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日報網
證券日報網記者 陳瀟
10月28日,《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發布。
從房地產的相關表述來看,高質量發展是重要主題。《建議》提及,推動房地產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完善商品房開發、融資、銷售等基礎制度。優化保障性住房供給,滿足城鎮工薪群體和各類困難家庭基本住房需求。因城施策增加改善性住房供給。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實施房屋品質提升工程和物業服務質量提升行動。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
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建議》將“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置于推動房地產高質量發展表述的首位,這背后是“十四五”期間房地產行業經歷深度調整后,亟需新的發展模式支撐行業轉型。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開發、融資、銷售三項基礎制度的完善,是構建新模式的核心抓手,將從全鏈條破解行業存在的風險與發展瓶頸。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這些基礎性制度將主要是針對過去舊模式下開發存在的問題以及風險有針對性地完善。
如何完善?李宇嘉認為,在開發方面,可明確項目公司和企業總部之間的法律關系,明確責任主體;在銷售方面,可探索實施現房銷售,防范交付風險;在融資方面,可確定一家銀行或銀團為主辦行,項目開發、建設和銷售等合理融資需求由主辦行確保,從而保障項目如期交付,維護購房者權益。
優化保障性住房供給的表述,也進一步凸顯住房保障的重要性。李宇嘉認為,“十五五”期間,筑牢兜底保障,“投資于人”愈發受到重視,其中,住房保障不可或缺,也是未來的“軟基建”,只有住房得到保障,才能使得更多人扎根城市,有能力消費,敢消費。
回顧“十四五”,我國住房保障工作成效顯著,“十四五”時期,全國累計建設籌集保障性住房和城中村、城市危舊房改造等安置住房1100多萬套(間),改造城鎮老舊小區24萬多個,超1億群眾直接受益。
嚴躍進認為,當前推行的“以購代建”“房票安置”等模式已取得一定成效。不少地區通過“以購代建”方式,收購市場上閑置的存量商品房轉化為保障性租賃住房,既縮短了建設周期,又盤活了閑置資產;在城中村改造中推行“房票安置”也有助于帶動更多家庭實現安居,更好促進住房保障等工作的推進。進入“十五五”,這些政策有望繼續發力,切實解決居民的住房問題。
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
推動房地產高質量發展,最終也要落到“房子”本身的品質提升上。此次《建議》明確“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標準導向,這一理念已在2025年發布的《住宅項目規范》中得到體現,如住宅層高標準提升至不低于3米、從此前的“7層及以上需設電梯”調整為“4層及以上住宅設置電梯”等。
在近期的實踐中,已有不少地區制定了相關“好房子”建設細則,加速新規產品的落地,不少項目通過裝配式建筑、隔音優化等創新舉措,持續提升居住體驗。
嚴躍進認為,從實際過程看,房企要結合居民家庭困擾較多的問題,持續開展有針對性的改進。同時結合目前已經在做的得房率增加、大陽臺,綠色建材等亮點,做出好產品和好項目。
除此之外,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實施房屋品質提升工程和物業服務質量提升行動既是“好房子”建設的延伸,更是推動房地產從“增量擴張”轉向“存量提質”的核心舉措。
“房地產進入存量時代以后,居民對于住房需求,已經從物質擁有轉向品質和居住體驗。”李宇嘉表示,目前,正在推進的老舊小區、危舊房改造,城市體檢推動城市更新以及完整社區建設等,都意在提升房屋品質。
李宇嘉表示,未來,物業服務也將成為“好房子”的重要一環,將從過去的“三保一綠”的“對物的服務”(保安、保潔、保修、綠化)向“對人的服務”,包括老人及寵物照看、收納和快遞服務、家庭應急處理、社區養老托幼服務等需求一攬子考慮,為客戶提供全齡友好、全天候守護的服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