慧城建科技有限公司運營負責人終于作出回應。
“市民反映的公共自行車停車點閑置設施拆除問題,其實我們一直在推動處理,目前這項工作正在加速推進中,**爭取盡快拆除**,還城市公共空間。”
![]()
公共自行車停車點拆除后
該負責人解釋道,公共自行車系統當初是由多個部門參與規劃建設,最終建成后委托給該公司負責日常運營。
停止運營后,停車點設施的處置確實需要時間推進。
隨著拆除工作的逐步展開,長春城投集團承諾在拆除前會**加大巡視監管**,避免出現安全隱患。
04 共享單車接管
在公共自行車退出舞臺的同時,共享單車正全面接管長春市的慢行交通系統。
今年3月27日,長春市城市管理局發布消息稱,**2025年長春市共享單車將于4月1日投放運營**,全市將投放單車5.7萬余輛,停車點位共計1.2萬余處。
為提升管理效能,長春市城管局從2月中旬就開始先后多次召開共享單車運營管理工作部署會,重新采集并優化施劃共享單車點位,今年新增點位400余處。
共享單車企業也已做好準備。
05 未來展望
從公共自行車到共享單車,長春市慢行交通系統的變遷反映了城市出行方式的升級。
面對共享單車日益重要的角色,長春市城管局市容管理處二級調研員王真亮表示,城管部門將**加強管理**,一方面督促單車公司加大運維團隊力量,及時規范車輛停放。
另一方面加強對單車秩序的監管,發現問題立即處理,避免車輛亂停亂放造成淤積,影響市容和交通秩序。
城管部門也呼吁市民**文明騎行、規范停車**,共同攜手營造良好的騎行環境。
而隨著公共自行車停車點的逐步拆除,長春城市公共空間將得到優化,市容市貌也將進一步提升。
這一拆一建之間,折射出城市管理理念的進步與對市民出行需求的持續關注。
公共自行車停車點的拆除工作仍在有序推進中。施工人員表示,目前只是部分站點完成拆除,其他站點也將陸續破拆清理。
而大街小巷中,一輛輛嶄新的共享單車正承載著市民的短途出行需求,繼續書寫著城市慢行交通的新篇章。
那么共享電動車是否能出現在長春街頭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