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楊陽 來源 | 頂尖廣告
剛把娃哄睡著打開寶寶巴士想預習下兒歌,開屏廣告直接彈出"三女共侍一夫"的辣眼畫面——
這屆寶媽的崩潰,往往來得比娃的哭鬧還猝不及防。
![]()
寶寶巴士“翻車”
兩億家長慌了
近日,不少寶媽在社交平臺炸開了鍋。
有網友曬出截圖,稱自家娃常用的寶寶巴士APP開屏廣告突然跳轉至成人低俗內容,其中"三女共侍一夫"的宣傳語搭配暴露畫面,尺度大到讓成年人都臉紅。
![]()
圖源:小紅書網友
更讓人氣憤的是,廣告跳轉速度極快,孩子小手一劃就可能點進去,根本來不及反應。
事件發酵不到24小時,寶寶巴士官方緊急致歉。聲明里寫得倒是誠懇:
"出現在APP上的問題廣告為第三方平臺接入,嚴重影響用戶體驗,我們深表歉意。"同時承諾將加強第三方廣告審核,完善內容風控機制。
![]()
圖源:寶寶巴士
但這番說辭顯然沒打動寶媽們。
評論區里滿是"甩鍋"聲討:"沒你家APP點頭,第三方廣告能自己長腿跑進去?""合著你們只管收錢,審核是擺設?"
"這就像開幼兒園的把大門鑰匙給陌生人,出了事說'是他自己要進來的',荒謬程度拉滿。"
![]()
![]()
![]()
更有網友扒出,這已經不是寶寶巴士第一次出現跳轉成人廣告。。。
![]()
圖源:小紅書網友
在大家眼里,寶寶巴士不是普通APP——它是號稱服務2億家庭、主打0-6歲兒童啟蒙的"育兒神器"。
從兒歌動畫到早教游戲,無數寶媽把它當成帶娃輔助工具,如今卻在"兒童專屬"的界面里藏著成人擦邊內容,這種落差感足以讓家長們集體破防。
有人無奈調侃:"以前擔心娃看動畫片上癮,現在得擔心娃看廣告學壞,當家長真是越來越難了。"
![]()
從“育兒頂流”到“廣告困局”
其實回溯寶寶巴士的發展史,它能成為"國民級育兒APP"并非偶然。
2010年成立之初,它就精準抓住了移動互聯網浪潮下的育兒需求,以"快樂啟蒙"為口號,推出一系列畫風可愛、內容簡單的兒歌和動畫。
《寶寶巴士兒歌》《寶寶學顏色》等產品憑借低門檻、高適配性,迅速占領各大應用商店榜單,甚至火到了海外市場。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寶寶巴士全球月活用戶突破3億,僅國內就覆蓋超2億家庭。
它的定位也從單純的"兒歌播放器"拓展為綜合性兒童啟蒙平臺,涵蓋語言、數學、藝術、安全等多個領域,甚至推出了實體玩具、繪本等衍生產品。
![]()
圖源:寶寶巴士
在很多家長眼里,"寶寶巴士"四個字幾乎等同于"安全、健康、適合孩子"的代名詞。
但鮮少有人注意到,這個"育兒頂流"早已深陷"廣告依賴"的泥潭。
根據其母公司寶寶巴士股份有限公司的招股書顯示,2020-2022年,廣告收入占公司總營收的比例分別為68.7%、72.3%和69.5%,是毫無疑問的"營收支柱"。
而這些廣告中,第三方平臺接入的廣告又占了大頭——畢竟自主開發廣告內容成本高、效率低,第三方廣告合作才是"輕資產高回報"的最優解。
![]()
寶寶巴士目前開屏廣告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面對全網聲討,寶寶巴士只敢說"加強審核",卻絕口不提"放棄第三方廣告"。
對它而言,廣告收入就像空氣和水,一旦切斷,整個商業模式都可能崩塌。
如果寶寶巴士停止第三方廣告,僅靠付費會員和衍生產品,營收至少要縮水一半,上千人的團隊運營都會成問題。
"罵歸罵,生意還得做",這或許就是寶寶巴士看似"敷衍致歉"背后的現實考量。
![]()
用戶苦“窗”久矣
寶寶巴士的廣告風波,不過是整個APP廣告亂象的冰山一角。
如今打開手機,廣告已經無孔不入:開屏廣告要等3秒,視頻開頭有60秒"會員免廣告"提示,就連下拉刷新頁面都能看到"搖一搖領紅包"的誘導按鈕——
用戶的每一次點擊、每一次滑動,似乎都在被廣告"精準算計"。
![]()
更讓人糟心的是,這些廣告不僅多,還"花樣百出"地搞貓膩。比如最近被吐槽的"廣告鬼秤":
明明顯示"5秒后可關閉",結果倒計時結束又跳成"3秒",來來回回能折騰半分鐘;還有"搖一搖廣告",手機稍微晃一下就自動跳轉。
甚至連導航軟件都開始推"車道級廣告",讓人分不清是導航還是廣告。
![]()
圖源:百度地圖
最離譜的是,一些APP還深諳"人性弱點",把廣告打到了未成年人和特殊群體身上。
美柚、寶寶樹這類母嬰軟件,竟然通過孕媽賬號給準爸爸推送"同城交友""寂寞可約"的色情廣告,引發家庭矛盾;
某款幼兒識字APP里,孩子解鎖游戲道具要看廣告,彈窗卻赫然是衣著暴露的"交友軟件"宣傳;
在"寶寶看"欄目里,點擊"免費動畫"鏈接,跳出來的竟是充斥著低俗內容的色情小說網站。
![]()
圖源:微博
就連主打"學習輔助"的教育類APP也沒能幸免。
小猿搜題、作業幫曾先后陷入"涉黃風波",有學生在搜題時發現評論區藏著低俗言論;
"阿凡題"APP里更是驚現"可憐身上衣正單,賓館之中男女歡"的歪詩,插入的廣告軟件甚至直白標注"含有輕微色情內容或裸露"。
這些本應是"知識殿堂"的平臺,卻成了低俗內容的"傳播渠道",實在讓人不寒而栗。
要知道,未成年人的三觀尚未定型,自制力和辨別能力都遠不如成年人。他們可能分不清廣告和真實內容的區別,也容易被低俗信息誤導。
孩子的世界就像一張白紙,你給他們看什么,他們就會畫什么。
如果連啟蒙APP都充滿擦邊廣告,我們又怎能指望他們健康成長?
![]()
別讓廣告毀掉"數字童年"
說到底,APP廣告本身不是原罪——畢竟企業要盈利,免費產品靠廣告變現也合情合理。
但盈利的前提,應該是守住底線:不能把廣告變成"牛皮癬",更不能把主意打到未成年人身上。
寶寶巴士的道歉聲明里說"用戶體驗是我們的核心追求",可如果連最基本的內容安全都做不到,再動聽的口號也只是空談。
或許這場風波能給整個行業提個醒。
廣告審核不能只靠"網友舉報",平臺必須承擔起主體責任;監管部門也該加大力度,對低俗、涉黃廣告"零容忍";
而我們作為家長,除了吐槽和維權,也要多花點時間陪伴孩子,畢竟再智能的APP,也替代不了父母的引導和教育。
孩子的數字童年,真的經不起這么"霍霍"。
案例資料、運營干貨,精彩不停
更多有趣話題 ,盡在【頂尖廣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