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一輛載滿實驗猴的運輸卡車在59號州際公路上側翻,大批猴子趁亂逃進樹林。當地警方隨即發布通告,警告居民遠離這些猴子,因為它們“可能具有攻擊性”,甚至可能攜帶包括新冠病毒在內的多種病原體。短短幾個小時,這起事故迅速沖上美國各大媒體頭條,也引發全球關注。
![]()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這些“逃兵”到底是什么來頭。
它們不是普通的野生猴,而是科研機構中最常見的一種實驗動物,恒河猴。這種猴子來自亞洲,體重約七八公斤,聰明、適應性強、免疫系統與人類相似,因此被廣泛用于醫學實驗。從疫苗研發到病毒傳播研究,從藥物安全性測試到神經科學探索,恒河猴幾乎無處不在,是實驗室中“替人受罪”的生靈。此次涉事的卡車,原本是從杜蘭大學國家生物醫學研究中心出發——這家機構是全美最大的靈長類動物研究基地之一,每年要培育上萬只猴子供實驗使用。
![]()
事故發生后,警方立刻拉起警戒線。
附近居民驚恐不安,因為他們聽到的第一條官方消息是:這些猴子可能攜帶新冠、皰疹甚至丙肝病毒。想象一下,如果你家后院突然出現一只咧嘴大叫、可能帶病毒的猴子,那種緊張程度可想而知。隨后,杜蘭大學出來“滅火”,稱這些猴子并沒有感染任何傳染性疾病,當然,這話顯然沒有多少真實性。
![]()
要知道,這并不是美國第一次發生“實驗猴逃逸”事件。早在2022年1月,賓夕法尼亞州也上演過一次驚心動魄的“猴子出逃”。當時,一輛運載約100只實驗恒河猴的卡車在達拉斯鎮與一輛垃圾車相撞,現場籠子散落,一度有3只猴子逃進了附近的樹林。更令人意外的是,一名當地女子米歇爾·法倫出于善意上前幫忙清理殘骸,卻意外被猴子噴了唾液。事后她在接受美聯社采訪時回憶道:“我只是想幫忙,那只猴子突然朝我噴了液體。”數小時后,她開始出現咳嗽、惡心、眼睛發炎等不適癥狀,并被醫生建議進行狂犬病與抗病毒治療。
![]()
這一事件當時被CNN、《紐約時報》與《每日郵報》等多家媒體報道,引發美國公眾的強烈擔憂。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隨后證實,那批猴子是用于“感染性疾病實驗”的恒河猴,雖然官方強調它們“未攜帶可傳播疾病”,但警方仍在第一時間將逃脫的三只猴子全部擊斃。
如今三年過去,幾乎一模一樣的事故再次上演,讓人不得不懷疑,美國的生物實驗動物運輸管理究竟有多混亂?
![]()
事實上,美國的實驗動物產業是一條極其龐大、卻又隱秘的鏈條。公開數據顯示,全美用于科研的靈長類動物超過7萬只,大部分來自海外進口——其中包括東南亞和中國部分地區的恒河猴。它們被圈養、打麻藥、抽血、接種病毒,有的用于疫苗測試,有的則參與藥物毒性實驗。美國每年花費數億美元維護這些“實驗群體”,但在運輸和監管環節,漏洞卻頻頻出現。此次事故后,當地警方甚至一度搞不清楚車上到底裝了多少只猴子,這一細節,令人毛骨悚然。
![]()
從科學角度看,恒河猴確實存在一定的疾病傳播風險。它們可能攜帶猴皰疹病毒B型,這種病毒對猴子本身幾乎無害,但對人類卻是致命的。曾有實驗室人員因感染這種病毒而在數天內死亡。而且恒河猴也是研究新冠病毒傳播的重要模型動物,雖然杜蘭大學聲稱這些猴子“健康安全”,但普通民眾無法驗證真偽,熟悉的畫面就像電影情節一樣上演,很難讓人不恐慌。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官方對逃逸猴子的處理方式極其“粗暴”。警方證實,大部分逃脫的猴子在現場被直接射殺。這種做法看似是防疫安全的需要,但也暴露出美國對科研動物管理的另一面:一旦脫離控制,它們就從“科研資源”變成了“潛在威脅”。這些美國人對生命的態度,在這里顯得冰冷而功利。
![]()
從生物安全的角度看,美國此類事故頻發并非偶然。近幾年,美國曝出多起實驗室安全事件,包括病原體泄漏、樣本遺失、廢棄物管理不當等問題。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曾在報告中點名批評部分實驗機構“安全意識薄弱”“運輸流程混亂”。如今,當這些帶著“未知風險”的生物樣本滾上高速公路、甚至逃入民間時,所謂“世界科研中心”的光環,也難掩背后的混亂與疏漏。
而這起“猴子逃跑事件”,從另一個角度,也折射出當下美國社會的信任危機。疫情三年,美國政府對公共衛生信息的管理飽受詬病,民眾早已對“官方聲明”失去信任。當警方說“猴子可能帶病”,大學又說“它們沒問題”,真相在混亂的輿論中模糊不清。
這種信任斷裂,比病毒更可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